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的中長篇散文

  冬天是美麗的,窗戶上開出了形態各異的冰花,有的像正在冬眠的刺蝟,有的像正在儲備糧食的松鼠,有的像小朋友的溜冰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兒時的冬天

  又是冬天,孩子們都放寒假了。兒子一直在看《哈利•波特》,大約一共有六七本吧,疊在一起,有《紅樓夢》兩三倍那麼厚。大概是長時間的看書、缺少戶外活動的原因吧,小小年齡,近視已接近六百度了,真叫人擔心。

  我有些心疼地看著兒子,想像著他與冬天這種很單一的相處方式,這種方式雖不算太壞,但畢竟過於單調了一點,缺少了一些色彩。

  由此,我想起我們兒時的冬天總是那樣的豐富而多彩,常常讓我陷入那幸福美好的回憶……

  ***一***月下歡娛

  在我的記憶中,兒時的冬天,我們總是習慣於在傍晚時分聚集在我家門前的那片空地上玩。這時,月亮總是會悄悄地爬上村旁的那個山坡、再爬上樹梢,直到把整個村莊都照得雪亮、雪亮。

  那時,鄉下的月亮似乎要比現在這城裡月亮更圓、更亮一些,完全可以取代城裡那些昏暗的路燈。我們那一幫野小子、瘋丫頭們就是在那如水的月光下盡情地玩耍著、快樂地追逐著。鬥雞、衝關、點兵點將、捉迷藏、老鷹捉小雞……這些都是我們永遠都玩不完、玩不夠的遊戲。

  村西頭的那個小我半歲的女孩,是我兒時最好的搭檔。若是自由分組,我們總會毫不猶豫地站到一起來;若是“點兵點將”,我也總是會在“點兵點將,……好將就是你”落下音的同時手指向她,這時她就會很高興地跳進我的隊伍中來。

  她雖然只是一個小丫頭,可是玩起遊戲來,決不亞於一個野小子。在玩“老鷹捉小雞”時,她既可以做一個稱職的“雞媽媽”,護衛著那一群可愛的“小雞”;又可以做一隻矯健、敏銳的“老鷹”,很順利地叼來一隻只對方的“小雞”。

  她不僅有男孩子的野氣,也有著女孩子的嬌氣,偶爾受到委屈,她會躲到一旁偷偷地抹眼淚。而且,她很愛乾淨,身上常常揣著一方小手帕,這個手帕偶爾用來擦擦眼淚,但更多的是用來擦汗水***我們經常是玩得大汗淋漓的***。有時,她看著我汗流滿面的樣子,也總是會悄悄地把她的那快手帕遞給我擦汗。

  時光過的真快啊,轉眼之間已過去三十多年了,如今的我們都已人到中年。不知當年那個可愛的瘋丫頭人在何處?她是否還能記起那些月光下的往事?……

  ***二***雪天捕鳥

  那時,我們從魯迅先生的文章《少年潤土》中,學到了雪天捕鳥的方法。課堂上經過老師繪聲繪色的描述,我們早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課後相互討論一番之後,便一個個都躍躍欲試,很想實踐一下那捕鳥的方法究竟靈不靈驗。

  機會終於來了,一場大雪覆蓋了整個地面,而且那雪下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還要厚。我們按照文中的介紹,選出一片空地,先用掃帚掃出一小塊地面,在地面上用一根短棒支起一個竹筐,再在竹筐下面撒上穀粒、大米、小麥等之類。在短棒的一端用一根細繩拴著,人站在遠遠的地方拉住繩子的另一端,只等鳥兒進去啄食,便猛地一拉繩子,小鳥便關進筐子裡了。

  然而,村子裡一般是以麻雀居多,除了看到一群麻雀在那雪地裡蹦來跳去的,很少見到其它的鳥兒。嗨,麻雀就麻雀吧,反正總比沒有鳥強,再說我們也只是為了試驗一下這種捕鳥的方法到底管不管用。

  誰知,麻雀那小東西還真是鬼精鬼精的,它們從那高高的樹枝上一鬨而下,全都停落在筐子附近,讓你心裡好一陣緊張,握住繩子的手不由自主地抖動著。可那些麻雀們都只在筐子周圍蹦跳著,把撒落在筐子外面的食物一顆一顆都撿拾得乾乾淨淨的,就是不肯進到筐子下面去。而且,它們還嘰嘰喳喳地相互議論著什麼,似乎在說:“別進去、別進去,那兒太危險了!”

  最後,我們實在等得不耐煩了,只好走到筐邊去檢視究竟破綻出在哪裡,這時麻雀們便會一鬨而散,又飛到樹枝上去了,徒留下我們幾個在雪中望雀興嘆。這還沒有完,你看那些飛上枝頭的麻雀們又在議論紛紛,似乎在嘲笑我們的愚蠢呢。這時我們幾個都徹底惱羞成怒了,找來石子和土塊一股腦兒地向麻雀們砸過去、砸過去。然後一邊嘰裡咕嚕地埋怨著魯迅先生欺騙了我們,一邊拿著捕鳥工具憤憤不平地回家去。

