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知識有哪些

  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晒青毛茶為原料!那麼自古以來,關於普洱茶的文化有哪些?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普洱茶文化知識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蜿蜒在中國西南橫斷山脈間,聯絡著內地與西藏的民間商貿往來。一千多年來,它將雲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西藏,又將雪域高原的特產運到內地,聯絡著內地與西藏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擔負著民間運輸重任的同時,這條漫長而又艱險的古道也是各種宗教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沿途驚心動魄的自然景觀、傳奇神祕的人文內涵,正吸引著世人越來越多的目光。

  自唐以後,在雲南與西藏、印度及東南亞各國之間逐漸形成了一條以馬幫馱運雲南普洱茶的通道,堪與著名的“絲綢之路”相媲美這就是至今還有巨大的人文意義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的源頭思茅普洱,歷史上長期為府、道、專署治地,是思普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明、清以來,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產加工集散的茶,稱普洱茶,名揚天下,香飄四海,長盛不衰。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葉很興盛,清朝廷在思茅廳設總茶店。歷史上的普洱茶產於普洱轄區***今思茅地區、西雙版納州***思茅廳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內的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撒。這六大古茶山至今猶存,有的還在生產普洱茶。此外,江外勐海、瀾滄,也是普洱茶的重要產地。日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邁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樹,萬畝古茶園。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為原料,經傳統加工工藝生產、加工成散茶,蒸壓成緊茶用筍葉和竹籮包裝,經茶馬古道運往內地、西藏和東南亞諸國。一時,普洱茶名震京師,馳名海外,成為藏胞日常生活之必需。清順治18年,西藏派使臣到勝州***永勝***請求,在勝州與雲南舉行茶葉貿易,獲准當年,做成生意5萬擔。清政府實行配額專賣,徵收茶捐。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為貢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辦貢茶事宜。

  明清時期,茶馬古道迅速發展起來,古道的源頭以普洱、思茅兩城為中心,向東、西、南、北輻射出5條茶馬大道,往來不絕的馬幫,為普洱茶傳播輸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是它們源源不斷把各茶山的茶葉馱運到思茅普洱加工製作後,又沿茶馬大道西北運銷西藏、尼泊爾、印度,南銷東南亞諸國;內銷由昆明中轉全國各地。貢茶則由官方驛道快運到北京。

  茶馬古道是連線地域、民族文化的紐帶,是中土與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經濟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匯的通道,也是一條中華民族戰勝艱難險阻,標記偉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條長長的民族團結和中外友誼的金橋。

  五條茶馬古道主要路線是:

  北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稱為“官茶大道”。

  北西道­——由普洱經大理、麗江、中甸進入西藏,由拉薩中轉尼泊爾 、印度等國。

  南道­——由普洱、思茅分為三線,即:東出越南,南出寮國,西南出緬、泰。

  20世紀70年代開創了“新茶路”,入緬後經曼德勒或景棟轉運到仰光,海運到加爾各答,再陸運到西里古裡­——葛倫保,最後由馬幫馱運到拉薩。

  思茅、普洱的古茶園,古道,馬幫,茶莊,茶廠鎖鏈構成一幅大氣磅礴以普洱茶為核心的文化長廊,留下了輝煌的畫卷,也給後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了史料。

  “普洱茶”飽含著深深的韻味,輻射出耐人尋味的“茶馬古道”精神。

  ……叮噹叮噹的馬鈴聲在古道上回響,一長串馬幫走過吊橋,一馱馱易武正山的茶葉被馱到普洱府,再流傳到世界各地。時間在流尚,歲月在飛逝,一段段富有神奇色彩的故事遺留在彎彎曲曲的古道上。

  普洱茶生長環境

  瀾滄江中下游是古今普洱茶的原產地及集散地,這一帶年均溫度在17°C—22°C,年降雨量在1200-1800毫米,土壤PH值為4—6,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型別。在這種海拔差異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地方,地傑物靈。這些優越的條件為該區種植的雲南大葉種茶創造了適宜的生長條件。

  普洱茶越陳越香

  普洱茶的越陳越香好比紅酒一般需要時間的洗禮與沉澱,並與其中的微生物發生氧化聚合,達到苦盡甘來的功效。

  其實普洱茶越陳越香只是一個代名詞,這代名詞***越陳越香***的過程與渥堆很少有人去注意,影響普洱茶的品質最主要的還是存放的“溫度”與“溼度”及“陽光”。

  在乾淨、通風、乾燥的環境裡存放的普洱茶,能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這樣環境裡出倉的普洱茶宛如出水芙蓉、大家閨秀,它的點點滴滴無不說明它的內涵。它的回甘、回味,更恰似“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無顏色”般的韻味。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時間和空間和價值交換,怎會有越陳越香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飲用價值

  春季飲茶重養生

  春季人體處於舒發之際,可選擇有一定自然發酵程度的普洱茶或生熟混拼的普洱茶,這樣的茶既有溫性,又有活性,更利於散發冬天積鬱在人體內的寒邪,能促進人體陽氣生髮,使人精神振奮,消除春困,增強疾病的抵禦能力。

  夏季飲茶益祛暑

  夏季溽暑蒸人,此時宜飲生茶,其味略苦,茶性偏寒,具有消熱、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能,生茶富含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飲之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具增添營養之效。

  秋季飲茶強健體

  秋季天氣乾燥,“燥氣當令”,常使人口乾舌燥,宜喝半生熟發酵程度的普洱茶,也可生茶和熟茶混用,取其兩者功效。這樣飲用茶性適中,介乎生熟茶之間,不寒不熱,很適合秋天氣候。

  冬季飲茶保健康

  冬季養生重在禦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時宜喝熟普洱茶,其色褐紅,暖意滿懷且熟茶性味甘溫,善蓄陽氣,生熱暖腹,能夠強身補體,加奶、糖調飲芳香不改,從而增強人體對冬季氣候的適應能力。在古籍《怨茅廳採訪》中有這樣的敘述:普洱茶具有“幫助消化,驅散寒冷,有解毒作用。”

  製作工藝:

  普洱茶在製作過程中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是“渥堆”,它是形成普洱茶品質特徵最關鍵的一步、在這一工序中微生物發揮了重要作用,整個“渥堆”過程中主要發生了以多酚類為主體的一系列複雜劇烈的生物轉化反應和氧化反應,生物轉化反應是以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進行的酶促催化反應為主。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微生物並不是茶葉本身所帶有的,而是加了環境中的微生物自然接種到渥堆茶葉上去的。不過,可人工新增優勢菌種進行渥堆處理。當代科學研究已經證實,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主要為: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棒麴黴***Aspergillusclauatus***、灰綠麴黴***Aspergillusglaucus***、rmophilus***及酵母***Yeast***等。這些有益的微生物對人體的作用表現在普洱茶上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形成普洱茶良發好的品質特徵,甘滑、醇厚和陳香等特點;

  第二,代謝有益物質於普洱茶中增強普洱茶保健功效,形成茶類中的特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