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七顆鑽石教案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語文能力要靠反覆的實踐來完成。《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裡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裡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教學時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教學這篇課文的意圖在於,讀關於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概括這部作品主要故事情節。

  ***二***能力目標:學會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瞭解童話的特點,並嘗試運用想象進行再創造.。

  ***三***情感目標:感受愛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受到愛的薰陶。

  三、教學重點、難點解析

  ①整體把握故事情節,並作分析概括。

  ②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③學會運用豐富的想象寫作。

  四、教學物件

  本文是初一下冊的一篇童話,對於初一學生而言,童話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文體,閱讀時沒有文字障礙,可以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討論童話的主題。教學時要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氣氛中併為之感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課堂應把問題留給學生,通過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教學媒體

  教學前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設計製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並在教學中加以使用。用優美的旋律創設情境,有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藉助媒體介紹作者,展示故事中感人的畫面,努力使整堂課做到音詩畫的完美結合,努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 情景匯入

  伴著《愛的奉獻》教師範讀一首詩謎:用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輕輕地呼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寫你的名字./畫你的名字./如日,如星,你的名字./如燈,如鑽石,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讓它隨著樹不斷地成長壯大….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你的名字”應該叫什麼?由此引出本文,托爾斯泰用童話的形式對愛作了深刻的詮釋。配樂詩朗誦,設定了一個非常好的意境,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下會講出“你的名字”是指“母愛”、“友情”、“愛心”等一些永恆的話題。愛已經在學生的心裡擊起第一層漣漪。這樣也就能非常自然地過渡到本文的學習。

  ***二*** 合作探究 獲取知識

  1. 介紹作者

  藉助媒體,播放影片,介紹列夫托爾斯泰,並讓學生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作適當的補充。

  媒體的介紹加上學生的補充,使得學生對作者本人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

  2.呈現學習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七顆鑽石的來歷及其產生的原因。

  瞭解童話的特點,並嘗試運用想象進行再創造。

  自由朗讀學習目標,使本堂課學習在學生自由發揮的同時不至於一發不可收拾。

  3.用童聲朗讀課文,用一句話說說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四人一組討論:文中的七顆鑽石是怎樣誕生的?

  實際上探究七顆鑽石的產生過程就是去尋找水罐的變化過程,就是去感受愛的凝聚過程。

  4.探究完鑽石的誕生過程,學生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切的感受。

  用童聲朗讀課文,能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概括故事內容這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過程。

  學生小組討論,這能培養他們合作探究的能力。愛在學生內心掀起第二層漣漪

  ***三***想象訓練 強化思維

  5.學生自由討論:

  瞭解童話的特點。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整理歸納。

  這是一個由開到合的過程,由分析到綜合的過程。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有助於學生學習下面的內容。

  6.由童話最突出的特點“豐富大膽的想象誇張”拓展開去,假設小姑娘在找水過程中所遇到的小狗,過路人…都是上帝派去的使者,當他們和小姑娘相遇後,回去向上帝報告所發生的事,他們會如何說?藉助媒體給出示例。

  靜靜的夜/上帝遙望人間/江流乾涸,草木桔萎/上帝知道——有一位姑娘能拯救人間/

  他召喚派去人間的使者——

  一棵小草回來說:“親愛的上帝/這位姑娘為母找水/曾疲憊不堪累倒在我身旁/她手裡捧著一隻空水罐/夢中喃喃地/全是自己生病的親孃。”

  一隻小狗回來說:

  一位聖人回來說:

  此時,水罐飄飄悠悠來到上帝身旁:“親愛的上帝啊/小姑娘她高貴的心靈讓我無法陰擋/她的母親也同樣偉大。”

  上帝看著人間微笑道:

  假設小姑娘在找水過程中所遇到的小狗,過路人…都是上帝派去的使者,當他們和小姑娘相遇後,讓學生想象他們回去向上帝報告所發生的事,這不僅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在培養學生對文章材料的整合能力。

  7.展開想象的翅膀***小組競賽***

  ①“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發揮你的想象,說說小姑娘找水的過程。

  ②童話中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倒在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麼夢呢?發揮你的想象來說一說。

  ③ 當水罐中湧出一股巨大的清澈的水流時,地球上是怎樣的一幅景象,用你的語言給大家描繪一下。

  這一環節較之上面一個環節又上升了一個高度,學生有了更廣闊地想象空間。這三個題目順序的安排也是層層遞進的,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愛的偉大力量。同時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能更好發激發學生的興趣。

  8.走出童話,走進我們的現實生活。

  美麗的大熊星座,從日落到天明,不停地圍繞著北極劃圓圈,她一年四季都高掛在北方的天空上,俯視著人間,有一天,她落淚了,那是因為她看到……

  語文就是生活,學習任何一部作品總要回歸生活。“美麗的大熊星座有一天落淚了,那是因為她看到……”

  學生對這個題目充滿興趣,而且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才華顯示出來。

  ***四***總結全文

  9.用“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 ”. ***狄更斯 ***這句話作為這堂課的總結。

  我們心中多一點愛,生活就多一點美麗!

  相信這節課學生不人僅訓練了思維,而且心靈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七、教學反思

  本堂課通過探究七顆鑽石的誕生過程,學生對文章的主題已經能夠很好地把握。而且通過各種型別的題目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整堂課真正把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能自主地合作、探究完成整篇文章的學習。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走出童話,走進生活”體現了一種大語文觀,將語文和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在教學媒體的運用上,充分發揮了媒體的輔助功能,藉助媒體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七顆鑽石課文賞析

  《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它講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女孩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一次發生神奇的變化。告訴我們愛心能創造奇蹟,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在這堂課中,老師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超越文字,情深意濃,師生共同彈奏了一曲愛心的讚歌。

  ---、初讀,感知愛心

  教學開始,老師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瞭解故事的大致內容,然後交流,初步懂得水罐的變化是愛心創造的奇蹟。閱讀教學從整體入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徵,也為確立文字的價值取向做好了鋪墊。

  二、品讀,體會愛心

  教學的重點是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所以老師以水罐的神奇變化為主線,先讓學生找出表現水罐的變化的句子,然後想一想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通過交流,品讀,歸納出女孩有孝心、善心、同情心。同時,為了加深理解,教師抓住了幾個細節,如:“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這裡的“哪兒”指小姑娘都到了哪兒呢?“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此時,小姑娘也是焦渴難忍,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語言渲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給課文補白,感受到愛心的偉大,愛心的力量。另外,利用多媒體再現愛心的神奇。教師抓住“接著從裡面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媒體出現:巨大的水流流入了草地,流入了河流,流入所有需要水的地方,大地復甦了--透過語言文字,學生被小姑娘的愛心所震撼,朗讀課文時入情入境,達到了作者、文字、讀者的相通。

  三、延伸,提升愛心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語文能力要靠反覆的實踐來完成。因此,學習快結束時,老師朗誦托爾斯泰關於愛的名言,讓學生記下,接著在“愛的奉獻”的樂曲中,學生暢所欲言,當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需要幫助時,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並齊聲朗誦“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最後,老師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爸媽聽,並把學習此課後的體會寫下來。

  總之,這節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濃濃愛心溢滿堂,實實在在育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