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紅色血管瘤以及治療方法

  血管瘤是由大量的增生的血管所構成的。血管瘤的原因包括胚胎早期,是由原始脈管的發育異常引起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色血管瘤的資料,歡迎閱讀。

  什麼是紅色血管瘤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它起源於殘餘的胚胎成血管細胞,活躍的內皮樣胚芽向鄰近組織侵入,形成內皮樣條索,經管化後與遺留下的血管相連而形成血管瘤,瘤內血管自成系統,不與周圍血管相連。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佔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面面板、皮下組織及口腔黏膜、如舌、脣、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

  紅色血管瘤病因

  人體胚胎髮育過程中,特別是在早期血管性組織分化階段,由於其控制基因段出現小範圍錯構,而導致其特定部位組織分化異常,並發展成血管瘤。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組織遭受機械性損傷,區域性組織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幹細胞分佈到其他胚胎特性細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為血管樣組織,並最終形成血管瘤。

  紅色血管瘤臨床表現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面板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即恢復原狀。表淺的腫瘤,表面面板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觸診時腫塊柔軟,邊界不清,無壓痛。擠壓時腫塊縮小,壓力解除後則恢復原來大小。

  3.蔓狀血管瘤

  主要由擴張的動脈與靜脈吻合而成。腫瘤高起呈念珠狀或蚯蚓。捫之有博動感與震顫感,聽診有吹風樣雜音。若將供血的動脈全部壓閉,上述之博動及雜音消失。

  紅色血管瘤檢查

  一般實驗室檢查結果無特異發現。對於較表淺,腫瘤較侷限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對於較深部位發病或腫瘤巨大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和“A”。頸部X線攝片對於瞭解深層瘤體大小、範圍或瘤體是否侵襲頸椎或喉部軟骨有一定價值。如果術前做血管造影,可瞭解血管瘤的營養支,則在血管瘤兩端結紮供應血管,可減少術中出血,有利於血管瘤全部切除。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頸部血管瘤一般診斷不困難,但如侵犯頸深部的一些重要器官如頸動脈、喉部,應特別注意。穿刺瘤體對診斷很有幫助,如抽出血液,即可確診。

  紅色血管瘤治療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很多,應根據腫瘤的型別、部位、深淺及病員的年齡等因素而定。常用的方法有: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冷凍外科、硬化劑注射及鐳射照射等。

  血管瘤分類及表現

  血管瘤病理分類

  ①毛細血管瘤:⑴平面型***紅斑痣、葡萄酒斑***,是由真皮淺層豐富的成熟毛細血管組成;⑵隆凸型***草莓狀血管瘤***,主要由真皮深層毛細血管血竇狀擴張組成。

  ②海綿狀血管瘤:是由充滿血液的靜脈竇所形成,腔壁襯有內皮細胞層。

  ③混合性血管瘤***毛細血管海綿狀血管瘤***:皮層有毛細血管瘤,皮下層有海綿狀血管瘤。

  ④蔓狀血管瘤:是血管先天性畸形多發性小動靜脈瘻引起。 血管瘤臨床表現

  ①毛細血管瘤:⑴紅斑痣、葡萄酒斑:出生時即存在,平坦而不高出表皮,多數在面部;色澤從桔紅***紅斑痣***到深紫色***葡萄酒斑***,加壓可短暫退色,隨即恢復;出生後不再發展,終生存在,絕大多數無症狀。⑵草莓狀血管瘤:發病率很高,通常在出生後即發現,或在出生後數週內只有小的紅斑點,以後逐漸增大,高出面板,鮮紅或深紅色,呈許多小葉,狀似草莓;它大小不一,按壓時大小和色澤無明顯改變;通常在1~4歲間逐漸消退。

  ②海綿狀血管瘤:腫瘤多生長在皮下組織內,有時侵入肌肉,多見於軀幹、四肢和腮腺等部位;一般瘤體較大,有時有增長傾向,瘤上面板色澤可以正常或呈暗藍色;觸診為柔軟腫塊,有如海綿或麵糰的感覺;有緩慢自行消退的可能。

  ③混合性血管瘤:主要生長在面頸部,一般在出生後頭6個月迅速增大,可達很大範圍,具有極大的侵犯性,正常組織可受嚴重破壞;腫瘤形態不規則,呈藍紅色,易發生潰破、出血、感染、壞死和瘢痕形成;巨大者可致Kasabach-Merrit綜合徵。

  ④蔓狀血管瘤:多發於額顳部頭皮下及肢端,可見一高起的腫物,面板潮紅,皮下隱約可見迂迴彎曲的血管的搏動和蠕動,聽診可聞得雜音,捫之有搏動並可摸到條索狀擴張的血管,區域性溫度增高,一般不自行消退。

  淋巴管瘤的病理分類和臨床表現

  ①單純性淋巴管瘤:是由毛細淋巴管和小囊密整合球組成。多位於面板淺層,凸出於面板表面,在股部、上臂、胸壁、頭皮等處多見,也可生長在口腔、舌、脣、外生殖器粘膜上;外表呈小泡狀顆粒,有針尖到豌豆大,透明或淡紅色,壓迫時可溢位帶有粘性的淋巴。

  ②海綿狀淋巴管瘤:由較大的淋巴管和小的多房性淋巴腔隙組成。多見於四肢、頸、腋窩、面頰、口腔、脣、舌等處;位於肢體者使該部呈象皮腫樣畸形,面頰部的淋巴管瘤,可使容貌完全改變,脣部的可引起巨脣,舌部的形成巨舌;通常腫瘤是一個質軟腫塊,表面覆有增厚的面板,對外觀和功能均有影響。

 

  ③囊狀淋巴管瘤***囊狀水瘤***:由大房性淋巴腔隙結構形成,單房性者少見,多有副囊,相互交通,內含大量淋巴液。約有3/4發生在頸部,特別是頸後三角,也有位於頸前三角,有些延伸到鎖骨後進入胸腔,或胸骨後進入前縱隔,在腋窩、前胸壁也不少見;常見的如桔子大小,但也有象飯碗大小,表面光滑,質地柔軟,波動明顯,覆蓋的面板由於薄的囊壁內大量積留清夜,可呈淡藍色,透光實驗陽性;囊腫不會自行消退,多數繼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