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泥塑教案精選3篇

  大班幼兒園活動豐富多彩,泥塑活動可以鍛鍊小朋友的動手能力,那麼策劃好一個小朋友喜歡的活動也很重要,在這裡小編為老師們準備了幾篇大班泥塑活動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泥塑教案精選一

  大班泥塑活動教案《蔬菜》

  我們在中班時就選擇了泥塑作為我班的特色,在一個多學期的操作和探索中,小朋友們的泥塑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他們對橡皮泥也情有獨鍾,很樂意操作。這個階段我班的主題活動是:春夏秋冬。在系列活動的薰陶影響下,孩子們在區域活動的泥塑一角——玩玩樂中已經在探索部分的植物了,然而因為植物品種繁多,我們只能投放極少的一些植物的圖片,供幼兒參考,在區域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塑造的植物都是平時比較熟悉的東西,有的做了一棵青菜,有的做了一個蘿蔔……,所以我選擇了“蔬菜”這一內容。

  在這個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就為小朋友提供了大量的、品種繁多的蔬菜,來激起孩子創作的興趣和慾望。第二部分,我尊重幼兒的意願,讓他們自由選擇蔬菜進行塑造,活動中讓幼兒進行交流,使他們在操作中獲得更多的經驗。最後部分,我採用了“經驗回放”的方式,就是把幼兒塑造的作品拍成了照片,讓幼兒及時觀看,激起孩子下次塑造其它蔬菜的願望,為幼兒以後進玩玩樂區域做好充分的準備。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抓住要塑造的菜的主要特徵,大膽塑造。

  2、學習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及能用多色配合泥塑。

  活動準備:實物***各種菜***、泥塑工具、橡皮泥。

  重難點:能抓住菜的特徵,大膽塑造

  能學著多色配合

  活動環節:

  一、實物展示,激發興趣

  1、出示實物:菜

  你們看,這是什麼?是些什麼菜?

  2、揭示主題,提出要求

  二、自由選擇,大膽表現

  1、幼兒自由選擇蔬菜及橡皮泥

  2、幼兒自由探索表現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幼兒學習使用一些工具及多色配合。

  3、展示個別幼兒作品,討論:他是怎麼捏的?

  請個別幼兒示範講解

  4、幼兒再次探索、塑造

  三、經驗回放,相互學習

  1、經驗回放

  觀看部分幼兒剛才捏的作品***照片***:“仔細想一下,他是怎麼捏的。”

  2、區角準備:

  我們知道了這些方法,以後可以在區角活動中去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會不會捏。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基本都能抓住菜的特徵進行塑造的,如小A小朋友她拿了一條黃瓜作為參照物,她自己用橡皮泥做的黃瓜上有一點一點的白點,把黃瓜上的一點白色的小刺都表現了出來;還有小B的荷蘭豆、小C的青辣椒、小D的南瓜、小E的竹筍等,都能捏拿的惟妙惟肖,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能抓住其主要的特徵來進行泥塑,同時顏色的搭配也比較好;我發現孩子們在使用老師提供的一些工具方面,運用的比較熟練,如有些孩子在做南瓜時,抓住南瓜有凹槽的明顯特徵,用圓圓的小棍來壓這個凹槽,能用小刀***塑料薄片***刻畫蔬菜上的一些花紋等,但孩子們卻不能創造性的去尋找老師提供的以外的東西,作為工具使用。

        大班泥塑教案精選二

  大班泥塑活動教案《烏龜》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水滴形、扁圓製作烏龜造型。

  2、嘗試運用材料和工具大膽裝飾出各種花紋的烏龜。

  3、願意與同伴分享製作烏龜的經驗。

  活動準備

  泥工板、泥工工具、泥塊、範例一個,海底世界的錄影。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訊圖片,瞭解烏龜的身體特徵。

  1、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影,幼兒仔細觀察。

  說一說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動、植物?

