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蟹的技術要點

  蟹,,是十足目短尾次目的甲殼動物,尤指短尾族的種類,亦包括其他一些型別,如歪尾族的種類約有4700種。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蟹的繁殖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蟹的繁殖技術

  蟹,又叫螃蟹。它有兩隻前爪,八隻腳,都極為鋒利,它的外殼堅硬,上有十二星點。雄蟹臍長,雌蟹臍圓。腹中的蟹黃隨季節而增減。它的性很躁。生長在流水中的,色黃而帶腥味;生長在死水中的,色黑紅而有香氣。霜前的蟹有毒,食用害人,霜後即將冬蟄的味美。

  其分佈見於所有海洋、河流及陸地。蟹的尾部與其他十足目***如蝦、龍蝦、螯蝦***不同,捲曲於胸部下方,背甲通常寬闊。第一對胸足特化為螯足。通常以步行或爬行的方式移動。我國蟹的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長江下游的太湖大閘蟹、高郵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出產的大閘蟹為上品。

  蟹的養殖資訊

  【高溫季節如何養殖螃蟹】

  天氣炎熱、水溫較高,這時候河蟹養殖管理應做好以下幾點:

  要有足量的水草

  螃蟹養殖***3***夏季蟹池內應放養些水花生、浮萍之類的水生植物,或種植一些蘆葦、茭白等挺水植物,為河蟹提供陰涼的棲息環境。蟹池中設定或種植水草的面積一般佔整個池塘面積的30%左右,過多應及時收割,過少要及時補充。同時,應及時撈除腐爛的水草,以免敗壞水質,滋生病菌。

  保證水質清新

  養蟹池應經常檢查水質,勤換新水,及時撈除剩食和汙物,保持池水清潔。水體深度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以防熱水灼傷蟹體。換水一般選擇在傍晚至次日上午10時進行,3-5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5釐米左右深。水源一定要清潔、無汙染。在河蟹蛻殼期間,要增加水體鈣離子含量,一般每畝水面用生石灰5-l0公斤,化水後全池潑灑,15-20天潑灑一次,以利河蟹健康生長。

  注意餌料質量

  河蟹屬雜食性動物,葷素均吃,並偏愛動物性飼料,如蚌、螺、小雜魚蝦等。一般每年5-8月份,宜在蟹池中投放活螺螄,每畝200公斤左右,供河蟹攝食。此外,在高溫時期應適當增加植物性餌料的投放比例,如投放一些河蟹喜食的浮萍、水草等。池塘養蟹,一般每天投餌一次,在傍晚進行,以適應河蟹晝伏夜出的習性。投餌時,應將飼料投喂在離岸1-2米處,投餌量應根據當天的水溫、天氣和前一天投餌後河蟹的攝食情況作相應的增減,以當天晚上吃完為宜。

  防逃防害防病

  高溫期間必須每天巡查蟹池。通過巡塘,瞭解河蟹的攝食活動情況,檢查防逃設施,察看有無病害和敵害。若有河蟹逃走的痕跡,要及時堵塞堤埂的漏洞,更換損壞的防逃設施和進出水口的網罩。大風暴雨天氣,更要注意防逃。要注意防止敵害侵襲,及時捕殺蟹池中水老鼠等敵害生物。人工養殖的河蟹病害較多,可不定期施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纖蟲淨等藥物,防治河蟹細菌性疾病和纖毛蟲病等。另外就是蟹池裡不應和鯉魚或黑魚混養,因為會破壞蟹的繁殖。

  蟹病防治

  蟹爛肢病和甲殼病的病原均為細菌。通常是在捕撈作業,長途運輸,長時間暫養過程中,蟹體遭受創傷後,被細菌侵入而引起。

  蟹爛肢病的主要症狀是病蟹肢節間呈充水狀腐爛,步足易斷落,群體殘蟹較多。蟹甲殼病的主要症狀是病蟹背甲、胸板、步足上出現黃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嚴重的病斑在中間輕戳即可穿洞,有些步足末端潰爛成黑色。對這兩種蟹病,若不及時防治,會嚴重影響到蟹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這兩種蟹病,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蟹種下塘前,徹底清塘,消滅病原。