  ***三***雪野探幽

  每一場大雪過後,我們的快樂事情總是會很多、很多。既然捕鳥不成,就去玩點別的什麼吧。

  離村莊兩三裡處有一片松樹林,那些大大小小、高矮不一的松樹,以及其它的一些雜樹挨挨擠擠、芊芊莽莽,把一片山坡全都圍得水洩不通。樹林中還生長著一些不知道名字的荊棘和藤蔓,將林中僅存的一點狹縫都一一填滿,堵得嚴嚴實實,基本上是沒有路的,所以平素幾乎是沒有人敢輕易深入其中的。而且,據村裡一些大人們說,那林子裡面經常會有野豬和犲狼出沒,只可惜我們這幫野小子們似乎從來都沒有遇見過,當然也就只是半信半疑的了。

  那時,對於我們來說,最驚險、最刺激的事情是在大雪覆蓋山林的時候,相約一起去那幽深的林間探祕。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未知世界總是那麼神妙莫測的,我們總想通過那片潔淨而完整的雪地,來找尋林中動物們出沒的一些蛛絲馬跡,從而讀懂這片密林。當然有時也還有一些非分之想,就是想沿著那些痕跡順藤摸瓜找到一窩野兔、野獾什麼的,據說它們的肉在大雪天裡吃起來是鮮美無比的。

  我們一行人穿得厚厚實實的,頭上的帽子裹得緊緊的,踏著深深的積雪,慢慢地走向那片叢林的深處。由於大雪覆蓋了林中的一些溝壑,形成一個個可怕的“陷進”,所以我們只好用一截枯樹枝探路前行,那架式很像是一個小小的探險隊。

  林中十分靜謐,我們似乎能聽到自己急促的呼吸聲。當我們正沿著某一個古怪的足印興奮地一路行進,突然“嘩啦”一聲,一隻大鳥拍著翅膀從身邊的某棵樹上飛走,打破了這無邊的靜寂,緊接著便是一大朵一大朵的雪從樹上紛紛墜落。此時,我們那顆本來就懸著的心一下就提到嗓子眼了,有人收回了剛剛邁出的腳步,有人縮著脖子、瞪大了眼睛,也有人用手輕拍著受了驚的心胸。然後,大家相視一笑,繼續前行。

  走著,走著。突然便會有一隻野兔“噌”的一聲,從你腳邊的草叢裡猛地躥了出來,然後箭一般地朝前飛奔,你心裡又是一驚,還沒反應過來是咋回事,它便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

  ***四***草龍鬧春

  當我們慢慢地走過冬天的深處,那個火紅的春節便又在一天天地臨近,大人們都在忙碌著操辦年貨:做餈粑、磨豆腐、炸丸子、殺雞宰鵝、炒瓜子花生……忙得不亦樂乎。然而,那些事情似乎跟我們並不相干,我們只覺得那是大人們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們只管忙我們的事情,那就是在幾天之內必須製作出一條龍來。因原材料主要是晒乾的稻草,故被稱之為“草把龍”;又由於原材料粗糙、成本低,所以每每製作出來的龍跟大人們製作的龍相比只能是相形見絀,所以又被大家稱之為“醜龍”。當然,由於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它在人們心中具有著神聖的地位,又因喜逢新年,所以,哪管它什麼“美龍”、“醜龍”,都一樣被當時的鄉民們所敬重。

  當新年到來時,我們那一大群小夥伴們就會高舉著親手製作的草把龍,挨家挨戶去送福、送喜、送好運。其中一人拿出早已備好的小本本,照本喧讀幾句吉祥話,其他的人便齊聲高喊幾個“好”字,這家主人就會笑容滿面地送來紅包和香菸之類的禮物。所以,我們真是一舉兩得,既玩的開心,又收穫了禮物。

  當然,要玩龍燈還得學會一樣本事——游龍燈。就是在一片比較空曠、平整的地面上,讓你製作的龍能像真龍一樣地“遊動”起來。對於一位初次玩龍燈的人來說,這可算是一個比較艱鉅的任務。當然最難的還是前面舉龍珠和龍頭的人,龍頭必須緊跟著龍珠上下飛舞,左右追逐,蜿蜒而行。至於後面的人,主要是動作一定要跟上節奏,要與前面的人配合一致,這樣,一條“活”龍瞬間便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了。這時,人們往往會用鞭炮來助興,一顆顆鞭炮被投向龍身,游龍燈的人必須加快速度,才能讓龍身抵擋住鞭炮的襲擊,否則鞭炮就會落在自己的身上。在鄉間,“游龍燈”可稱之為玩龍燈中最精彩的一幕。

  玩龍燈這項活動一直可以持續到正月十五之前。到了正月十五這天***也就是每年的元宵節***,我們就會聚集到那條河邊送龍昇天——把龍徹底地化為灰燼。以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那樣做,後來是村裡的一位老爺爺告訴我:龍本是天上之物,不能在人間呆得太久了,只有把整個龍身都化為灰燼之後它才能昇天……

  ***五***冬日漸遠

  每一個冬天似乎都是伴隨著春節而漸漸遠去的,也不知是冬天把春節送走,還是春節送走了冬天。

  這時,寒假也基本上接近尾聲了,我們才緩緩收住韁繩,收回那平原馳馬般的心思,抓緊時間複習功課,準備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望著漸漸遠去的冬天的背影,心裡像總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一齊漫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