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時事政治教育論文

  時事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中的重點考試範圍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加強時事教育,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時事教育

  【摘 要】時事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中的重點考試範圍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加強時事教育,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時事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融入時事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政治教學 時事教育 思想政治

  高中政治教學的內容對於正在成長的高中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關鍵的作用。當前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否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對社會的發展有一個清楚的瞭解,是學生有效面對新時代挑戰的關鍵。高中政治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緊扣時代的主題,抓住國際和國內的熱點新聞,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身心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時事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標強調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葉聖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真正對學習感興趣的時候,他才會用心地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時事教學生動形象,與現實聯絡緊密,可給予學生新奇而真實的刺激,改變傳統政治教學的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助於詮釋教材理論,加深學習理解。思想政治理論具有系統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特點,且教材材料有滯後性,時事教育側重於學習當前國內外的大事以及黨的方針政策、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成就等等,其內容的時效效能夠對政治教材起到詮釋作用、輔讀作用,這有利於加深學生的理解。時事教育與政治課教學結合,能使抽象的政治課教學情景化、形象化,從而減輕學生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

  3.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時事一般是近期的國內外形勢以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國內外大事,材料新鮮真實,加上報刊傳播媒體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在讓學生了解國際、國內形勢的同時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政治情感,這種情感能轉化為愛國情感。

  4.有助於提高學生高考的應試能力。把時事熱點材料與教材基本理論知識相結合,突出對學生的理解、分析、運用等能力的綜合考查,是近些年來政治高考的一個重要特點。以一年的時事或以時事為情景材料設計題目,在近幾年的政治高考試卷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主觀性試題,無一不是迎著時事熱點、重點問題上,不僅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而且考查學生對時事熱點、重點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認識水平,將理論聯絡實際推向更高層次,並體現出知識、能力、覺悟的有機統一,對推進素質教育起到了較好的導向作用。鑑於政治高考的這一特點,我們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時事教育的滲透。

  二、將時政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方法

  時事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性決定了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滲透時事教學,這樣才能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將時事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增強教學效果呢?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總結出多種時政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並將其靈活地運用於政治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1.課前五分鐘讀新聞並點評。利用課前五分鐘,輪流安排學生讀報紙雜誌中的新聞***可選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半月談》、《時事報告》中的新聞***,然後發動其他學生討論,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激發思維的火花,而教師則需做好總評工作。這種方法體現了時事教育的及時性和經常性,有利於培養學生關心時事的自覺性。在五分鐘的時事點評中,不僅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創新能力,還能使師生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增強了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分析時政熱點的同時應加強教師的事先指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整合時政與知識之間的聯絡,實現理論與現實、知識與能力的統一,讓學生能夠在演講中切實提高能力,活動的開展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2.時事宣傳園地。組織學生利用班級中的黑板報,安排“時事園地”這一版塊,刊出最近發生的國內外要聞,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系統地把握時事內容,並能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分析。

  3.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利用課堂教學有的放矢的引入時政。要使學生學有所獲,知行統一,就必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出發,有目標的入時政。這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教材,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處理教材,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用精練的語言準確的傳授基礎知識,揭示知識內在聯絡,教會學生在體系中把握知識。在此基礎上,合理利用課本事例,恰當引入時政。從而使政治課教學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為了使引入的時政事例具有針對性,教師要注意博採,廣泛選材,電視、廣播、報紙、網路都是選材的常用資訊渠道,要注意精挑細選、歸類存檔。一般來說這些材料最好是學生熟知的,別總搞獨家報道。獨家報道雖可以引一時之趣,卻會使學生感覺到距離千里。因此我常從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經濟半小時、生活、本市晚報等學生熟悉的材料中選擇。學生常有“怎麼我沒有想到?”“原來個中竟有如此奧妙!”的感慨。漸漸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這種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覺,這種教學使學生體會到政治課對生活的指導性,由此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慾,並培養了良好興趣下的自主學習精神。這比傳授知識本身具有更大的意義。

  4.練習鞏固。將相關時政資料作為背景材料,設計成習題,讓學生分析,以鞏固知識,瞭解時事。這也是將時事政治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一種常用途徑和重要方法。比如:在鞏固“一分為二”這一矛盾分析方法時,可結合“建國六十週年來,我國所取得的成就和現在存在的問題”這一時事進行習題設計,讓學生在分析中既培養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也更深刻地瞭解我國的國情

  三、注意事項

  將時政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中,應把握好時政材料的選擇,一般來說,時政材料應具備以下要求:

  1.針對性:時事材料是用於輔助教學的,因此應具備針對性,即能夠與教材知識密切聯絡。教師在篩選材料時,要找準時事與教材的切合點,切忌生搬硬套,脫離教材。

  2.時效性:時政教育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時事資訊應是最新的,而不是已成昔日曆史的材料,這也是政治學科時代性特點的體現。

  3.思想性:政治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思想教育,因此,時政材料在選擇上應體現正確的立場,能使學生在重大的政治問題上明辨是非,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和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結論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時事教育,恰當使用時事材料,有效開展時事教學,能有效彌補教材的相對滯後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越來越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不要忘記對學生進行時事教育。

