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為什麼要養生

  秋天空氣清爽,氣候宜人,是養生保健的好時節,但是,由於氣溫的變化,秋季也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果防治不當,就會影響身體。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秋天養生的必要性,希望對你有用!

  秋天養生的必要性

  精神:情志調和

  秋季的精神調養在於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內心平靜、精神安寧,收斂神氣,為冬令陽氣潛藏做準備。

  起居:注意保暖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時節一定要做好夜間的保暖,以免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夜晚應撤掉涼蓆,關上窗戶,換上長袖衣入睡。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耐寒力差的人,白露一過,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襲。如果有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尿頻、乏力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堅持晚上泡腳,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是一種很好的補養腎氣的方法。

  運動:注重耐寒鍛鍊

  氣象專家稱,白露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一個節氣,此時節的運動要注重耐寒鍛鍊,以增強肌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運動時要防受涼感冒、運動損傷和運動過度。秋季適宜增加肺活量的運動以養肺,如擴胸運動、伸展運動、慢跑及腹式呼吸鍛鍊等。

  九月保健小竅門:

  “腳心相對”補腎氣,“睡眠三招式”益睡眠

  “腳心相對”是白露時節很好的保健方式,具體方法是:每天睡覺前熱水泡腳,泡完後坐到床上,腳心相對,然後雙手儘可能大面積地握住小腿肚的肌肉稍用力向外翻,同時邊做按摩。把整個小腿肚的肌肉從上翻到下,再從下翻到上,直到小腿發熱。這個方法能補腎氣,通暢腎經、肝經、脾經和膀胱經四條經絡。

  “睡眠三招式”

  可以提高睡眠質量,調和五臟,具體方法是:第一式是雙腿背部伸展式。平坐在床上,雙腿併攏伸直,雙手伸向腳尖,腳尖向回勾,這個動作可以拉伸膀胱經,緩解疲勞、消除精神緊張;第二式是半橋式。仰臥,腰臀下面墊個被子,雙腿彎曲,雙腳踩在床上,肩膀撐住床面,堅持3~5分鐘,這個動作可以促進腹部的血液迴圈,按摩內臟,使身體舒適放鬆;第三式是倒箭式。平躺在床上,雙腿併攏搭在牆壁上,雙手平展在身體兩側,保持5~10分鐘。這個動作可以改善腦供血、消除大腦疲勞。每天晚上練習睡眠三招式,能改善睡眠,每天精神十足。

  秋燥皆因體弱起

  秋季乾燥少雨,空氣中溼度小,不少人此時易患秋躁症,特點是在一般感冒症狀的基礎上,伴有口、鼻、脣、咽及面板乾燥,表現為發熱,有點怕冷、頭痛、少汗,咳嗽少痰,咽乾鼻燥,口乾脣裂等。這是由於體弱,不勝秋涼之氣入侵所致。要防止秋燥症,就得堅持身體鍛鍊,提高抗病能力,飲食以清潤、溫潤為主。

  秋季養生的方法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秋季如何養生——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另外,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秋季肆虐的陽光還會灼傷面板和秀髮,讓美麗的容顏變成難看的“秋顏”,讓秀髮枯乾。秋天的烈日灼傷面板,出現面板紅腫,脫皮或晒斑。可用黃瓜汁液或鮮百合鮮汁加少量水塗抹患部,以減輕症狀。民間護髮方法可用淘米水洗髮或用適量桑葉煎湯洗髮以減輕烈日對頭髮的傷害。

  5、秋季如何養生——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6、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

  7、秋季如何養生——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8、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秋季如何養生——進補也應以“清”補為主,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白菜、冬瓜、黃瓜、絲瓜、苦瓜、西葫蘆、番茄、茄子、芹菜、菠菜、莧菜、百合、筍茭、白蓮藕、荸薺、菱茭、海帶、紫菜、香菇、口蘑、金針菇、西瓜、甜瓜、梨、蘋果、香蕉;粳米、小米、薏苡仁、芡實、綠豆、豆腐、綠豆粉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