  2.在蟹種運輸過程中,避免對蟹體造成損傷。

  3.對即將入塘的蟹種,進行藥浴,防止創口感染。

  4.蟹種入塘後,用0.4ppm“強氯精”或0.2ppm~0.3ppm二氧化氯全池潑灑,做好預防工作。

  5.一旦發生蟹甲殼病或爛肢病,可用0.4ppm“強氯精”和0.2ppm~0.3ppm二氧化氯,連續並交替全池潑灑2次~3次。

  6.強化飼養管理,促進傷口癒合,增強蟹的體質,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吃蟹的注意事項

  金秋吃蟹

  螃蟹金秋是吃蟹最好的時節,可謂是膏肥黃美,甚至還有有食家把吃螃蟹比作“秋天最為隆重之事”。。。當然河蟹的營養是非常豐富的,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還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硒,鉀,維生素A,維生素B等,其蛋白質的含量是豬肉和魚肉的幾倍,河蟹體內的維生素A和核黃素的含量,在人們的食譜中是也首屈一指的。我們都知道維生素A在人體內是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能促進生長、延壽、維持上皮細胞的健康,增強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同時,維生素A還可防止夜盲症,所以吃河蟹不僅可以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功能,還有助於促進人體組織細胞的修復與合成等。。

  但河蟹味美卻並非人人皆宜,而安全也遠比美味更加重要。。因為吃河蟹有很多禁忌,如果不多加註意,很可能就會吃出問題,對健康不利。

  一,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由於它屬“寒性”,胃寒的人首先被列入了“黑名單”,但我個人認為只要烹飪、食用得法,胃寒的人仍然可以適量的吃一些,可以搭配些溫性,或屬熱的食物同吃,以免引起腹痛,腹瀉,建議沾些薑末醋汁,以去其寒氣。另外螃蟹屬“發物”,有食蟹過敏史的人,或者有蕁麻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等疾病的人,都不宜吃河蟹;患有傷風,發熱,腹瀉,胃病的人也不宜吃螃蟹,容易加重病情;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則需要吃蟹黃,以免膽固醇增高。

  二,不吃死蟹

  死蟹體內的寄生細菌會繁殖並擴散到蟹肉中,使得蛋白質分解產生組織胺。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織胺越多,毒性越大。即使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壞,食用後會引起噁心嘔吐,面頰潮紅,心跳加速等。

  三,不吃隔夜蟹

  螃蟹為含組胺酸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種組氨酸在某些維生素的作用下,會分解為組胺,回鍋加熱隨可殺滅病源微生物,卻不能破壞毒素,從而導致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現蒸現吃,一般不要超過4小時。

  四,不吃生蟹,醉蟹

  螃蟹體內含有各種病源微生物。尤其是其體內的肺吸蟲幼蟲卵感染度很高,抵抗力很強,單用黃酒,白酒浸泡並不能殺死。吃生蟹,醉蟹,極易誘發肺吸蟲病,引起咳嗽咯血,如果病毒進入腦部,還會引起癱瘓。

  五,不吃四“部件”

  螃蟹的體表,腮部和胃腸道,佔滿了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因此,吃時必須除盡蟹腮,蟹腸,蟹心***俗稱六角板***,蟹胃***即三角形的骨質小包,內有泥沙***。

  六,不過量食用

  因螃蟹性寒,蟹黃中的膽固醇又很高,一般人每次吃螃蟹時,以2只為限,一週內不可超過3次食用。

  七,不與茶水,柿子,花生,冷飲等同食

  原因是茶水會沖淡胃液,茶與柿子中的鞣酸較多,會使蟹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利於消化,凝固的物質可長時間留在腸道內,發酵腐敗後,可引起腹痛,嘔吐,腹瀉,但只要不多吃腸胃健康的還是沒什麼問題的。花生仁脂肪含量高達40%,油膩之物與冷利的蟹同吃,容易導致腹瀉。冷水,冰激凌等屬含量之物,使腸胃降低,與蟹同吃,極易導致腹瀉。同樣西紅柿也不可與螃蟹同吃,兩者都同屬寒性食物,同吃容易導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