解酒醒酒及戒酒的禮儀

  醉酒是常常發生的事,如何醒酒,使醉酒者儘快恢復過來?如何使人徹底戒酒?在這方面,古人也有許多經驗之談。在唐代的醫書《外臺祕要》中引用了許多前人的古方,如:“飲酒連日醉不醒方九首”。《肘後》療飲酒連日醉不醒方***4首***,所用藥物有蕪菁菜,葛根,葛藤,葛根汁,菊花末,小豆葉,井中倒生草等。據不完全統計在《太平聖惠方》,《世醫得效方》,《普濟方》,《醫方類聚》等書中有150多種解酒、戒酒的藥方,其中解酒藥方有90%,戒酒藥方佔10%。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也記載了一些藥方。下面作一簡單介紹。

  1.解酒關於解酒方,宋代竇萍的《酒譜》中有如下記載。“《南史記》:虞宗有鯖__,雲可以醒酒,而不著其造作之法”。《醴樂志》雲:“柘漿折朝酲,\''''言甘蔗汁治酒病也”。《開元遺事》雲:“興慶池南有草數叢,葉紫而莖赤,有醉者摘葉臭之,立醒,故謂之醉醒草”醉酒莫過於燒酒醉人者。輕者傷身敗體,重則危及性命。宋代趙希鴰的《調__類編》中記載:“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燙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皮下喉即安。”清,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載:“解酒毒,***大醉不醒***,枳__子煎濃汁灌;人乳和熱黃酒服,外以生熟湯浸其身,則湯化為酒,而人醒矣。”解燒酒毒,蘆菔汁,青蔗漿,隨灌。綠豆研水灌,或以枳__子煎濃湯灌。大醉不醒,急用熱豆腐遍體貼之,冷即易,以醒為度。外用井水浸其發,並用故帛浸溼,貼於胸隔,仍細細灌之,至蘇為度。“解酒醉:飲酒大醉,衝葛粉食之即解,燒酒醉者,飲糖茶或麻油。糯米炒焦,沖水作茶飲。飢時米即可食。”元代無名氏《居家必用事類全集》《飲食類》之解醒湯:中酒後服之***東垣李明之方,妙絕。其孫李信之傳***。白茯苓***一錢半***,白豆蔻仁***半兩***,木香***半錢***,桔紅***一錢半***,蓮花青皮***三分***,澤瀉***二錢***,神曲***一錢,炒黃***,縮砂仁***半兩***,葛花***半兩***,豬苓***去黑皮,半錢***,幹生薑***二錢***,白朮***二錢***,人蔘***一錢***。右為細末,和勻,每服二錢半,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疾去矣,不可多食。”

  2.戒酒飲酒過多即然有害身體,甚至危及性命,戒酒當然也有必要。然而嗜酒如命者,若要讓其斷酒,恐怕也不容易。古人卻也有妙方。如唐代的《外臺祕要》中有斷酒方十五首。其中如:“《千金》斷酒方:酒七升,著瓶中,熟硃砂半兩著酒中,急塞瓶口,安豬圈中,任豬啄動,經七日,取盡飲之,永斷。”又方:“臘月鼠頭灰柳花等分,黃昏時酒服一杯。”“又方:白豬乳汁一升飲之,永不飲酒。”“又方:刮馬汗和酒飲之,終身不飲酒。”“又方:大蟲屎中骨燒灰,和酒與飲。”“又方:白狗乳汁,酒服之。”“又方:臘月馬腦,酒服之。”“又方:驢駒衣燒灰,酒服之。”這些方法大概是對嗜酒者的一種心理療法,使嗜酒者飲過這些經過特殊處理的酒酒後,產生對酒的一種厭惡心理。經過這些方法處理的酒,雖有酒味,但酒的口感令人作嘔,從而打消飲酒的念頭。有些配料如馬腦,驢駒衣灰,白狗乳汁,是否真有效益,可能還得加以驗證。

  3.飲酒不醉之方古代書籍中甚至還有所謂的“飲酒不醉”之良方。如清代無名氏之《調鼎集》載:“飲酒欲不醉:飲酒欲不醉者,服硼砂末少許,其飲葛湯,葛丸者效遲。《千金方》:七夕日採石菖蒲,末服之,飲酒不醉。大醉者,以冷水浸發即解。又:飲酒先服食鹽一匕,飲必倍。又:清水漱口,飲雖多不亂;或曰:酒毒自齒入也。上述藥方是否奏效,還未驗證。當然也不可全信。用中草藥解酒醉,有獨特的效果。現代醫學工作者應用傳統醫學中的國粹古方--酒仙樂***又名解酒靈***,其成分為:人蔘,天麻,黃連,黃柏,黃芩,葛花,葛根,枳子,元胡,麝香等二十餘種中草藥配伍而成經過加工炮製成為細末粉劑型。可在飲酒前服,亦可在飲酒過程中兼服,還可以在酒後服用。此藥為天然動植物或生物製品,經過有關部門檢驗,對人體一般無害無毒,副作用也幾乎未出現。據國外訊息,美國官方有關機構對中國傳統的解酒藥方也正在進行各種研究,一旦通過各種毒理性實驗,則可以推向市場。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酒海中的寶藏也是琳琅滿目,只要認真加以發掘,還可以繼續為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