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歷史及記譜方法

  隨著五子棋的發展,逐步發現先行優勢非常大,最後得出"先行必勝"。下面小編給你介紹,歡迎閱讀。

  五子棋歷史簡介

  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條豎線,這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來燒製五子棋盤了。千百年來,人們用各種材質來製造圍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瑪瑙、銅等等。

  古代五子棋棋盤與圍棋棋盤是通用的,漢魏時為十七路***17×17***棋盤,至南北朝時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盤,直至1931年,才出現所謂五子棋專用棋盤,為十五路***15×15***棋盤,形狀近於正方形,平面上畫橫豎各15條平行線,線路為黑色,構成225個交叉點,鄰近兩個交點的距離縱線約為2.5釐米,橫線約為2.4釐米。棋盤正中一點為“天元”。

  棋盤兩端的橫線稱端線,棋盤左右最外邊的兩條縱線稱邊線。從兩條端線和兩條邊線向正中發展而縱橫交叉在第四條線形成的四個點稱為“星”。天元和星應在棋盤上用直徑約為0.5釐米的實心小圓點標出。

  五子棋棋子亦稱“棋石”分黑、白兩色,形狀為扁圓形,有一面凸起或兩面凸起等形狀,厚度不超過0.8釐米,直徑為2.0~2.3釐米;一副棋子總數為225枚,其中黑子113枚,白子112枚。按質地的不同,可分為玻璃、陶瓷、塑料、智石、磁鐵、蛤貝、燒料、水晶、瑪瑙、玉石等棋子。

  國內質量比較好的是雲子,而日本常用的棋子是貝殼製作的。

  五子棋記譜方法介紹

  五子棋正規的記譜方法為用“五子棋稿紙”,即專供五子棋愛好者記錄對局或著法的稿紙。其上印有正規專用棋盤圖形,記錄時只要按相應位置在紙上標明行棋的先後,即可反映對局的進行過程。

  非正規的記譜方法為用格子紙記錄,即用單數1、3、5等記錄黑方的走法,用雙數2、4、6記錄白方的走法,同樣可反映對局的進行過程。另外還有北京京都五子棋協會為了推廣盲人下五子棋,以及正常人下盲棋並背誦五子棋棋譜,專門設計的盲棋記譜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