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乾的製做方法

  紅薯幹是山東的傳統土特產,以純天然軟甜備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原材料是地瓜。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幾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選薯

  選擇表皮光滑細嫩、無蟲孔、無破爛、無異味,大小以100~150克的鮮薯為宜。

  :清洗

  選好的紅薯要用水將表面泥土清洗乾淨。清洗時,以沖洗為宜,切忌放在竹編的器具中用力揉搓,這樣會損傷表面細皮,不利於蒸煮後剝皮。

  :蒸煮

  將清洗乾淨的紅薯分大小分批放到蒸籠裡蒸煮。蒸煮時,火要旺。蒸煮時間長短的確定以紅薯剛過心為宜,因為剛過心的紅薯才便於加工,不過心,加工成的薯幹顏色發黑,有異味;但蒸煮過分,無粘連性,變得稀爛,不利切條。蒸好後及時出籠冷卻。

  :剝皮

  將蒸煮好、冷卻的薯塊進行剝皮,剝皮以剝淨表皮為宜。

  :切條

  將剝了皮的薯塊用刀切成長條。切條時,要根據薯塊的形狀,以切成薄長條為宜,其厚度在1~2釐米之間。

  :火炕

  將切好的薄長條放在火炕架上,不能重疊,火炕架以竹編的為好。火炕時,開始火可稍旺點,當炕至半成干時,並逐漸轉為小火。火過猛,易將薯條燒焦

  變味,顏色發黑形成離層、空殼;火過小,炕的時間長,也會影響其品質。當炕至八成干時,就應取下冷卻。為準確掌握炕至的幹度,可用口嚼,.口嚼時軟而綿,這樣硬度最為適宜。如果炕至過幹,吃時嚼不爛,影響其品質,但火候不到,水分多,容易生黴腐爛。

  :上霜

  將炕好的薯條充分冷卻之後,放入瓷壇或其它能密閉的容器。一般密閉半月左右,薯條表面就會自然長出一層白霜,這層白霜就叫“薯霜”,是薯條裡面溢位來的薯糖。上了薯霜的薯條就是薯幹。這樣加工的紅薯幹,具有香甜可口、風味獨特的特點。

  紅薯的相關知識點拓展:

  這裡所講的紅薯幹確切說法應該是薯條,一般情況所講的紅薯幹是以鮮紅薯為原料,通過工具切製成薄片,通過晒乾而成的,主要用於酒精加工。

  紅薯、紫薯是紅番薯和紫番薯的簡稱,紅、紫只是果皮顏色不同以示區別而已。

  番薯是家喻戶曉的作物,它的名稱卻易被混淆。地瓜,甘薯和紅薯等眼花繚亂。事實上,番薯才是正確的稱呼,其它都只是番薯的別稱而已。

  番薯因果實長在地下,不少人稱之為地瓜,但它不是瓜,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方面,從植物分類學來說,番薯是旋花科番薯族;而我們熟知的冬瓜、西瓜、南瓜、黃瓜都是葫蘆目葫蘆科,二者分屬不同的植物科目;從口感形態上來說,瓜類有瓜仁和瓜瓢,口感清脆爽口,生吃熟食皆可;番薯沒有瓜仁,而且澱粉含量高,若生吃沒經過高溫,不易消化,容易產生腹脹,嗝氣等不適。另一方面,中國各地方言多稱“番薯”,沒有“地瓜”一詞,日本和韓國等多個國家也都統稱番薯。那甘薯是番薯嗎?甘薯只是番薯的別稱,番薯身為植物分類學中的“番薯族番薯屬”的“族長”,還是希望被以學名“番薯”稱之的。而紅薯、紫薯是紅番薯和紫番薯的簡稱,紅、紫只是果皮顏色不同以示區別而已。

  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為憨厚大個的體態,老一輩還稱其為懵番薯,伴隨動漫文化的熱潮和賣萌搞怪元素的流行,現在大都改稱萌番薯。番薯因與臺灣島形狀相似,臺灣人都有稱自己為番薯仔的習慣,並以自稱“番薯仔”為榮呢!

  番薯高產,紅軍當年打游擊時物資匱乏,飢一頓飽一頓。後來從山區農民那得知種番薯可有效應對飢餓,便和山區農民朋友一起房前屋後種些番薯,軍民們還有口號“土藏萌番薯,吃飽不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