  2、再次欣賞錄影,重點觀察烏龜的形態特點。

  請幼兒說說烏龜主要的外形特徵。

  ***一對眼睛、四條腿、硬硬的殼、一條小尾巴。***

  二、學習製作小烏龜

  1、鼓勵幼兒嘗試說說製作烏龜需要哪些造型

  水滴形、扁圓形等。

  2、教師講解制作要求

  重點指導烏龜四肢和頭部均勻分泥的方法;烏龜殼和四條腿的連線。***把殼和頭、尾巴、腿稍微用力地按上去。***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可以利用工具在烏龜的背、腳劃出相應的花紋,也可以製作圓點花紋。

  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製作出簡單的動物形象;指導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出有情節的性的畫面。通過製作,水紋波及草等使畫面更加完整。

  三、作品交流與分享

  1、幼兒自由欣賞同伴作品

  2、鼓勵幼兒相互評價同伴作品

  3、教師小結

  總結制作效果較好的技巧方法和存在的問題。

  活動效果

  本節活動內容生動、有趣,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大部分幼兒都能在不斷的學習與嘗試製作的過程中學習均勻分泥、合理搭配、有序黏貼等操作技巧,順利完成小動物——烏龜的製作活動。
  
        大班泥塑教案精選三

  大班泥塑活動:小小手鍊設計師

  活動目標

  1.練習鞏固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的塑型手法。

  2.能創造性地運用、搭配色彩,設計造型多樣的手鍊。

  3.嘗試通過多樣化排列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設計出造型多樣的手鍊。

  活動準備:白色塑型泥20克、其他色塑型泥各10克,手鍊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先出示多種造型的手鍊實物或圖片,鼓勵幼兒嘗試從串珠的顏色、形狀以及排列規律上簡單描述每串手鍊的特點。然後,請幼兒選出自己認為最漂亮的手鍊,並說明原因。最後,教師指出有些手鍊的串珠顏色搭配得非常美,有些手鍊的串珠排列得十分有規律……現在就請小朋友們當小小手鍊設計師,嘗試用塑型泥來設計色彩美麗、造型獨特的手鍊。

  1.製作手鍊的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各種顏色的塑型泥製作串珠的基本造型:球形、柱形、水滴形。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幼兒多用幾種不同顏色的塑型泥來製作每種造型,而且每種造型都應有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比如對球形造型,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用紅色、綠色、藍色塑型泥來製作,並且每種顏色的球形造型都包括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

  2.嘗試多形式排列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做好的串珠嘗試設計漂亮的手鍊,在幼兒設計前教師可以提醒幼兒,請他們想想自己準備怎樣排列各種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串珠?這些串珠怎樣排列才漂亮?在幼兒排列結束後,請幼兒互相欣賞、評價對方的設計。***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採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排列串珠,設計多種造型的手鍊。***在串珠風乾後,教師可和幼兒一起用線把串珠串起來,做成手鍊。教師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裝飾手鍊,如用泥塑工具刻畫花紋、用畫筆添畫等。

  3.手鍊示例。

  活動分析

  1.豐富幼兒知識經驗,促使幼兒頭腦中“內在圖式”的積累。內在圖式指的是以資訊形式儲存在頭腦中的種種表象、概念,它是幼兒從事泥塑活動的原材料。比如,要設計新的手鍊,幼兒頭腦中就必須有手鍊的相關資訊存在,以及與設計有關的色彩和樣式組合方面的感知,否則就很難表現。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擴大幼兒的知識面。

  2.給幼兒創設審美環境,加強幼兒審美情感的體驗。要激發幼兒進行泥塑創作的動機,教師就必須先調動幼兒進行泥塑活動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泥塑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去獨立選擇與自己的活動目標相適應的材料,並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操作。同時,教師還應為幼兒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環境,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從事泥塑活動。

  3.適時引導幼兒,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在泥塑活動中,幼兒探索活動的意義遠大於做出一件作品的意義。在泥塑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讓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幼兒的泥塑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對事物的形態、色彩、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完整形象進行整體性把握。這有助於在幼兒頭腦中形成美的意象,為培養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力、透徹的審美理解力和活躍的審美創造力打下基礎。為此,教師要多用提問、暗示、創設情境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啟發和引導,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起幼兒進一步的思考,最終創作出富有創造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