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美味營養菜

  中秋之際,親朋好友來相聚。如果在家中親手做上一桌美味佳餚,那簡直就太棒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小炒牛肉

  1.牛肉切片放料酒,胡椒粉,鹽,澱粉,少許食用油抓勻醃製15分鐘;

  2.青紅椒切塊,蔥切段,黃米椒切粒,泡薑切片,姜蒜切米;

  3.鍋熱油後將牛肉放入快速滑變色盛出;

  4.鍋放油爆香姜蒜,放米椒和泡姜爆香,放青紅椒,調鹽翻炒;

  5.倒入牛肉翻炒,調生抽,雞粉,蔥段炒勻即可。

  小米蒸排骨

  1.小米泡水三個小時;

  2.排骨泡水三十分鐘,去掉血水;

  3.加入白糖3克,鹽5克,生抽20克,料酒10克,蠔油10克,辣椒醬15克;

  4.醃2個小時入味;

  5.排骨加入小米攪拌均勻。

  6.土豆切片放入容器底部;

  7.再倒入小米排骨,上籠蒸40分鐘左右即可。

  紅燒雞爪

  1.雞爪去指甲,焯水撈出;

  2.炒糖色,炒到雞爪微黃;

  3.放入蔥姜八角紅辣椒炒出香味;

  4.老抽生抽1:1,米酒一碗。燒開;

  5.放鹽,十三香,燒開;

  6.中小火煮十五到二十分鐘大火收汁即可。出鍋放點味精提味。

  珍珠元子

  1.糯米提前洗淨浸泡一夜,撈出瀝乾;

  2.豬肉餡加鹽,生抽,料酒,油,澱粉,鵪鶉蛋沿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再加蔥薑末,蓮藕末拌勻;

  3.肉餡撮成圓球;

  4.肉球裹上一層糯米;

  5.珍珠元子下鍋隔水蒸,水開後繼續大火蒸10分鐘左右即可。

  魚香雞丁

  1.雞肉切丁放鹽醃一下,胡蘿蔔黃瓜辣椒切丁;

  2.2勺醬油、2勺醋、半勺糖、少許鹽調成汁;

  3.熱鍋放油,炒郫縣豆瓣醬,出色放雞丁,變色了放玉蘭片、胡蘿蔔;

  4.把黃瓜、辣椒、毛豆放入鍋裡,翻炒幾下,加調好的料汁炒勻,勾芡出鍋即可。

  韭菜炒香乾

  1.韭菜洗淨,切段,香乾洗淨,切細條,紅椒去籽切絲;

  2.炒鍋加油燒熱,下紅椒絲和香乾翻炒,加入少許鹽、生抽調味,可加少許水;

  3.不停翻炒,待香乾吸收湯汁變軟變得蓬鬆,加入韭菜,翻勻,待韭菜變軟即可起鍋。

  糖醋排骨

  1.排骨焯水,控水後用開水沖洗一遍;

  2.瀝乾加鹽、料酒、醬油、蔥薑絲拌勻醃製5分鐘;

  3.排骨置高壓鍋中蒸制,開鍋後4分鐘關火;

  4.待鍋涼透撈出排骨;

  5.熱鍋熱油下白糖、陳醋、番茄醬小火熬製;

  6.待油鍋內湯汁粘稠時,排骨入鍋翻炒至掛汁後,撒熟芝麻關火。

  豆豉薑汁蒸排骨

  1.豆豉洗乾淨,瀝乾水分,並切碎;

  2.姜去皮,磨成薑蓉,蒜頭去掉外皮,切成米粒狀;

  3.把磨好的薑蓉蒜蓉放進碗中,加入所有調料,混合均勻;

  4.排骨洗乾淨,瀝乾水分;

  5.加入1勺生粉,再加入混合均勻的調料攪拌均勻;

  6.放進鍋中加蓋大火蒸十五分鐘,蒸至全熟即可。

  分割線

  水煮牛肉

  1.在牛肉片中放調料、溼澱粉、蛋清攪拌均勻;

  2.將油菜、芹菜切成絲,焯水萵筍切片,焯水生薑、蒜切片,蔥切絲;

  3.油鍋中放入豆瓣醬、花椒、蔥絲、蒜片、薑片煸香、加肉湯、醬油、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燒沸放牛肉,弄好後放入青菜;

  4.將幹辣椒炸香製成椒油,倒入牛肉碗中即成。

  適合中秋節食用的美食

  一、月餅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圓圓的,象徵團圓。據說吃月餅這個習俗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由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二、桂花酒

  秋日桂,十里飄香,沁人肺腑。桂花酒有一段美好的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仙酒娘子,她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一年冬天,娘子發現門外躺著一個快要凍死的漢子,便好心揹他回家照料。一日,那漢子不辭而別,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髮老人喊渴,她便咬破中指伸到老人嘴邊。此時,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裝滿許多桂子,附帶一張紙條: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原來,漢子和白髮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桂子種下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後來人間也就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三、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民間中秋吃芋頭的習俗多在北方。北方農村每年只有秋季收穫一次稻穀,農民們認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才有秋天的好收穫。八月十五正好是土地神的生日,於是便好好熱鬧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時,芋頭便是其中一款貢品,百姓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現在這種謝神儀式已不復存在了,但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卻流傳至今。

  四、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五、餈粑

  中秋吃餈粑,亦是寓意團圓。中秋吃餈粑,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來。餈粑是一種信物,是聖潔的食品。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餈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餈粑,蘸上炒黃豆麵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