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黃濤書法

  黃濤,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哈爾濱市書法家協會副祕書長,哈爾濱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祕書長。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如何學習書法作品

  摹帖與臨帖學習書法既沒有一個萬靈的祕方,也沒有一套刻板的程式。這樣說,是不是就沒有規律可循呢?當然不是。古今書法家為我們創造了許多書法藝術珍品,也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書法學習經驗,其中摹帖與臨帖時兩種最基本的方法。 前人練字,大多是這樣的:先選擇一種碑帖作範本,仔細琢磨它每一字的筆畫與結構的特點,反覆摹,熟練地掌握它的寫法,以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在此一家一體的基礎上,再博覽廣習,兼收眾長,加以發展,創造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新體。“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初學寫字,應從摹寫開始,也就是將較薄而透明的紙張覆於字帖上進行練習,此法適用於初學者,也可用於對新帖的練習,這樣宜於掌握字形的位置。這好比剛學走路時找一個牽引的人,當然也包括“描紅”、雙鉤填廓、仿影等。當摹寫熟練後,繼而“臨帖”,循序漸進,千萬不能隨心所欲,任意亂塗。 在臨帖或摹帖時,人們常常藉助一定的格子來進行,稱之為格臨。格臨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宮格***。採用格臨的方法,比較容易找準漢字的各部分在格子中的位置,使我們容易看出各部分的大小。

  楷書是基礎 書法學習上,前人把楷書比作“立”,行書比作“走”,草書比作“奔”,因為楷書方整規範,可作楷模,是各種字型的基礎,各種印刷字型及美術字,也都是從楷書轉化而成的;楷書的筆畫,富有變化,它要有更深的用筆的功力。楷書功夫不深,行、草筆力則不足。練好了楷書,再練其它字型,都較易於掌握。所以,學習書法,應從楷書入手,待楷書有一定的基本功時,再練其他字型。 學習書法,貴在多練,借鑑前人的經驗,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還需勤學苦練,持之以恆。古今書法家,無一不是勤學苦練而成的。書法並不神祕,只要我們按照正確的方法刻苦練習,就一定能把字寫。“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如何開始練毛筆書法?

  傳統方法——手把手,請專業老師一對一指導

  大家都聽說過手把手教學吧。實際上,“手把手”這個詞,最初的時候,就是形象地形容書法教學方式的。小孩子懂事的時候,就會有家裡最德高望重的大人幫忙,幫助孩子把五隻手指的位置都放妥當了,再抓牢孩子的手,一點一劃地把字寫出來。寫字的過程中,孩子的手應該是完全放鬆的,讓大人負責發力;小孩子則專心去感受每一個筆畫,應該是如何發力運勁寫成。到了真正開始讀書識字的時候,學校的先生依舊會用這種手把手的練習方法進行啟蒙,去讓學生熟悉筆法。 與我們日常學習幾何學、地質學之類的知識學習不同;書法的學習,更加強調的是動作技能的習得。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更強調的是得到示範和反覆練習。 而手把手教學的好處在於,能夠讓孩子最深地領會到正確的動作映像,能夠極精細而又最有效率地教會孩子該如何握筆,如何運筆,對不同筆畫,又應該如何處理。這種學習方法,比起野路子來說的話,能少走很多彎路。有條件的話,當然還是建議能跟到一位好的老師,認真地跟著學上幾年。“6歲的時候正好”。我覺得還要打個折,3歲的時候正好。

  自學——追求紮實而高效的練習方法

  自學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耐力,還需要堅韌不拔的磨練方才得始終。無論嚴寒酷暑,都需要心平氣和得練習練習。

  1. 執筆 既然沒有家長手把手教寫字了,那首先就來講執筆方法。

  1.1 誤區:過分用力握筆

  很多學生在學寫字之前就已經聽說過“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之類形容運筆有力的詞語了,於是就先入為主,自然而然地認為寫字的時候,就應該用力握筆,死死地把筆抓牢。因為握筆過分用力,寫起字來就會不夠靈活、運筆艱難,寫出來的字顯得生硬而沒有靈性。這個誤區流毒甚廣,遠至東晉著名書法家都被黑了。王獻之幼時學於父***王羲之***,其次學張芝。據說,羲之曾經從背後掣拔其筆,試測他的筆力,嘆雲:“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可見王羲之很早就對他寄予厚望。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說法居然是有來歷的!王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晉書·列傳第五十 王獻之傳》。事實上,學過初中物理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手指握筆的時候,為筆提供的僅僅是對筆管的壓力,在垂直於紙面的方向上,這個壓力僅僅影響手指對筆的最大靜摩擦力。而筆的靜摩擦力,只要與筆的重力和紙面對筆的彈力兩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夠了。無論人怎麼用力握筆,都不會影響這個豎直面的受力情況。簡單說來,只要手能把筆握住就行,握得再緊都不可能對運筆產生影響,反而因為肌肉緊張,影響運筆流暢性。握筆越鬆,字越活。

