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的副作用怎麼做好吃

  咖哩是一種非常具有異國風味的菜餚,尤其是在印度和泰國這些國家,更是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咖哩的副作用和吃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咖哩的副作用

  胃炎、潰瘍病患者少食,患病服藥期間不宜食用。

  咖哩在調配過程中使用到的一種調味料名為“薑黃”,其中就含有大量的薑黃素。薑黃素具有增強肝功能、提高免疫力、處理和促進排出體內有害物質的作用。但當人體因為感冒而出現免疫力下降時,肝功能也會有所減弱,此時人體會自然而然地對提高肝功能和免疫力的成分產生需求,進而可能出現突然很想吃咖哩的情況。

  咖哩怎麼做好吃

  海鮮咖哩飯

  食材:蝦仁、花枝各20克,乾貝15克,洋蔥20克,胡蘿蔔10克,粳米飯130克,植物油1小匙,市售甜味咖哩塊10克,乳酪粉、荷蘭芹末各少許,小黃瓜條3條。

  做法:蝦仁去背部沙腸,用鹽水充分洗淨。將花枝和乾貝切成小方塊。洋蔥和胡蘿蔔切成塊。植物油放入鍋中燒熱,下洋蔥和胡蘿蔔塊炒透,放入1杯水,燒開後加入蝦仁、花枝塊、乾貝塊,再沸後加入甜味咖哩塊攪拌使溶解。粳米飯放入盤內,撒上乳酪和荷蘭芹末,盛盤後添卜小黃瓜條即可。

  咖哩蛋包飯

  食材:熱米飯1碗、牛肉薄片70克、洋蔥1/2個、蘑菇4朵、雞蛋2個、酸奶20克、蘋果泥10克。鮮湯、植物油、咖哩粉、咖哩塊、奶油各適量。

  做法:洋蔥洗淨切絲;蘑菇切片;雞蛋打成蛋汁;牛肉片切小段備用。平底鍋倒油燒熱,加入適量的奶油融化後,放入牛肉小段略炒取出,再放入洋蔥絲、蘑菇片和咖哩粉炒勻,再將牛肉小段放回鍋中,倒入鮮湯煮開,放咖哩塊攪拌均勻成糊狀,再放入蘋果泥、酸奶攪拌均勻做成咖哩醬。另起平底鍋,倒油燒熱,加入奶油融化後放入蛋汁攤成蛋皮,快熟時在中央放入米飯,將蛋皮對摺,弄成半圓形盛入盤中,淋上做好的咖哩醬即可。

  吃咖哩的好處

  增進食慾:咖哩的主要成分是薑黃粉、川花椒、八角、胡椒、桂皮、丁香和芫荽籽等含有辣味的香料,能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

  促進發汗:咖哩能促進血液迴圈,達到發汗、祛溼的目的。

  抗癌: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咖哩所含的薑黃素具有啟用肝細胞並抑制癌細胞的功能。

  促進傷口癒合:咖哩還具有協助傷口癒合、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改善便祕:咖哩可以改善便祕,有益於腸道健康。

  體內消毒:大部分香辛料與胃液中的酸液共同結合後具有消毒、滅菌的效果。

  活血止痛:咖哩中的薑黃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對風溼肩臂痠痛、胸肋疼痛、婦女經痛等有很好的療效。

  預防老年痴呆:義大利及美國的科學家發現,吃咖哩有助防止老人痴呆症,因為咖哩油中的薑黃能防止老化及刺激酵素的活動,防止腦部退化。

  降低餐後胰島素反應:研究論文證實咖哩可以幫助降低餐後胰島素反應。

  預防肥胖:咖哩能促進能量代謝,使人消耗更多的熱量,促進脂肪氧化,從而有利於預防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