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論文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身心發育仍在不斷完善,由於心理素質的差異,其心理承受能力也各有不同,完善大學生性健康知識很要必要,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意義與影響 《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是以性生物學、性心理學、性社會學和性教育學等研究性科學發展規律的學科為理論基礎,從人類性的生物屬性、心理屬性和社會屬性等三個角度,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系統、客觀的性健康教育過程。內容包括性解剖、性生理、性發育、性衛生保健、性活動規律,性心理髮展過程、不同發育階段的性心理與性意識、性心理活動過程,人口與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性傳播疾病、性道德與性法律、性美學等內容。學習這門課程可以讓大學生了解一些性方面的知識,從而對大學生的生活、認識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周圍的人。

  一、 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意義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的學生幾乎沒有接受過性健康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基本上都是“談性色變”。如果你在校園中大膽的談性,同學、老師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你,甚至會接受教育。由於社會因素和道德觀念的影響致使部分學生性知識貧乏,社會倫理道德評判標準低下,產生的心理矛盾衝突或不正當的性行為方式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成長。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性科學研究的發展,人們漸漸的接受了性的知識,並且敢大膽的談性,因此不少學校也開展了性健康教育課程,豐富學生的性知識,以樹立正確性心理性道德觀念。通過大學生性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我知道了性行為與性衝動是青春男女正常的現象。

  在生活及認知上性教育對於大學生高尚性價植觀的形成、科學性知識的獲得、正確與異性交往行為規範的建立、高雅性審美觀念的塑造以及恰當性自護能力的掌握有很大的作用。同時也使大學生正常看待自己生理及心理的變化,以便於大學生更快更早的適應這個角色。從某種角度上說,可以預防大學生性犯罪,現在是資訊時代,不可否認關於性的資訊來源多,錯誤率也多。沒有辦法也不可能阻止學生去接觸這些資訊,與其教師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地把學生同這些東西隔絕開來,還不如多花點工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具體的做法應該讓學生對事物的分辨與判斷中增強能力,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性罪錯,而且還可以為大學生日後的美滿幸福的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礎。性教育不僅僅是性生理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教育。

  對於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來說,加強性健康教育有利於推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性健康素質成為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大學生應通過性健康教育,增強大學生生態保護與發展意識,提高他們的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大學生綜合素質、人格魅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即是對性健康觀念的認知和踐行,這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融人社會的基本要求。同時大學生朝氣蓬勃,自我發展意識強烈,但有些學生往往急於求成,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社會系統整體價值的認同,缺乏對自然的關愛和環境保護意識。性健康素質則是現代社會提出來的面向未來做出抉擇的新能力,只有它被充實到大學生的素質中,成為大學生基本的人格素質,大學生在未來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有生態的思維和生態的行動決策。也只有這樣,“真、善、美”的統一與“人的全面發展”才是完整的和可能的。在馬克思那裡,“真、善、美”統一的思想是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重要哲學基礎。現在,通過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教育要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爭取一個廣闊而光明的前景。“毫無疑問,教育不可能置身於思想和行為的新潮流之外,它在更新價值觀念方面大有可為。人們指望教育不僅能滿足人與社會的基本要求***和諧的個人發展、社會正義等***,而且還希望它也能面對世界的重大問題,培養青年一代適應明天的世界及。改造人與自然關係方面的價值觀是性健康教育的當然使命。概而言之,性健康教育不僅著力於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還力圖實現“真、善、美”的統一和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對他們的影響

  大學生進行性健康教育不僅對他們的生理、心理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身邊的人。比如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他們知道了性健康方面的一些知識,他們常常在寢室的“臥談會”中他們把上課所學到的知識說出來分享,並展開激烈的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文化漸漸侵入我國,中國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們越來越開放。在我國大學生同居率居高不下,在同居如此盛行的時代,如何保證大學生尤其是女生在同居併發生性交過程中不受到生理、心理上的傷害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們通過性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使他們知道了如何正確的性交,以及如何避孕,從而促進他們性生活的和諧與美滿。還有就是糾正了他們對手淫的一些錯誤看法,在大學生沒接受過性健康教育前,大多數對手淫有著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經常手淫會導致生理及心理疾病,以至於許多男生在性衝動是抑制自己生理方面的需求,這不僅嚴重影響他們的情緒,也影響了他們身體的健康。

