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時事政治論文範文

  時事政治是某個時間段發生的國際新聞,從國際局勢出發縱覽全域性,概括性比較強從大局出發的事件。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探初中時事政治教學方法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加入時事政治教學對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當前新課改迫切需要的。本文分別從課前準備、課堂效果以及課後活動三個方面簡要分析如何在具體的初中政治教學中實現時事教學。

  關鍵詞:初中政治;時事;教學措施

  當前的政治教學主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時事與理論的相結合,導致教學方式過於死板,偏向死記硬背,不注重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學習效率低下,教師教學往往事倍功半。為了擺脫政治教學的困境,加強政治與生活之間的聯絡,筆者倡導時事政治教學模式。本文主要研究時事政治教學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運用,提升政治的實踐性特點。

  1.課前準備

  在正式的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根據教案大綱和教學任務蒐集相關的時事熱點,例如在與愛國相關的內容中可引入充分的時政話題來加強學生對基本國情的瞭解,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例如,教師可安排學生提前看關於國情介紹的相關視訊,如BBC出品的《WildChina》,增進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還可以看韓國KBS出品的《SuperChina》瞭解近幾年來在國外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增進學生的愛國熱情,思考在全球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國崛起的現象,並探討今後的發展道路。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作為課前匯入環節的參照內容,此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以及責任意識。為了促進學生能夠全面看待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用具體案例來切入相關單元的基礎內容學習。

  如以天津塘沽特大火災事件,通過介紹爆炸事件的起因,造成的損失和傷害,消防官兵的英勇事蹟,以及國家的應對措施等等,讓學生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通過氰化鈉的洩露來了解環境汙染的危害性,以及我國"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決心,增加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教師還可減少相關的防護應急措施,增加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等等。教師通過課前準備材料,安排學生蒐集相關的時政材料,讓學生主動了解近期的時事,並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進而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

  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完成基本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有選擇性地將理論知識與和此相關的重大國家時事熱點相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促進學生將感性認識和理論認識相融合。在課前匯入環節中,教師可安排小組進行分組學習和整理,在課堂上將小組成果通過ppt或者演講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學會從事例中分析理論。另外,教師也可以安排一定數量的學生講述最近發生的熱點新聞,讓其他學生從該事例中歸納分析出相關的政治理論,同時鼓勵其他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促進學生思考。對於某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教師還可即興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小組之間的辯論來加深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全面認識,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並以質疑的態度來分析其他同學的觀點,從而促進學生的時事分析能力。

  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討論內容做出合理評價,幫助學生合理看待問題,給予適當的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總之,為了正確提高時事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式,實現課堂教學的時事化,提高政治教學的趣味性。

  3.課後活動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可適當安排一定的課後內容來強化學生的時事觀念,具體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3.1籌辦黑板報或手抄報。大部分初中學校都有黑板報或手抄報的傳統,以此來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政治教師可利用此方式,鼓勵學生開展與相關時事相關的黑板報或手抄報活動。比如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請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這時教師就可組織學生圍繞冬奧會舉辦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開展相關手抄報或黑板報活動。也可將主題範圍擴大,例如"中國軍團奧運會戰績""奧運與中國""奧運與環境",也可與具體的運動員如寧澤濤、孫楊、姚明等與奧運相關的內容為主題,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豐富學生對於奧運會相關的知識。教師可將其中的優秀作品展示出來,或給予小小的獎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3.2舉行相關的時事政治知識競賽活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時事參與熱情,和豐富學生對於時事的瞭解,教師可在班級組織時事政治競賽。教師可將學生分成數個小組,先在小組中進行選拔賽,成績優秀的選手代表本小組參加下一環節的比賽,最終根據參賽成績給予選手或所在小組不同的獎勵。比賽內容可以是相觀的時事熱點,可以以選擇題、填空題以及分析題的形式出現,綜合考察學生的時事分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了解時事政治的熱情,並且這對於教師有效開展政治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3安排相應的論文。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對時事的系統分析能力,教師可安排學生自由分組,共同分析探討某一課題。比如,鑑於目前青少年犯罪事件頻繁發生,學生的身心素質亟待完善,那麼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遵守法律並能維護自身安全呢?教師就可以2015年7月份中國傳媒大學發生的女研究生被殺事件為題,幫助學生設計"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課題,通過學生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分析,面對心理問題如何進行調節和法律的相關規定,幫助學生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合理規範自己的行為,並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

