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胃不好吃什麼養胃原則有哪些

  健康的身體一半來自好的脾胃,但是孩子的胃不好,是很多媽媽都頭疼的事情,媽媽們都想知道吃什麼才能養胃。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小孩養胃原則的內容介紹,歡迎閱讀!

  小孩養胃吃什麼

  1、小米粥

  材料:小米半碗,水適量。

  做法: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鐘,淘洗乾淨,加入涼水,大火燒開,小火煮十五分鐘,關火即可。

  功效:進食後可以在孩子的胃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養胃效果十分出色。

  2、黨蔘雞湯

  材料:雞1只***約1000克***,黨蔘10克,白朮5克,茯苓10克,青皮5克,薏苡仁10克,菟絲子10克,鎖陽5克,仙靈脾5克,路路通10克,穿山甲10克,薑片5克,蔥10克,鹽3克,料酒10克,清湯1500克。

  做法:雞殺後去毛、內臟,洗淨。黨蔘、薏苡仁洗淨備用。其餘各藥洗淨包於乾淨紗布內。各料放沙鍋內,加湯燉約2小時,去藥袋、姜、蔥,調味即成。

  功效:黨蔘不燥不膩,既補脾胃之氣,又補益肺氣,為脾肺氣虛常用之品。

  3、白朮茯苓雞湯

  材料:白朮5克,白茯苓5克,白芍5克,甘草3克,雞翅500克,枸杞10克,四季豆50克。調料精鹽適量,薑片3片,清水12杯。

  做法:將雞翅洗淨斬塊備用。鍋中加沸水燒沸,下入雞翅焯透,打去浮沫撈出,其他原料洗淨。沙煲內加清水煮沸,將各種原料全部放入大火煲至20分鐘,轉至小火煲2小時,撇出浮油,加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白朮為健脾要藥,適用於脾胃虛弱諸證,脾胃虛弱而溼氣盛用之最宜。茯苓無寒熱之偏,善健脾利水,且能安神。

  4、銀耳雪梨薏仁湯

  材料:銀耳10克,雪梨100克,薏仁40克,蜂蜜15克。

  做法:雪梨去皮後切塊,銀耳加溫水泡發半小時,薏仁用溫水浸泡4小時左右。鍋內放適量水,水開後,放入浸泡好的薏仁,煮二十分鐘。加入雪梨、銀耳再煮二十分鐘即可,放涼後淋入蜂蜜。

  功效:薏苡仁具有滲溼而不傷正,補脾而不滋膩之功,為清補之品。

  5、枸杞山藥湯

  材料:土雞腿1只,山藥200公克,枸杞1大匙,鹽1/4匙,雞精粉1/4茶匙,料理米酒1大匙,水600毫升。

  做法:雞腿剁塊,山藥切塊,分別以滾水汆燙過後撈起洗淨。上述材料全部放入燉鍋中,加入枸杞、料理米酒、水混合均勻放入電鍋中蒸約40分鐘。

  功效:山藥有健脾益氣、養陰之功。用於小兒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洩瀉等。

  除了上述養胃食方,下面小編繼續為您介紹小孩養胃吃什麼。

  6、桂圓大棗紅豆湯

  材料:幹桂圓30克,大棗50克,紅豆150克,清水1500克。

  做法:紅豆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備用。桂圓去殼留肉備用。泡好的紅豆、大棗、清水,上火煮沸。加入桂圓。再次沸騰後,轉文火煲60分鐘。

  功效:大棗本品甘溫,為補脾養胃、養血安神之藥,多用於治療脾氣虛、血虛。大棗煲湯時加入生薑幾片更加補益脾胃。

  7、蛋黃南瓜小米粥

  材料:熟蛋黃,南瓜泥,小米粥。

  做法:小奶鍋煮上小米粥。再煮熟一個雞蛋。粥快煮好時,將南瓜洗淨,去皮切小塊,隔水蒸熟後壓成泥,再取一顆蛋黃碾碎。將蛋黃碎,南瓜泥,倒入小米粥中拌勻即可。

  功效:南瓜和小米都有增補益脾胃的功能。中醫認為小米能“和胃溫中”,是養胃佳品。

  除此之外,小孩養胃還需遵守以下原則

  小孩養胃原則

  1、吃要守時

  早餐不吃,無意間的飢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於及時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2、不能吃得過快

  食物進入胃後,需要經過貯納、研磨、消化,將食物變成乳糜狀後,才到達腸道。養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於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如果咀嚼不細、狼吞虎嚥,粗糙的食物就會直接磨損胃黏膜,並增加胃的負擔,使食物在胃內的停留時間延長,從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

  3、不宜吃得過飽

  嬰幼兒暴飲暴食,不僅使胃的消化能力難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時還可導致急性胃擴張、胃穿孔等嚴重疾患。

  4、不能邊玩邊吃

  有些嬰幼兒喜歡邊玩邊吃。這樣,由於玩時大量血液供腦,供胃腸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對減少,影響消化吸收,長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5、不要常吃零食

  嬰幼兒經常吃零食,會破壞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規律,使胃經常“打無準備之仗”,得不到正常合理的休息,容易“積勞成疾”。

  6、不可多吃冷食

  胃是一個對外界氣候和溫度很敏感的器官,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部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從而引發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症狀。

  7、注意飲食衛生

  飲食不潔,尤其是盛夏時節,各種致病性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食物容易腐爛變質。如果吃了不清潔或不新鮮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現胃痛、胃脹和嘔吐等症狀。

  引起小兒消化不良的原因

  1、給的食物不太易消化由於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吃能消化吸收、願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 特點,飲食逐漸由流質向半流質***如米湯、糊狀食品、稀飯***以及固體食物***如軟飯、麵包等***轉變。3個月內的嬰幼兒,其消化液與成人不同,對澱粉的消化比較 差,需要特別注意。而對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新增的副食品,一定要爛、細、軟,比如,可將青菜切碎,弄爛,做成菜泥。而對於2-3歲的嬰幼兒,因為已經 有16-20顆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同時,像整顆的瓜子、豆子、花生米、果凍這些食品對於嬰幼兒都十分危險,可能會被吞到器官裡,所以必須小心,要 磨成粉,弄碎了才能吃。

  2、給太多新的食物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蝦,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 慢適應。一次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地增加,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

  3、食品搭配不合理嬰兒4個月過後,父母就需要給孩子增加奶類以外的輔助食品,要注意給予孩子營養平衡的飲食。平衡的飲食就是指嬰幼兒吃進去的食物能 滿足他這個年齡和身體發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營養素。糧 食是最基礎的食品,而肉、魚、奶、蛋、蔬菜、水果等等都是身體所必需的。因此,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於 單調。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