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靜夜思教案

  幼兒教育課程從根本上講是種對素質教育的落實與實施.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1. 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2. 喜歡學習古詩。

  3.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活動準備:

  1. 列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 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麼?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後有什麼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並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麼?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篇二

  小班古詩教案:靜夜思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圖片的內容,學會念古詩:靜夜詩。

  2、體驗詩中離開家鄉的人的思鄉之情。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靜夜思》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圖片

  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中的詩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2.幫助幼兒初步體驗古詩的意境。

  教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

  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家裡的親人。

  二、展開

  1.教師朗誦古詩,講解古詩含義。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

  2.理解字詞。

  疑:懷疑,誤認為的意思。

  舉頭: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兒學習古詩,教師指導。

  4.利用多種形式反覆練習誦讀。

  5.為古詩創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教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我們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三、結束

  “我是小詩人”誦讀比賽,鼓勵幼兒積極上臺表現。

  教師講評,為幼兒頒發獎品。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