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的種植時間是什麼

  白朮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藥材之一,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想了解白朮是什麼時候種植的?下面是小編為您分享了白朮的種植時間,一起來看看吧!

  白朮的種植時間

  白朮栽種時間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與耕作制度而確定移栽期。從 12 月下旬開始至次年 4 月上旬。以早栽為好,早下種的先發根,後長芽,根系發達,長勢旺盛,耐寒、抗旱性強,產量高。而種得太晚的,因氣溫升高,先長芽,後長根,根系發育不良,產量較低。

  白朮種植方法

  1、選種、育苗 選葉色深綠,質厚,花蕾扁平肥大的大葉型種株,留中期開放飽滿的花蕾5-8個,摘除其他花蕾。立冬後,種子充分成熟,擇晴天,剪下地上部分,連稈縛成束,懸掛避雨通風處,陰乾20-30天,再日晒2-3天,收集飽滿的種子,置布袋中,懸掛陰涼通風處。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條播,行距15釐米,播幅8-10釐米,播後覆土以蓋上種子為度,再蓋草或樹葉,保持土壤溼潤。每畝用種量4-5公斤。

  霜降至立冬,苗葉枯黃,擇晴天,挖起根莖***即術栽***剪去莖杆及尾部細根,剔除病、殘株,在陰涼通風室內攤放1-2天,術栽表皮發白後貯藏。

  2、術栽貯藏 選陰涼乾燥、避日光的室內泥地,鋪含水20%的細沙5釐米厚,上放術栽8-12釐米,再放一層細沙,如此堆放30-40釐米高,再蓋上4釐米的沙或細土,上面覆蓋杉樹刺以防鼠害,四周砌矮牆欄住,術栽堆的中央隔40-60釐米插上一個草束以排溼散熱,嚴冬時蓋稻草防凍,貯藏期間每隔15-30天 檢查1次,上下翻動,發現病栽及時剔除...選向陽、通風涼爽、排水良好、土壤疏鬆、肥力中等的高山生地或輪休5年以上的土地,施圈肥5000公斤,骨粉25公斤,深翻20釐米,經冰凍風化,播前整平,作成寬1-1-2米,高15-20釐米的畦。

  白朮的施肥方法

  白朮是以生長塊莖為主的藥材作物,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並且要求營養供給全面均衡。提高產量,保障品質,要施足肥料。底肥施用圈肥5000公斤,總含量在45%以上的硫酸鉀性複合肥100公斤,硼、鋅、鉬、錳、鐵、銅等微肥1公斤,生物活性菌肥2公斤,可以明顯改善根腐病等地下常見病害,提高產量。化肥混拌均勻撒施在田間,翻耕整地,使營養能夠快速的吸收。

  1、施好基肥:白朮種植施肥時畝用尿素10kg、過磷酸鈣25kg,氯化鉀7.5kg***或草木灰30kg***混合拌勻,白栽種後,於術行兩邊開淺溝將其施入後覆土,也可用國產三元複合肥每畝40~50kg作基肥施入,方法同前。其後再攤上豬、牛欄等有機肥1000~1500kg,要求攤施均勻,以利保墒防凍。若無上述化肥與複合肥,最好施拌有人畜糞水火灰1000kg、油餅50kg、過磷酸鈣40kg***堆漚後施***,然後蓋土與畦面齊平。

  2、合理追肥:對白朮的施肥原則為“施好基肥,適施苗肥,重施蕾肥,巧施後期肥”。苗肥一般為兩次,一次在4月上中旬齊苗時,另一次在術苗生長旺盛的5月下旬6月上旬。蕾肥對產品影響大,務必重施,尤其是N素肥料。一般在摘蕾前一星期畝施尿素5~7.5kg。摘蕾後畝施尿素17.5~22.5kg。摘蕾時間在7月上、中旬。8月底9月上旬,需看苗情補施N素肥料,一般畝施尿素5kg左右,並結合噴施磷酸二氫鉀,每15天一次。

  3、白朮塊莖膨大期是在8~10月,期間需要有足夠的養料供應。因此,要在摘除花蕾後結合除草,增施一次塊莖膨大肥。一般每畝用尿素5kg。加過磷酸鈣10kg,加水20擔,或用稀人糞尿20~30擔進行澆施,但切忌在收穫前50天內再施肥。對明顯落黃的白朮,可用0.2%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

  白朮功效與作用

  白朮的作用主要有鎮靜、血管擴張、抗血凝、抗胃潰瘍、保肝利膽、利尿、強壯、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菌等。

  白朮健脾燥溼良,燥溼利水多用生。白朮甘苦溫無毒,固表止汗消五穀。胎動不安治痰溼,脾虛洩瀉皆能服。

  1,鎮靜作用:白朮之精油有鎮靜作用。

  2,血管擴張:白朮有血管擴張作用,對心臟呈抑制作用。

  3,抗血凝:大鼠每日灌服煎劑能令凝血時間明顯延長。明顯地降血糖作用。

  4,抗胃潰瘍:白朮能抑制幽門結紮鼠胃液分泌,對胃粘膜損傷有預防作用。

  5,保肝利膽:白朮能抑制四氯化碳導致的小鼠血清AST,ALT與LDH的上升。

  6,利尿作用:白朮能促使電解質的排出,也許是因為抑制腎小管重吸收所導致。

  7,強壯作用:能增進小鼠體重增多,肌力增強和耐泳力增加。

  8,提高免疫:白朮能增加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細胞和免疫球蛋白。

  9,抗氧化作用:白朮能減少脂質過氧化作用,增強機體對自由基的去除能力。

  10,抗菌作用:白朮對絮狀表皮癬菌,星形權卡氏菌和腦膜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11,抗腫瘤:白朮對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和淋巴肉瘤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