  還有在如何看待外國文化時,可以以韓劇、日漫、美劇等的大量輸入對社會的影響為例,並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識和民族觀念,簡要判斷其優劣之處來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追星問題等等。這樣通過對資料的進一步分析、整理、歸納,提高了學生處理資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時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所謂"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在政治教學中,就是重視時事政治在教學內容中的比重,如此方能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熱情,也可通過合作性學習鍛鍊學生之間溝通合作的綜合能力,通過探究分析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總之,在政治教育中突出時事教學的比重,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擁有良好素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念的人。

  篇2

  淺談加強農村中學時事政治教學的方法

  摘要:時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了解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以及觀察世界發展趨勢的重要途徑,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要發揮時事政治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的作用,就要激發學生學習時事的興趣和養成學習時事的良好習慣,加大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時事滲透,從而顯示時事的魅力,同時還要多開展課外時事活動,提升時事教育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價值。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農村中學;時事政治教學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時代的社會,掌握及時有效的資訊對於一個人的發展十分重要。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更應該“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那麼中學生怎樣才能及時有效地瞭解國內外時事大事,學好時事政治呢?這就要求我們農村初中政治教師要上好時事政治課。以下我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試著從新課程改革下農村中學時事政治教學的重要性、現狀、應對措施三個方面,談談我的個人認識和做法。

  一、時事政治教學的重要性

  1、加強時事政治的教學是中考向我們提出的要求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中,有關時事政治的內容佔很大比例。無論是選擇題,還是材料分析題的情境設計,都以重大時事政治事件為背景。縱觀各地的中考題一般都採用了當年發生的重大時事政治事件作為背景或題幹。由此可見,近年來中考政治試題越來越關注當年國內外所發生的時事政治事件,這已成為一種趨勢。面對中考政治試題的命題趨勢,初中政治教師只有加強時事政治教學,讓學生關注時事政治,才能使學生從容地面對中考。

  2、時事政治教學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時事政治教學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強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學具有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時代性很強的課程。時事政治教學能夠把握時代特徵,體現社會熱點。它可以彌補當前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的不足,增強思想品德課的時代性,使思想品德課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同時,它不僅能使學生透過這扇“視窗”瞭解國內外大事,而且能理論聯絡實際,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

  3、時事政治教學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時事政治教學以國內外形勢及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為重要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動、現實的國情教育。通過學生了解我國當前重大的科技文化成果及方針政策,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通過學生了解世界形勢及我國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能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強大,從而產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4、時事政治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出:“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時事政治教學能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增加了教學素材,拓展了課堂知識,使思想品德課變得生動有趣,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同時,又能將社會生活與思想品德知識聯絡起來,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農村中學時事政治教學的現狀

  1、學校不重視

  農村學校普遍對時事宣傳重視程度不夠,除了國家教育部門要求必須瞭解的重大時事,其他的熱點不能及時、準確的讓學生知曉。其實學校有豐富的宣傳資源,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都可以很好的利用起來。農村中學過多的偏向培養學生應試能力而忽視培養學生時事分析能力,這對中學生快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不利的。雖然思品教師講時政知識,但只是為某一節課服務;也講時政知識的重要性,但沒有采取具體措施,結果只是在考前收集讓學生去背。這樣的做法最終使學生產生時政知識平時不重要,考試有老師的依賴思想,而學生的不關心必然使他們的時政意識淡薄。

  2、學生自身不重視

  一方面,學生受家長、學校和教師的影響,只注重語數英的學習,而把時政作為一門副課,忽略了它的存在,認為時政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另一方面,我校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瞭解時事政治的的時間非常有眼,他們很難獲得學習時政的機會。週末,學生回到家中,大部分家長無暇關心國事和天下事,因而對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只對電視劇情有獨鍾,不去關心時事政治。

  3、資訊閉塞導致時政教學難以開展

  農村初中大部分地處偏遠,教學設施落後,獲取資訊的渠道較少,大部分報刊雜誌所傳遞的時事政治內容已經“過時”,因而這給農村初中的時政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同時,由於學校現代化教學實施較少,學生沒有機會通過上網瀏覽網頁、讀報刊雜誌、看電視新聞、聽廣播獲得現在發生的國內外大事。這些都制約著時政教學的正常開展。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時事政治教學對於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十分重要。但是,由於農村初中的教育現狀,時事政治教學效果不佳,現狀亟待解決。