  在性疾病這塊,通過大學生性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使他們知道了如何預防以及發現性病,在發現性病後應該怎麼辦?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有意識無意識做一些有利於預防性病的事情,比如女生睡覺時不帶胸罩,內褲要穿純棉的並且每天都要換洗等等,這些都有利於他們身體的健康發展。還有就是在性傳播疾病如梅毒、 淋病、艾滋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溼疣和生殖器皰疹等性疾病,這些性疾病不僅危害個人影響個人的健康而且還可以對家庭、後代甚至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就給大學生們帶來一個警示就是千萬不能性亂交併且不能有太多性伴侶,要慎重的對待性。

  總的來說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就是使他們對性有一個初步並系統的認識與瞭解,並積極正確的對待青春期自慰的現象。使大學生們不再“談性色變”,不再避諱談性,讓大學生們積極的接受性方面的知識並正確的對待性。

  篇2

  摘要:本文就所瞭解到的某些生殖健康相關知識談談自己對青少年生殖健康問題和原因的一些看法,及其解決辦法。

  關鍵詞:青春期 生殖健康 性教育

  生殖健康是指在生命所有階段與生殖系統、生殖功能和生殖過程中有關的一切事物中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處於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功能失調。而青春期是由兒童到成人發育的一個過渡時期, 這一時期的青少年, 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變化。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對性多了幾分好奇, 幾分憧憬, 同時也多了幾分迷茫, 幾分困惑。由於缺乏必要的性知識, 難以用理智駕馭生理衝動, 青少年在迷茫、無知中的探索和嘗試就變得十分危險。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問題。

  最顯著的變化是初次性經歷年齡的降低和青少年性行為的大量增加。

  1953年調查顯示15歲和18歲有過性行為的少女比例分別為3%和14%,1979年分別為23%和57%,1988年則已達27%和67%。另外,1990年美國CDC調查資料顯示,2/3男學生和1/2女學生在17歲前都已有過性行為。瑞典的多數研究則表明,16歲青少年中近一半男孩和一半以上的女孩有過性行為。在奈及利亞70%以上男青少年有過性行為,朝鮮與泰國則達75%以上。我國上海性研究中心1989~1990年全國抽樣調查顯示,16歲~19歲學生有性行為者達50萬***0.9%***。陳晶琦的研究指出1996年我國某中專學校女生性行為比例是1990年的1.7倍。

  這一系列資料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發生性行為的比例大大增加了,然而相關知識卻沒及時的讓青少年瞭解到,這也就意味著因為性行為導致的問題變多了。

  青少年性行為具有性活動開始早、性伴多、性活動頻繁、性知識相對缺乏以及不常用避孕套等特徵。如Coleman l等調查顯示,46%的青少年***<=16歲***近幾次性活動未採用任何避孕措施,18%的青少年很少或從不用避孕套,32%使用避孕套失敗***不會使用***。朝鮮對15歲~23歲青少年的調查發現,有性行為的2/3男青少年與1/3女青少年有一個以上的性伴。因此,青少年性行為更容易導致STD/AIDS在青少年中的傳播及少女懷孕和流產等不良後果。奈及利亞的一項調查發現,13%的男青少年使其女伴懷孕,而這些懷孕少女67%進行了人工流產。在奈及利亞南部,40%有性經歷的少女報告至少進行了一次人流。法國全車調查顯示,男女青少年有疾病組的性行為、性伴及懷孕比例均高於健康組。還有研究發現,首次性活動在青春早期,則婦女患宮頸癌的危險性增加。

  至於青少年的性行為提起的主要原因還是性成熟提前與性開放觀念的蔓延而且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識嚴重缺乏。

  據1998年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調查顯示90年代中國女孩月經初潮年齡平均是13歲;男孩首次射精年齡為14.5。比60年代的調查資料相對男孩初次射精的年齡提前了2歲,女孩月經初潮年齡提前了1歲。同時研究表明,中國青少年首次出現關心性事情、性衝動、初次手淫、初次性夢幻及想接觸異性身體的平均年齡在13-15歲之間,14-16歲男女青少年已開始結交異性,其中12%已與異性有約會,9%自稱有戀人,有7%的女性和21%的男性想接觸異性身體。青少年性生理髮育前移,性心理髮展前傾,性行為低齡化。時代不停在進步,然而在生殖健康教育這方面卻沒有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據最近對上海中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34.5%的學生認為目前學校的青春期教育根本不存在,53.7%學生認為學校青春教育單調乏味。只有11.8%的學生認為生動有趣。上海如此,全國許多欠發達的地區更會如此。中國在歷史上封建社會長達2000多年,至今“性封閉”、“性禁錮”的思想影響很深。社會上的某些人“談性色變”的現象仍存在。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西方一些國家的“性解放”“性自由”的潮流對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衝擊也很大。由此可見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是十分的匱乏,而生殖健康教育的不普及,跟不上觀念,從而導致了很多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問題。

