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飼養技術

  大閘蟹是一種經濟蟹類,又稱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閘蟹或螃蟹。為中國久負盛名的美食。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閘蟹的繁殖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閘蟹的繁殖技術

  大閘蟹是河蟹的一種,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在我國北起遼河南至珠江,漫長的海岸線上廣泛分佈,其中以長江水系產量最大,口感最鮮美。一般來說,大閘蟹特指長的中華絨螯蟹。

  過去大閘蟹在長江口近海產苗,長成幼蟹後,逆長江洄游,生長在長江下游一帶的湖河港汊中。

  陽澄湖蟹為什麼又普遍稱為"大閘蟹"呢?包笑天曾對這個名稱寫過一篇《大閘蟹史考》,說到"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夜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謂"炸蟹"。這樣的解釋,尚不能盡意。 他"有一日,在吳訥士家作蟹宴***訥士乃湖帆之文***,座有張惟一先生,是崑山人,家近陽澄湖畔,始悉其原委。"

  吳訥士是蘇州草橋中學的創始人,父親吳大徵晚清時官至湖南巡撫,甲午戰爭中當過劉坤一的副帥,一門三代,都是著名的古籍收藏家。

  張惟一就是方還,與王頌文同為吳訥士的好友,吳家的常客。顧炎武《天下邵國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為吳士訥所購得,又為方還和王頌文在吳家發現,並慨然接受相贈迎回崑山。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為書林中的一段佳話。 事有湊巧吳家設蟹宴,方還亦在座,包笑天作了有關"大閘蟹"名稱的解釋:"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火光,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之是閘蟹之名所由來了。" 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

  大閘蟹的黃河口生態養殖技術

  黃河口河蟹,品種純,生長快,個體大,肉鮮味美,肉質細膩而有彈性,成蟹個體平均體重100克~200克,最大可達450克,其外形、品質、規格均可與我國的江浙大閘蟹相媲美。據分析,黃河口河蟹可食部分蛋白質含量高達23%,碳水化合物6.8%,脂肪5.8%,維生素A、D、B1和B2均顯著高於陸生和其他水生動物,並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因此,黃河口河蟹以其優良的品質、高營養價值和獨特的風味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被譽為“天然佳品”,暢銷國內。黃河入海口現有溼地近30萬畝,溼地環境優良,由於蘆葦的根系、落葉等天然腐殖質的滋潤,水體有機質豐富,無汙染,是發展綠色天然水產養殖的最佳場所。近年來,通過河蟹生態養殖,取得了好的效益,2004年黃河口河蟹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及產品認證,總結出了一套溼地生態養殖技術。

  一、溼地養殖區選擇

  溼地養殖區要遠離村莊、工礦區,自然環境優良,無汙染,蓄水方便,水草資源、小蝦及螺、蜆等底棲生物豐富,底質淤泥層少***10釐米***,無凶猛魚類等敵害生物,路渠等設施配套。

  二、放苗

  首先加強黃河口河蟹原種的選育工作,保持黃河口河蟹的優良性狀,培育抗病、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堅持選用野生親蟹繁育,操作中實行自然篩選、去雜留純、去劣留良,保證嚴格篩選。然後選擇規格整齊,大小100只/千克~200只/千克為好,體質健壯,爬行敏捷,附肢齊全,指節無損傷,無寄生蟲附著***嚴禁投放性早熟扣蟹***的扣蟹,經3‰~4‰食鹽水溶液浸洗3分鐘~5分鐘後於4月份向溼地溝渠投放蟹苗。採用一次放足,三級放養。放苗時養殖區與育苗池鹽差 ≤5‰,溫差≤2℃,放養密度每畝200只~400只。為讓蟹苗適應新的生長環境,在投放後一週內用隔斷隔開,並投蛋黃及豆漿豆渣,待他們適應環境後,敞開隔斷放入各個主渠和支渠。

  三、日常管理

  堅持可持續的健康養殖模式,加強對水環境的質檢工作。通過蘆葦生態養殖,保護溼地植被,使該區域養殖環境具有較強的水質調控和淨化功能,從而做到黃河口河蟹健康養殖。其次是加強對水環境的質檢管理。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對蘆葦溼地養殖區的抽樣化驗,及時掌握養殖區中水環境的各項理化指標,合理調控,使養殖用水達到黃河口河蟹養殖生產的環境要求。蟹苗放養以後,每天早晚各巡池一遍,觀察蟹子生長及攝食情況,定期對養殖區水質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鹽度:0‰~30‰,適宜溫度15℃~30℃,最佳溫度22℃~2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pH值7.5~8.5,氨氮0.1毫克/升以下,硫化氫0.01毫克/升以下。

  四、水質調節

  養殖過程中不用藥,基本不換水,水質惡化或者暴雨天要及時調水或加水,換水量根據情況而定。在生產中,嚴格按照無公害控制技術操作,不使用農藥及激素等,直接引用黃河水自然養殖,夏季高溫時,視水質情況,不定期換水,每次換水水深10釐米~20釐米,先排後灌。

  五、收捕銷售

  每年9月~10月用燈光誘捕法或在各個水渠內插網捕捉大閘蟹,捕捉的成蟹應經2小時以上的網箱暫養,經吐泥濾髒後,分袋包裝,保溫運輸至市場銷售

  大閘蟹的養殖技術

  水質調控方法

  1、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每隔15天使用一次EM菌或芽孢桿菌或其它生物底改,充分降解有機雜質,降低水中氨氮、亞硝酸鹽含量,維持水體酸鹼平衡。

  2、肥水。根據水質肥瘦和藻相狀況,適時補充有機氮肥或磷肥,促進藻相、菌相的平衡。在暴發藍藻的塘口,請謹慎使用藥物殺藻,宜採取換水、調水、補充有益藻種等方式,使池塘有益藻類佔優勢,抑制藍藻的繁殖生長。

  3、適時加水。高溫期蟹池蒸發量大,一般每隔10天加註一次新水,使平均水深控制在1.2米左右。

  大閘蟹的注意事項

  1.加大飼料投喂:河蟹攝食旺盛,增加高蛋白顆粒飼料或冰凍海魚投喂,觀察吃食情況,嚴格確定飼料投喂量,保證河蟹吃好吃足,促進生長。

  2加強水草管理:對水草生長緩慢的塘口,普施發酵過的有機糞肥;水位過深塘口,降低水位,淺水區水位維持在20—30釐米,增加水草的光合作用;水草種植量較多且肥度相對偏大的塘口,使用水質改良劑,吸附沉澱有機質,增加透明度;水草長勢過旺的塘口,輪流間隔疏除部分水草;在網片圍出的輪葉黑藻種植區,選擇晴好天氣,用粘性泥土和輪葉黑藻芽孢拌和進行播撒。

  3提早進行藍藻和青泥苔預防:進入4月中下旬,部分塘口藍藻和青泥苔開始生長,早期數量有限,及早全池潑灑氯製劑進行控制和殺滅,可以間隔3-5天重複使用一次。在正常氣溫下,也可以謹慎使用硫酸銅進行預防,使用量為正常用量的80%。

  4預防病害:河蟹前兩次脫殼死亡率相對要高,病菌逐漸活躍,在晴好天氣可全池潑灑碘製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