  三、農村中學時事政治教學的應對措施

  思想品德學科比中學教學中的其它任何科目的時代感更強,而且只要我們教師在努力注重時事政治教學的同時加以合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特別能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興趣。因為平時許多學生在課下私自聊天時,一提起奧巴馬、伊拉克戰爭、反恐、神州十號…就津津樂道,可是一旦上思想品德課就無精打采、哈欠連天。我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師過於注重理論傳授;忽視以時事新聞生動事例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忽視時事的事例豐富生動和教材有密切的聯絡,尤其是忽視了以學生作為主體的時事學習活動的開展。其實,青少年對時事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對國家大事也是非常關心的。只是我們沒有找到合理的方式和方法來激發學生對學習時事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而已。

  第一、激發學生的時事學習興趣與習慣

  如何使學生對時事做到好學、樂學,是他們學好時事的前提。我們應當認識到,雖然一些時事錯綜複雜,但並非枯燥乏味。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獨立意識逐步增強,對新鮮事物的接收與判斷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分析與見解,這就為他們學習時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這個階段如果能激發他們的時事學習興趣,養成學習時事的良好習慣,就能對以後的學習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加大在日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時事滲透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融入時事,使思想品德知識與時事有機地結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學習到時事知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中考思想品德試題是以豐富多彩的生活和日新月異的時政熱點為載體,創設問題情景,考查基礎知識和能力,也就是說,問題來源於時政熱點,答案來源於教材知識。教學時如果只講解或只印發新近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時政知識及熱點問題,純粹地、孤零零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與中考有關的時政內容,既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記憶,又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因此,不能把時政教學與思想品德課教學割裂開來,孤立地去教學,

  只有把時事政治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到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來,即把與課本知識相關、與現實生活相聯的重點知識、重大主題、重要熱點在教學中予以滲透,適當予以穿插和介紹,有機地嫁接於教材理論,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于思想品德課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才能卓有成效。如複習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等知識點時,可結合“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相關的時政熱點,讓學生感受30多年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而形成“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的共識,這樣不僅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而且成效顯著。

  第三、開展多彩的課內外時事學習活動

  開展多彩的時事課內外活動,能夠活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活動中使學生的時事知識得到解決補充,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練,可謂一舉多得。教師可以採取以下的活動方式。

  1、開展課前“五分鐘”新聞活動。利用每節課講課前的3至5分鐘時間,播報當日最新的新聞事件,隨時隨地,有感而發。比如,“3.15消費者權益日”當天,問今年的主題是什麼;黨的報告的主題和核心問題是什麼;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專題討論了什麼問題等。當然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師要特別關注時事動態,每天要通過觀看電視新聞或網路把當天重大的時事記錄下來,在課堂中跟學生講解與之有關的知識點。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實際到理論的學習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

  2、舉辦時事競賽活動。任何活動都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活動的開展。如果學生之間沒有比較,沒有一定的獎勵制度,勢必導致學習熱情的降低。在教學過程中,組織時事學習興趣小組活動,然後評選出優勝者當堂進行獎勵。這樣,各時事學習興趣小組形成良性競爭,更加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3、加大對學生時事問題的練習力度。做練習不僅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練習內容的質量對學生的練習效果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將相應的時事設計到題目當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知積來分析得出答案;或設計出問題,要求學生舉出相應的時事進行佐證,使練習更具開放性、新穎性、操作性與效益性,一改練習題枯燥乏味的特點,讓學生喜歡做,起到充分鍛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作用。

  4、舉辦時事徵文活動。這項活動涉及的學生面廣、知識層面深,讓學生就重大時事進行表述並聯系實際加以分析探討,對學生深入認識時事具有良好的作用。如結合當地紅色旅遊的相關材料,舉辦時事小論文徵文比賽。

  總之,對初中學生的時事教育,特別是農村初中生的時事教育應放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課前、課上還是課下,只要思想品德教師做有心人,正確地引導、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時事活動,讓學生養成學習、關注時事的良好習慣,就能夠彰顯時事教育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魅力,為學生學好思想品德課,實現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學習高手》光明日報出版社.

  [2]《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3]《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法》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教苑薈萃》.

  [4]《新課程理念新學習方式》《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