  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普及青少年生殖健康,雖然這是個另大部分中國人非常害羞,不願意提及的問題,但是為了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這又是個不得不提的問題。

  目前生殖健康教育的問題主要是這幾個方面。一,對於性知識的獲取缺乏科學性。這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資訊來源渠道的科學性,青少年群體獲取性知識資訊的渠道往往良莠不齊,包含了大量不科學的性知識;第二個層面是青少年對於能夠獲取的性知識沒有甄別能力,只能被動吸收。第三個層面是青少年獲得的性知識往往是零散的,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二,社會的快速變遷發展對於青少年性健康意識的影響。社會的快速發展,觀念的劇烈變遷對於青少年的影響無疑更加強烈,網路化的社會資訊獲取模式以及交流模式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知識的獲取方面同樣發揮了不同凡響的作用和影響力。但是網路恰恰是缺乏監管的一個領域,其知識的構成和資訊質量都無法保證使青少年獲得正確的資訊。三,既是個體行為又有群體聚集性。青少年群體活動的特徵造成其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獲取既是一種個體層面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群體行為,因為相對於成年人,青少年群體更易於聚集,彼此的知識體系和價值判斷容易造成相互影響。

  知道了問題的所在才能有解決辦法。學校是性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假如學校教育不能確保學生對性的正確認識,就可能引發學生們對性的困惑、誤解,甚至引發性罪錯。可見,學校性健康教育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努力使學校成為性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首先,通過課堂上授課,上課時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教學。其次,注重學科滲透,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 與藝術、體育、生物、興趣小組活動等互為滲透, 使課堂教育生動有興趣。再次,進行專題輔導,充分利用校園廣播, 針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開設講座, 組織召開以性健康教育的為主題班會, 組織學生觀看性健康教育錄影,舉辦愛情與婚姻的學術講座;舉辦青春交誼舞會等。最後要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它關係到學校的校風建設。為此, 學校必須積極地佔領性教育這一主戰場, 讓性教育走進課堂, 走進生活, 使青少年公開、坦然地接受健康、科學的性教育, 各級領導、教師、家長要真正提高思想認識, 轉變觀念, 增強責任感、義務感和緊迫感,形成共識, 使全社會都高度重視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同時也要擴大覆蓋面,不能僅僅侷限於學校中。強化對流動人口中青少年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與服務。社群對外來青少年應該實行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建立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充分發揮媒體、網路優勢 ,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和網路等傳媒手段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包括生殖健康知識、艾滋病預防知識、禁毒教育等內容,使青少年及時獲得科學、健康的資訊,適時、適度開展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 要主動佔領網路陣地,考慮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加強網上正面宣傳,為廣大青少年創造良好的網路文化氛圍;要結合青少年的特點,精心策劃選題,創作、編輯、出版並積極推薦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強的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等讀物和視聽產品,讓青少年在學習娛樂中受到科學知識的引導和先進思想文化的薰陶。

  雖然我不贊同青少年過早的性行為,但這確實是青少年的一個重大問題,需要得到重視,無法逃避,希望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能得到足夠的重視,造福眾多青少年,不能因無知而毀了自己。

  篇3

  摘要:人類的性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對人類社會來說,性不僅具有使社會得以生存和延續的意義,同時也具有破壞社會穩定的力量。性道德作為調節人類性行為規範和準則,是人類要遵守和踐行的。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從目前我國大學生的性道德現狀及性健康教育分析,對大學生進行性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大學生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學校校園文明環境的建設、家庭的和諧、社會的穩定都需要性健康教育,重視和加強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

  關鍵詞:大學生 性健康教育 責任 重要性

  一、對性文化及性教育的認識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在性方面的文化卻是比較緊缺的。我們的性傳統文化都是比較保守和隱祕的,似乎有人談到性就會覺得這人沒有道德。然而,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脫離性。因此,我們為什麼要“談性色變”呢?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觀念對我國的影響也很大,尤其是“性解放”和“性自由”一些觀念。當然,西方的性文化並不是一無所取的,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如開放的性生理知識教育、性心理知識教育、性病知識及防治等。

