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天麻別名赤箭定風草、明天麻等,為蘭科植物天麻種。以塊莖入藥,有息風鎮痙作用,主治風溼腰膝痛、四肢痙攣、眩暈頭痛、小兒驚病等症。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天麻的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天麻的種植技術

  一、天麻種的生產要求。選用優質梵淨野生"箭麻"於2月中旬-下旬播種,在室內按25×25釐米的株距播種在消毒河沙泥的箱中***箱規格為長4米、寬1米、厚0.2米用磚砌成***休眠30天后,20天出土,長出莖苔,現蕾開花,在上午9:00至下午5:00按操作程式進行異株異花授粉,種子成熟後應立即與萌發菌播種,***因天麻種子沒有貯藏養分的胚乳***按0.5公斤萌發菌播10個蒴果。

  二、生產地帶的選擇。要選擇在海拔850-1800米之間的微酸性土壤地帶。

  三、菌材製作技術。於8月下旬-9月中旬用闊葉樹木或玉米芯吹成長50-60釐米,每隔3-5釐米吹魚磷口一個,深達木質,砍二排,晒2天后,控廂***深60釐米、寬100釐米、長200釐米***廂底挖鬆並鋪上約5釐米的沙壤土***使之疏鬆、透氣、利水***再把木材鋪平***魚鱗向上或側邊***將優質蜜環菌生產購播在魚鱗口處,用腐殖的土壤填滿空隙,覆蓋2-3釐米的細腐殖土,同法鋪平二層、第三層、上層並蓋上10釐米的腐殖土壤,再覆蓋材草或樹葉保溫,並作好排水溝起壟。

  四、天麻具體栽培要點

  1、適時栽種。是增產的關鍵之一,在休眠期***11月次年2月***栽種為宜,產量最高。注意:⑴0℃以下不能栽種,⑵準確掌握天麻休眠期與蜜環菌生長的最佳時期,使天麻甦醒後能獲得蜜環菌的營養。

  2、麻種的選擇及用種量。必須選擇有性天麻種且新鮮,無病蟲害、無創傷的零代或1-2代優質白麻,米麻作種,用種量每平方需大白麻500克左右,***或小白麻300克,或米麻200克左右***。

  3、菌材的用量。每平方米***單層***用量20-30公斤。

  4、整地做箱栽培。平地高箱、坡地低箱,規格1000×1000×20釐米,建好後鋪上3釐米厚的沙壤土,再將培養好的菌棒與木材按1:1擺放,按5-18釐米平行擺放,***注:大米麻15-18釐米、中米麻10-15釐米、米麻5-8釐米***將腐殖的闊葉枝上,填實半溝填充料,然後將麻種靠菌棒***有利於天麻能及時接上蜜環菌***要同一方向擺放***天麻生長總是呈扇形向前延伸的生長空間***放好後用填充料腐殖土,覆蓋10-15釐米,蓋枯枝落葉或草,然後整理好邊溝即可。

  注意事項:⑴不能用石灰消毒,增加土壤鹼性,抑制蜜環菌的生長。⑵栽培地點不能連作,應輪換栽培地點***環菌的分泌物會抵制天麻生長,雜菌過多而引起天麻感雜變質***。⑶不能施用任何激素***化肥、糖類***及其它農藥,昆蟲危害用機械捕捉,有利於現代化中藥發展的要求。

  五、採收及加工。天麻在休眠期採收藥效高。有性繁殖在第二年10月底採收,應輕拿輕放,避免天麻莖塊碰傷後栽種腐爛。種子和商品麻分別裝箱。米麻和白麻可立即播種或貯藏後於次年春季2月下旬播種,箭麻應分級進行加工。加工時大小一致,用清水洗淨在70-80℃的烘廂內烘乾,決不能用硫磺鮮蒸,影響天麻素含量及品質。

  天麻種植關鍵技術

  天麻為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體有地下塊莖及地上花莖。無根,莖單生,直立,高100~100釐米,無綠色葉,只有退化的鱗片狀葉,抱莖,總狀花序項生,塊莖肥大肉質,長圓形。生天麻喜涼爽溼潤氣候,相對溼度在70%~90%之間的山區。天麻不能自養,必須依靠密環菌與其共生,才能得到營養而繁殖生長,所以天麻生長的地方,一定會伴生大量密環菌。寄生密環菌可以生長在大約200種左右的喬木樹種上,特別是闊葉林,一般在砍過的樹、竹或燒過的樹、竹的根部,以及倒在林中死樹村上,營腐生生活;但又可寄生在活樹上,造成樹木的極腐病。密環菌必須在一定的溼潤條件下才能旺盛生長,土壤含水量不低於45%~50%,空氣相對溼度在75%~85%為宜。密環菌可人工栽培,先培養菌種,母種的培養是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菌源的蒐集與選擇:天麻產區是密環菌的細嫩菌素***外鞘棕紅色***或秋季集幼嫩、新鮮尚未開傘的密環菌子實體進行組織分離,分出種類接種後,置22~26℃下培養15~17天,長滿全瓶即成栽培種。

  種材培養時,培養基配方是:鋸木屑***柞樹較好***加水或20%馬鈴薯水配成半固體培養基。製作時,用500毫升三角瓶,每瓶裝鋸末灰10克,然後加水把鋸末灰溼透,再繼續加水達到液麵為0.5釐米深為止。水量加足後選擇手指粗細的板栗樹等樹枝,剪成6~7.5釐米長的小枝條,用刀砍皮部為魚鱗狀,每瓶中放入2~3條,斜插入上述半固體培養基中,使枝條露於基物之外,經高壓滅菌後無菌操作接種***栽培種***,25℃下培養1~2月即在培養和枝條上長滿棕紅色菌索,即為種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