皁角米的功效和作用

  皁角米俗稱雪蓮子、皁角米、皁角仁、皁角精,是皂莢的果實。屬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並含有膠原蛋白。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①《本草圖經》:核中白肉,入治肺藥。又炮核取中黃心,嚼餌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潤腸。

  ③《綱目》:治風熱大腸虛祕,瘰癧、腫毒、瘡癬。

  ④《本草崇原》:治疝氣並睪丸腫痛。

  ⑤《醫林纂要》:殺疳蟲。

  ⑥《本草求原》:疏風熱,去麻痺[2] 。

  皁角米的古籍記載

  《名醫別錄》:皂莢,生雍州川穀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雙莢皁角米和單莢皁角米對比月、十月採莢,陰乾[3] 。

  《唐本草》:皂莢,有三種,豬牙皂莢最下,其形曲戾薄惡,全無滋潤,洗垢亦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長虛無潤也。若長六、七寸,圓厚節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也。

  《本草圖經》:皂莢,今所在有之,以懷孟州者為勝。木極有高大者。此有三種,醫家作疏風氣丸煎,多用長皂莢;治齒及取積藥,

  《本經逢原》:按大小二皁,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風痰,牙皁最勝,若治溼痰,大皁力優。

  皁角米的原形態

  皂莢喬木,高達15m。刺粗壯,通常分枝,長可達16cm,圓柱形。小枝無毛。一回偶數羽狀複葉,長12-18cm;小葉6-14片,長卵形、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8cm,寬1.5-3.5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斜圓形或斜楔形,邊緣有細鋸齒,無毛。花雜性,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花萼鍾狀,有4枚披針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條形,沿縫線有毛。莢果條形,不扭轉,長12-30,寬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2] 。

  皁角米的的附方

  治大腸風祕:皂莢子三百粒。破作兩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棗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為度,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棗仁湯,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漸加至百丸,以通為度。***《婦人良方》***[2]

  治腸風下血:皂莢子、槐實各一兩。用粘穀糠炒香,去糠為末,陳粟米飲下一錢。***《聖惠方》神效散***

  治裡急後重:積殼、皂莢子等分。炒令乾燥為末,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普濟方》***

  治下痢不止:皁角子瓦焙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茶下。***《醫方摘要》***

  治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皁角子。洗淨,以少酥熬香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棗仁湯下三十丸。***《千金方》***

  治瘰癧滿項不破,及腫疼痛:不蛀皁子三百個,酒一升半,化硇砂一兩,同浸皁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盡為度,每至臨臥,含化三粒。***《博濟方》***

  治氣毒結成瘰癧,腫硬如石,疼痛:皂莢子一兩***燒灰***,槲白皮末一兩。同研令細,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

  治一切疔腫:皂莢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