  我國在性健康教育的起步和發展階段就應該明確自己的正確教育導向, 那就是“ 以人格為基礎的婚姻家庭教育” , 也就是說, 我們的性健康教育需要性知識的教育, 但更需要性道德的教育。學校性教育必須明確地教育學生不要有婚前性行為, 我們的性教育必須堅持“ 性與婚姻的統一” , 而不是“ 性與愛的統一” , 只有這樣才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性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眾傳媒的優勢加強對大學生的正面教育, 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性科學、性文明的宣傳教育, 為大學生性教育營造開放的、積極的和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開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人生髮展的不同時期, 人都會面臨不同的性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春後期,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 隨著性生理方面的快速發育, 產生強烈的性慾望和本能的性衝動, 同時他們的性心理也得到發展, 產生強烈的性意識, 他們有活躍的性情感,性思維, 使他們對性問題極為敏感、好奇。

  同時,受到西方性觀念的影響, 大學生的性道德觀念受到削弱, 對婚前性行為大多持寬容態度, 認為大學生可以有婚前性行為的高達, 甚至有的學生認為非婚同居是現代社會生活的一種方式。

  目前, 大學生的婚前性行為雖然還不普遍, 但這種性道德觀念的改變將可能導致今後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的急劇上升, 為此應加以積極引導, 而引導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進行道德教育。加強大學生戀愛觀、愛情觀、家庭擇偶觀和人生觀教育, 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同時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為以後的戀愛、婚姻家庭作好準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破除舊的觀念, 變被動為主動,開展必要的性健康教育,切實重視加強對大學生性觀念引導和性意識教育, 應著眼於糾正大學生性觀念的偏見, 幫助其全面、科學和正確地認識性問題,培養其積極健康的性觀念。

  三、性健康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1、大學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民族、國家、家庭、親朋、他人承擔一定的責任,其中包括道德責任。大學生是當前國家建設的主要後備力量,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建設與發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加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以為對大學生進行的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責任問題,性道德教育針對的是性的社會屬性,把性與責任結合起來。讓大學生明白性不僅是個人問題,還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雖然大學生的婚前性行為或婚外性行為在實施過程中是相對隱祕的,然而起導至的一些不良結果卻是社會要面臨的問題。如墮胎、非婚生子、艾滋病等絕大部分是以為不負責任的性行為而導致,這些不僅僅是當事人之間的問題,而且是影響到整個人類社會的問題。缺乏性的責任感將會造成社會混亂和一部分人的痛苦。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的後備人才,對他們進行性健康教育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2、大學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於學校建設文明的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環境不僅僅指校園的物質環境建設,更重要的還包括了一個學校的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教育使社會性道德規範內化成個體的性道德品質,使大學生們形成符合社會發展的性道德觀。大學生的性道德教育要使學生們瞭解科學的性知識,明白性自由權是人類最基礎的權利,人們可按照自己的意願自主地選擇自己的性行為,不允許受到社會和他人的干涉,但另一方面又要求發生性行為的當事人要做到“性行為的非公開”。這就要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得體的言行舉止、習慣意識、風貌氣質、情感模式、精神模式等等,對文明向上的學風、校風的形成具有積極地作用,對大學校園精神靈魂的塑造起著推動作用。

  3、大學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於家庭的和諧。

  當前,大學生結婚已經得到法律允許,大學生所面臨的家庭關係有以下幾種:已婚大學生與父母親***岳父母***的家庭關係,已婚大學生自己的家庭關係,未婚大學生的家庭關係。家庭的和諧體現在:和諧恩愛的夫妻關係,和諧平等的親子關係,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通過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將愛情、性及婚姻有機的統一起來,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4、大學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於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

  性伴隨著人的一生,他也有著生長、發育、成熟、衰退的過程,隨著性生理的變化,人的性心理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著不同的反應。在人的一生中,性是一個影響著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性健康教育是人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大學生正處於青春後期,性心理和性生理都趨於成熟,大學生迫切的想了解性,想與異性交往。在這一時期適時地對大學生進行性道德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和麵對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的變化;能夠指導大學生很好地處理與異性之間的交往;能夠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戀愛婚姻觀,學會尊重身體及生命,有利於大學生個體身心健康發展。

  既然人的一生都無法離開性,那我們何不莊重的面對它呢?我們只有通過認識它、理解它、讀懂它,才能更好的面對它、處理它。真正的愛情是靈魂與靈魂的相遇,肉體的親呢僅是它的結果。因此,我們的性健康教育要堅持“性與婚姻的統一”,加強大學生戀愛觀、愛情觀、家庭擇偶觀和人生觀教育, 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