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學生版畫興趣

  版畫是圖畫和手工勞作結合的繪畫。小學教材中的版畫,特別是紙版畫拙樸而自然的造型、靈活的構圖、純樸用色等藝術特色與學生稚拙的美感特點天然吻合,教學時更易於喚起其繪畫靈感,發揮個性,大膽構思,發展其繪畫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紙版畫教學過程富有遊戲意味,更能滿足小學生的遊戲心理,易於培養其勤動腦、巧動手的良好習慣,並養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條理性,從而多方面提高學生素質。因而,以紙版畫為主的小學版畫教學應該加強。

  一、困地制宜,注意材料準備的靈活性備材料難是忽視紙版畫教學的原因之一。實踐中滾筒、油墨、硬紙板等材料往往較缺乏,可採用替代、集體購置、個人自制等方法及時妥善解決,以避免材料難準備的麻煩。如,油印中滾筒大而難以人人具備,可由小布錘取代之,教學生以塑料薄膜裹棉花團並用細線紮緊自制,便於印製時上色;摩拓用具可用學生各自表面光滑的圓珠筆殼或鋼筆殼代替;油墨可由老師統一準備;硬紙板可從廢紙盒中選取;吹塑版畫用紙則可集體購置。

  二、因材施教,突出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教學中應重視教材的縱向和橫向的聯絡,?注意承前啟後,?避免“突然”和“斷層”而增加學習難度。有個班級由於低年級沒有進行版畫教學,學習第八冊《油印紙版畫》時,範畫一出現,學生感到陌生而突然,輕叫版畫人物是“機器人”怪物,對黑白用色不理解,影響了教學。教學時還要注意材料中剪貼彩紙畫向剪貼紙版畫底版過渡,拓印向油英彩色向單色再向套色的過渡,做到循序漸進。橫向聯絡時注意結合創作、記憶畫等教材鼓勵學生用版畫形式表現,自覺加強版畫實踐。

  要突出版畫特點及教材中各課的特殊性進行教學。如從《放牛娃》等三幅範畫中可讓學生認識油印版畫特點,重點讓學生對“版味”“紙味”有初步的認識。教學中美育與德育要結合進行,加強教材與生活聯絡,根據題材進行德育滲透。由於生員特點不同,教學中要注意針對性。如,三年級學生用手剪、貼的能力有所提高,對版畫知識有一定的瞭解,教師可趁熱打鐵,進一步講授知識、傳授技法,並讓學生對“黑白灰”有初步的認識。同年齡不同程度的生員,也要因人而教。

  三、寓教於樂,豐富課堂教學的遊戲性如拓傭盤子裡的水果》可編個小動物請客人吃水果的故事,生動有趣地讓學生認識到拓印水果應色彩鮮明、美麗,才能使水果新鮮,繪製時學生有了激情,就能帶著愉悅的心情,自覺拓印出鮮豔的水果。提問題、留懸念引趣,創設情境激趣,都能活躍課堂,讓學生快樂而學。又如《活動人物》***紙版拓印***一課,則可在學生剪出人物部件時,讓其在底版上自由拼擺人物動態,創造美的動態於遊戲中。再如拓印技法的介紹可聯絡學生日常摩拓硬幣的遊戲經驗進行突破,把“摩拓”技法的機械性與遊戲聯絡起來,化難為易,學得輕鬆。這樣,學生的美術語言表達、評論、欣賞及表現創造等多種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因勢利導,加強教學的延續性僅靠課內教學是不夠的。在普遍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我們堅持把湧現出的優秀學生吸收到校課外美術興趣小組,提供相應條件,因勢利導,給予及時培養,鼓勵版畫創作。舉辦校版畫專項展覽,作品評獎等活動。課內課外結合還有利於學生聯絡生活,真正認識版面的用處,深化教學。在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加強版畫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版畫技能普遍得到提高。有不少學生作品還受到相應獎勵。有油印紙版畫獲省二等獎,彩色拓印紙版畫獲省三等獎並被送挪威展出,彩色水印紙版畫獲省二等獎,並有多人次版畫作品在兒童刊物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