  1.2 正確執筆方式 五指執筆法

  過往書家對五指執筆有文字上的說明,但相對不直觀,故不作重複。在此說明的是,運筆過程筆左右揮舞是正常的,但不應當歪斜,傾倒到一邊去。

  1.3 執筆位置 字越大,執筆應當越高

  執筆的位置和所寫字的大小相關,一般而言,字越大,筆所需揮灑的範圍越大,執筆就應當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書執筆位置比楷書高,草書執筆位置比行書高。就像拿筷子一樣,筷子拿得越高,揮舞的範圍越大;但同樣越難控制。所以需要根據字型和字的大小去決定執筆的位置。執筆位置低時,手腕可以枕在紙上; 執筆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執筆位置高,則手腕離開桌面,手肘支撐桌邊書寫;執筆位置更高的話,則應該懸腕書寫了***通常配合站姿***。

  1.4執筆發力 著重運用腕力

  將手等效為槓桿去看的話,支點距筆越遠,發力效果越明顯;支點距筆越近,越便於操控。所以一般寫一到兩寸的字***約3-7cm***的時候,主要用手腕發力,手指輔助控制完成筆的精細運動。兩寸以上***7cm以上***則還需在此基礎上輔以手臂發力。是否能有意識地使用手腕發力完成書寫過程,幾乎成為了書法入門的判斷條件了。腕力強勁者,筆畫遒勁有力;腕力不足,則筆畫綿軟。

  2. 文房四寶

  為避免不良用筆習慣,需慎重選擇書寫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認真寫字之前,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文具吧。我們對書法瞭解未深入的時候,不太容易買到高質量的文具;但恰恰趁手的文具,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有效地鍛鍊我們的正確書寫習慣。否則,拿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工具來使用,只會讓自己養成錯誤的習慣;而肌肉對這些錯誤的習慣,記憶力卻是非常牢固的,要去更正它,比從頭學起更花時間。書法文具,古代稱為文房四寶,指的就是:筆、墨、紙、硯。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初學者應該如何挑選自己的文房四寶,以便大家儘早入門。

  2.1 筆

  2.1.1 毛筆標準 尖、齊、圓、健;

  合格的毛筆有四項標準:“尖”、“齊”、“圓”、“健”,合稱為筆的四德。尖指筆鋒要尖,才能寫出細勁的點畫及運筆變化;齊指筆毫鋪展開時是齊平的,而且毛色比較均勻整齊,保證筆畫輕重勻稱;圓指毛筆蓄滿墨時候的外型成圓錐形,感覺圓而飽滿,體現的是毛筆的貯墨能力,貯墨足時,筆畫飽滿有力,能避免不當的飛白;健指筆鋒的彈性,彈性好才能讓筆能自如表現。

  2.1.2 毛筆分類 宜用硬毫或兼毫

  從筆毫上分,毛筆粗分成硬毫、軟毫、兼毫三種。市面常見的硬毫多由黃鼠狼毛或兔毛製成,分別稱為“狼毫”“紫毫”。彈性足,貯墨效能稍差,需掌握好吸墨量,方能使用自如。軟毫則多由羊毛製成,柔軟圓潤。優質軟毫貯墨能力強,表現力豐富;劣質的則可以差得沒有下限。兼毫常以軟毫為芯,硬毫長而覆在其上。取硬毫的彈性和軟毫貯墨的優點。優質兼毫兩者皆取其長,劣質兼毫兩者皆取其短。很多學生出於價錢上的考慮,常常推買10塊錢以下的,諸如大X雲之類的羊毫筆。其實,這類羊毫筆尚未能達到毛筆對“健”的要求。它的彈性不足,按下去以後就很難彈起來,初學者無法順利完成筆畫提按處的一些細節操作。況且,從經濟方面去考慮的話,也不至於使用這些不適宜新手的筆。畢竟保養得當的話,一支筆是可以使用很久的。 思多得的建議是:萌妹子用兼毫,糙漢子用狼毫。或者這樣說吧:筆畫清麗多變的,適合使用兼毫;筆畫剛勁有力的,用狼毫表現力更強。另外,去買筆的時候記得問清楚賣筆老闆如何開筆,如何保養。一般的筆,通常應該用水浸泡新筆的筆毫,水儘量不要浸沒筆根,把筆上的膠水浸開就可以抹乾使用了。

