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天麻視訊

  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那怎樣種植天麻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種植天麻的方法視訊,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天麻的方法視訊

>

  1、選好地點 栽培天麻,場地要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以砂質壤土為好;黃泥地、澇窪地和砂石地一般不適宜栽培天麻。場地的空氣要清新涼爽、溼潤,一般以陰坡或林間樹下,人、畜不易踐踏,便於管理的地方為好。

  2、選用好菌材 一般採用新舊搭配的方式。舊菌材要營養仍很豐富、無雜菌,菌索生長旺盛、呈棕紅色或褐色。新菌材以“立冬”後、“春分”前砍伐的為好,經久耐腐,傳菌效果好。樺樹、椴樹等容易腐爛不宜用。

  3、規範栽培形式 選好地點後清除雜物和樹根,並順山坡挖1米寬、25釐米深的土槽,長度不限。然後在底部鋪2-3釐米的腐植土,將新、舊菌材按1:1擺好一層,棒間距3-5釐米,再填土至菌材一半,然後在再覆少許土,擺好第二層,即可。最後覆土封頂10-15釐米,外面覆蓋樹葉或雜草。這種栽培方法,每平方米用種麻1公斤。

  4、適期栽培和採收 3月下旬至4月中旬栽培,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採收。

  5、加強高溫季節的管理 7月中旬進入高溫季節後,要根據自然氣候的變化適時控制或調節好土壤溫度和溼度,例如旱時要澆水,少澆勤澆;下雨時要及時排澇。覆蓋樹葉或雜草,既可以遮蔭又可以增加墒情。

  6、搞好種麻的越冬防寒 天麻種要以新鮮、無破損、無黴爛、無病斑、漿足、環蘆密、芽頭深圓、呈黃色的為最佳。冬季保管時要防凍,一般在室內或室外的窖內貯藏。溫度以2-4℃、溼度以30%-40%為宜。用稍溼潤的淨砂作填料,層層堆放,以天麻互不接觸為度。室內可以直接堆放,也可用木箱、編筐等盛裝。

  天麻的種植技巧

  1.選地、整地:宜選半陰半陽的富含有機質的緩坡地、谷溝地栽種,土質以疏鬆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以生荒地為好。土壤PH5~6為宜。忌黏土和澇窪積水地,忌重茬。此外還可利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場所種植天麻。

  2.繁殖方法:主要用塊莖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⑴塊莖繁殖:冬栽或春栽。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長快,時間在11月。春栽在3~4月。栽前要培養好菌床。適宜蜜環菌生長的樹種,常用殼鬥科的青槓、槲櫟、栓皮櫟、毛慄等,以樹皮厚、本質堅硬、耐腐性強的闊葉樹為好。將選好的木材鋸成40-50釐米長的木棒,樹皮砍成魚鱗口。在選好的地塊,於栽前2-3個月,挖深25~30釐米、寬60釐米、長度據地形而定的窖。窖底鬆土整平,鋪放一層幹樹葉或腐殖質土,用處理好的新木棒與帶蜜環菌的木材***俗稱菌材***間隔擺1層,相鄰二棒間的距離為6-7釐米,中間可夾些闊葉樹的樹枝,用腐殖質土填實空隙,以防雜菌汙染,再覆土3~4釐米。同法擺第二層,上覆土10釐米。保持窖內溼潤,上蓋雜草遮蔭降溫保溼使蜜環菌正常生長,即成菌床。選無病斑、無凍害、不腐爛的塊莖作種栽,大小分開,分別栽培。栽植時,把種麻平行擺放在菌棒間的溝內,緊靠菌棒,用腐殖質土填平空隙,再蓋上3釐米,以不見底層菌材為宜。同法栽第二層,最後蓋上10~15釐米,上蓋一層樹葉雜草,保持土壤溼潤,越冬期間加厚覆土層,以防凍害。

  如採用人工菌床和塑料袋栽培,所用種麻為生長健壯的白麻和米麻,由於採用人工控溫,栽培時間從11月至翌年4月均可進行。

  ⑵種子繁殖:選擇重100克以上的天麻,按上法隨採隨栽,抽薹時要防止陽光照射,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時間可選晴天10時左右,待藥帽蓋邊緣微現花時進行。授粉後用塑料袋套住果穗,當下部果實有少量種子散出時,由下而上隨熟隨收。由於天麻種子壽命短,採下的蒴果應及時播種。播種時,將菌床上層菌材取出,扒出下層菌材上的土,將枯落潮溼的樹葉,撒在下層菌材上,稍壓平,將種子均勻撒在樹葉上,上蓋一薄層潮溼落葉,再播第二層種子,覆土3釐米,再蓋一層潮溼樹葉,放入土層菌材,最後覆土10~15釐米。如每窖10根菌材可播蒴果8~10個,每個蒴果約有3萬粒種子,種植得當,第二年秋可收到一部分箭麻、白麻、子麻和大量的米麻,可作為塊莖繁殖的種栽。

  3.田間管理:天麻裁後要精心管理,嚴禁人畜踩踏。越冬前要加厚覆土,並加蓋樹葉防凍;6~8月高溫期,應搭棚或間作高稈作物遮蔭,雨季到來之前,清理好排水溝,及時排除積水,以防塊莖腐爛。春、秋季節,應接受必要的目光照射,以保持一定的溫度。

  天麻的栽培技術

  ***一***樹種的選擇

  適合做菌材的樹種應木質堅實,並且容易接菌。能長蜜環菌的樹種很多,一般闊葉樹均可。如青槓、槲樹,栓皮櫟、水冬瓜、樺樹、槐樹、榆樹等都可以。做菌材時要挑選1-3寸如茶缸粗細的樹棒,並鋸成1-1.5尺長的節段,每隔2-3寸砍一個魚鱗口,如果樹棒較粗可以砍3-4排,深度以砍透皮到木質部即可。下面接著介紹菌材的培養場地、培養床的大小。

  ***二***培養場地的選擇

  場地要選擇透氣利水的砂壤土,坡度小於45度。高山區選背風的陽坡培養,地勢低,氣候溫熱的地方選陰山培養,中山區選半陰半陽的荒地或林間培養。

  ***三***培養坑的大小

  培養坑的大小沒有統一規定,可根據地形和培養樹棒的多少而定。為了減低汙染菌造成損失,一般一坑不超過200根。菌材的培養方法有:坑培、半坑培、堆培和箱培四種方法。先說:坑培。

  ***四***培養方法

  1、坑培:坑深1.5尺左右,坑底先鋪一薄層樹葉,樹葉上平擺樹棒一層,蓋一層砂土並用砂土填好棒間空隙,每兩根樹棒之間加入菌枝3-4段,如果培養的量少,也可以直接加入人工培養的三級固體菌種。如此法擺放4-5層,木棒上再蓋土2-3寸厚與地面一樣平。

  2、半坑培:坑深1尺,培育方法同坑培。有1-2層棒高出地面,蓋土3寸厚,高出地面部分成墳堡形。

  3、堆培,不挖坑。在地面上將樹棒堆起來直接培養。培育方法同坑培。

  4、箱培:主要在室內進行,四季均可培育。冬季可在有加溫裝置的室內培養,使土溫達18-20℃。培育方法同前。除用木箱外,也可以用磚砌成磚池,另外,填充和覆蓋物是用鋸木屑與砂子,其比例按體積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