  【參考文獻】

  中學政治教學建模廣西教育出版社

  走進新課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中國和平出版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四大支柱 福建教育出版社

  篇2

  論高中政治教學要注重聯絡時事

  【摘 要】政治教學是高中各科目中對教師要求最高的之一,它不僅涵蓋政治、經濟、哲學三大板塊,而且每一個板塊都與當前發生的時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它要求學生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要對時事有著相當的關注。這種狀況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尤其注重聯絡時事政治。

  【關鍵詞】高中;政治;高考;時事

  2013年已經過去,2014年已經來到,這一年來,又發生了很多重大事情: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被提高到“決定性”的高度;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重慶、廣東、山東等地爭相建立自貿區;霧霾橫掃中國,國務院發文綜合治霾;重拳反腐,以來,頻頻有打老虎落馬;鐵道部被撤,鐵路總公司掛牌……

  幾乎所有的重大政治、經濟事件,都可以與高中政治教學相勾連。而在當今的教學體制下,學生被沉重的課業負擔壓的喘不過氣來,鮮有熱心時事的。這種狀況對其他學科或許是好事,但是對政治學科的教學而言,打擊則是致命的。

  而作為在這個社會中生活的一員,學生養成關注社會,關心時事的習慣也是生活的需要。因此,在高中政治日常的教學中,政治老師要隨時思考如何聯絡時事,並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達到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社會人意識”雙重目的。

  一、政治學科性質要求教學聯絡時事

  2011年頒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在第一部分“前言”裡,就開宗明義指出了高中政治的“課程性質”: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弘揚民族精神,擴充套件國際視野,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的基礎。

  政治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課程,永遠有全新的教學材料供教師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去。通過時事材料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關注時事的素養,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

  ***一***提高學生關注時事的素養

  作為政治教學的重要一環,學生對時事的關注直接影響學生對考試材料,尤其是大型考試的試題材料的理解和認知水平。

  作為一門常考常新的學科,老師關注時事僅僅是開始,因為最終顯示政治教學成果的還是學生本身的考試成績。如果政治教師能夠把日常最新的時事材料,經常引入到教學中,那麼自然而然地影響學生對時事的關注,進而學生自己可以分析時事材料,自己給自己“出題”。

  退一步講,即便學生達不到給自己“出題”的程度,那麼一旦在考試中發現自己熟知的材料,至少在心理上已經站穩了腳跟。

  ***二***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政治學科相對其他學科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它有著近乎無限的新鮮“血液”補充:每天發生的各種事件都可以作為政治教學的註腳。同時,新鮮的時事熱點材料,能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更主要的是它能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講授新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最新時事和社會新聞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學習自覺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高考要求政治教學聯絡時事

  近年來,高考政治試題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政治學科的基礎知識,來分析解決發生的時事政治問題的能力。而時事政治又往往反映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路線。

  因此,將時事熱點材料與教材基本理論知識相結合,是理所當然和合情合理的。

  “無論是主觀性試題,還是客觀性試題,都是迎著時事熱點、重點問題而展開的,不僅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而且考查學生對時事熱點、重點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認識水平,將理論聯絡實際推向更高層次。”

  如2013年全國卷Ⅱ政治第21題題幹: “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以及2013年全國卷Ⅰ政治第22題 “2013年4月,在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時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除了全國卷之外,其他各省市的地方卷也都有與時事政治相結合。

  鑑於政治高考的這一特點,高中政治教師在日常政治教學中就要隨時思考將時事政治融入,把考點分析與時事教學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多渠道收集時事熱點重點材料,讓學生時刻關注時事政治。同時注意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類節目、瀏覽時政報刊資料、聆聽專家講座等方式,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瞭解國內外重大時政訊息。

  其實不止政治考試,包括歷史、地理等科目也經常聯絡時事政治。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多聯絡時事,學生的受益將不止在政治學科上。

  三、學生作為社會人需要思考時事

  “現代教育的基本主題,那就是適應現代工業生活的科學主題以及適應政治生活的民主主題,以科學和民主為中心,培養適應現代生活的公民,成為現代教育的最大成就……重申人與自然的聯絡,促成個體發展向自然人基礎的迴歸,以好人與好公民的統一重建當下教育的目標,乃是當下教育的要義。”

  無獨有偶,明朝學者顧憲成曾在無錫東林書院撰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告誡東林書院學子要關心國家大事。

  而現在的高中學生,大多在18週歲成人的關口,而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學校,很少與社會接觸的學生,走進社會面臨著形形色色、錯綜複雜的問題。

  在當前各種真真假假的資訊充斥社會的現實面前,學生走上社會之後是否有能力分辨真假資訊,是擺在整個社會面前的重大問題。

  而“時政教學有利於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養成,政治課堂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陣地,對於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培養學生關注時政,關注國家大事的角色,讓學生面對複雜社會環境下發生的種種事件,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不人云亦云的重要任務同樣落在了政治教師的肩上。

  參考文獻

  [1] 鍾小英.對高考時事政治複習的幾點看法[J].西藏教育, 2011***04***.

  [2] 劉鐵芳.從自然人到社會人:教育人性基礎的現代轉向[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04***.

  [3] 劉燕.時政教學與學生分析能力提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