  2.2 墨 無沉澱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

  滯筆時可加酒精 墨錠、墨汁均可,從便於使用的角度來說,還是推薦開始練習時候使用墨汁的。好的墨汁和差的墨汁效能差別非常懸殊。適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無沉澱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這個是必要項,有臭味的墨汁通常意味著已經變質,有腐敗菌落積累,長期使用對毛筆有損害***。

  值得推薦的有:曹素功,中華墨汁,一得閣墨汁。

  2.3 紙 用生宣

  從製作工藝上分,宣紙分兩種,一種叫生宣,製作過程未經明礬加工,吸水性強,能化墨;一種叫熟宣,加明礬製成,質地硬,相對難化墨。通常而言,寫字用生宣。行筆運筆的每一個細節,在善於化墨的生宣底下效果都會成倍放大。每一處猶豫不決,行筆怯懦,頓挫不清,偏鋒運筆,敷衍了事,都會在這張紙上表露無遺。因此能夠清楚暴露書寫者運筆過程的不足。初學者本身運筆很有可能有細節未能處理到位,如果使用普通的紙,則很可能自己沒辦法看出這些行筆過程缺點,長久形成陋習。同樣,正式的作品,也是應該使用宣紙進行創作的,能形成”屋漏痕“式墨色氤氳的藝術效果。

  2.4 硯

  用墨汁的朋友,請不要買硯臺了,買個醬油碟子就夠用了。歐體字在國內頂尖的田英章老師,條件有限的時候也不過是用個小碗來裝墨水的。有視訊為證。圍觀完墨硯,咱們再拉上去重新看一遍吧。這個視訊我反覆好幾遍,每一遍都按了好多次暫停才看完的。在這邊推薦給大家,不只只是讓大家圍觀墨硯,還有一個原因在於這個視訊足夠清晰,能讓大家清晰地觀察到書法大家在寫字時是如何運筆的。尤其是長筆畫運腕、歐體鉤筆出鋒處理、捺畫的頓挫、轉折處捻管等技術細節,都是三言兩語講不清楚,但是看完以後能得到直觀感受的。墨硯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於研磨墨錠,書畫調色的。傳統認為,以堅硬而滑潤的石材製成的墨硯為佳。對其要求更高的呢,就是要光滑細膩,不失水。聽說好墨配好研,磨出來的墨水分外細滑。如果硬要做一個推介的話,我必然是首推端硯。端硯主要取材於肇慶名山七星巖附近,一向聲名在外,位列四大名硯之首。***參考資料:硯_百度百科*** 古人形容它“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摩之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很適合對收藏方面有雅趣的朋友。

  3. 臨帖 唐代楷書古帖

  如果想認認真真地學書法的話,建議從楷書入手開始進行練習。原因有二:1.楷書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從小在學校學字啟蒙的時候就是使用楷體的。2.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從隸書中獨立發展而成,於上承接隸書,於下則便於我們掌握與楷書相近,但技法更為複雜多變的行書。掌握了楷書,就基本能掌握毛筆書寫技法,對學習其它書體大有裨益。有一點不同的看法想補充一下。首先,由於古代儲存書法作品的工藝不成熟,紙質的作品大多已經損壞嚴重了。哪怕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沒有真跡存世。***王羲之的臨摹本倒還不少***就其易得性而言,古字已不便於初學者。況且,書法作為藝術,哪怕是一門傳統藝術,它都是在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後世的書法家總結前人經驗,在其基礎上創作,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建議初學者初學應該從臨楷書古帖入手。首選唐代的楷書書家。初入門的時候,還是應該學唐楷的。其中比較適合初學者的書法作品有:

  顏真卿:《多寶塔碑》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柳公權:《玄祕塔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