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種馬鈴薯管理技術

  冬季種植馬鈴比其他季季節種植的難度有所加大,冬季種植馬鈴薯的話要掌握其中的技術和方法,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冬季種馬鈴管理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土豆種植新方法

  土豆地膜覆蓋栽培:覆蓋地膜後,不僅可使土壤壟面保持溼潤,節約用水,同時還可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土豆生長髮育。據試驗,覆蓋地膜栽培的土豆塊莖膨大早、生長快,不僅可以縮短生育期,提早上市,而且還可提高薯塊的商品率。具體做法:採取寬壟雙行栽培,壟寬1.5米,雙行錯窩播種,播種後及時覆蓋地膜,出苗後破膜引苗,防止溫度過高而燒苗。

  土豆抱窩栽培:土豆抱窩栽培即是利用土豆的頂端優勢,用小整薯育苗,然後移栽,或者先讓薯塊長出大芽***短而粗壯的芽***,然後播種***深栽種,淺蓋土***,出苗後及時澆水並進行多次培土,適當推遲收穫期。採用這種栽培法可使植株匍匐莖及塊莖數目大大增多,從而提高產量。

  冬種馬鈴薯優質增產管理技術

  一、去尾芽:經實踐證明馬鈴薯的尾芽成株後,產量僅是頂芽或側芽成株苗的1/3,為此在切種薯時應對尾芽棄置不用。

  二、高壟栽培:高壟栽培兩邊培土,能增加活土層根莖部位土壤疏鬆,利於匍匐莖延伸,又能提高地溫,滿足早期根莖發育所需溫度。

  三、測土配方施肥:馬鈴薯在整個生長髮育其需要大量養分,在土壤貧瘠,養分含量低的地區,必須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以滿足作物生長髮育對N、P、K和微量元素的需求,特別是塊莖膨大期,能大幅度提高產量。

  四、打叉打花封頂:馬鈴薯的商品是地下的塊莖,它根本不需要開花授粉獲得,而且孕蕾開花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要想獲得高產,必須打叉打花封頂,以節省養分促進塊莖的生長。

  五、補鎂促產:專家研究證明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尤其是薯塊膨大期,如鎂肥充足,不僅產量高,而且澱粉積累多,品質好。因此在植株45釐米高時,每株要以50-100克硫酸鎂對水溶化後追入。

  六、葉面噴肥: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從展葉起,每十天葉噴一次0.l%的硫酸鎂、0.3%的磷酸二氫鉀、1000倍的三十烷醇混合液,連噴3-5次,能顯著提高產量。

  防治瘡痂病為馬鈴薯“美容”

  一塊馬鈴薯,看上去斑斑點點,像瘡又像痂;摸上去坑坑窪窪,粗糙不光滑。這種病在長期種植馬鈴薯的地區,尤其多發。種植的農戶也很納悶:看上去這麼醜,切開一看裡面不爛——到底是啥原因呢?答案簡單,這就是瘡痂病。患了這種病,自家種,自家吃,“毀容”不要緊;可要是拿出去賣,就因為這個“賣相差”,這“毀了容”的馬鈴薯就沒人要了。

  瘡痂病實際上是一種土傳病害,除了侵染馬鈴薯,還侵染甜菜、蕪菁甘藍、胡蘿蔔等。誘發瘡痂病的病菌可通過種薯傳播,也可由染病土壤通過農具、風和水等途徑傳到新的田塊中。就是說,從這個田裡走到那一塊,就把病菌帶過來了。

  一、治病先“把脈” 瘡痂病菌有兩種型別:普通瘡痂病菌和酸性瘡痂病菌。瘡痂病的侵染通過塊莖的皮空、氣孔或傷口,大多發生在塊莖發育的初期。普通瘡痂病多在沙質土壤、pH5.5~7.5、土壤溫度20~22℃、乾燥的條件下最容易發生。現實中,在酸性土壤中新增過量的鹼性物質,例如石灰、廄肥後,常會突然誘發本病。本病菌在微鹼性的土壤中可以存活很久,在強酸性土壤中則難以存活。酸性瘡痂病菌則在pH4.0的酸性土壤中仍能生長,但在土壤中存活的能力不如普通瘡痂病菌。

  二、瘡痂病防治結合

  1、種薯處理:用甲基託布津+多菌靈+農用鏈黴素+滑石粉包衣。

  2、土壤處理,使用瘡痂淨、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增施酸性肥料調整土壤pH值。

  3、不施用未漚好的土雜肥,並在結薯後的2周內保持土壤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