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秀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在學習上有了困難,馬上想到的就是趕快給孩子請家教,擔心孩子把功課落下。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捨本逐末的做法,家長此時更應該幫助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中優秀的學習習慣,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優秀的學習習慣

  優秀學習習慣一:預習的習慣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絡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優秀學習習慣二:記筆記並事後整理的習慣

  隨著中學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而且還能鍛鍊自己分析、歸納的能力,一舉多得。所以應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

  優秀學習習慣三:課後複習的習慣

  複習的目的是“溫故而知新”。複習要與遺忘作鬥爭,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後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後就較緩慢。因此,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加以強化,並養成習慣。

  優秀學習習慣四:.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他嚐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優秀學習習慣五:及時改錯的習慣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豔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彙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優秀學習習慣六:認真書寫的習慣

  相當一部分孩子和家長不重視書寫,認為它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就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從另一個方面看;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相反,一個連字都不願好好寫的孩子,很難做好別的事情。因此,重視並及早提出對孩子書寫方面的要求,不僅能提高書寫質量,得到眾多良好評價,而且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

  優秀學習習慣七: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

  進人中學後,每門學科都要求學生具備觀察力。語文的寫作訓練就不用說了;數學的能力培養要以學生對自然界數量關係與圖形關係的觀察為基礎;物理的實驗和化學的演示都離不開精確的觀察;生物則要求學生對生命現象和動植物進行持久的觀察。這些觀察要求學生不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徵,還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光看不想難以得出結論,因此,還需要養成邊觀察邊思索的習慣,勤於觀察的同時還要勤于思考。家長要引導孩子從身邊的生活小事開始觀察,經常向孩子提出問題並與之討論,促使他去觀察思索,並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優秀學習習慣八:積極閱讀、寫作的習慣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應鼓勵孩子在反覆閱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廣泛吸收課外的知識和資訊,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家長要為他們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積極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讀和寫是互相促進的,寫作過程不僅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訓練,也是一種嚴格的觀察、思維和想象等認識能力的訓練。在養成觀察、思索、閱讀習慣的同時,要養成勤於寫作的習慣。家長可要求孩子勤寫讀書筆記、讀後感、觀後感和日記。

  優秀學習習慣九:養成有條理的習慣

  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另外,還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的耐心培養,要訂計劃訂要求,勤檢查嚴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習慣漸漸養成。

  高中生高效學習方法

  1、先計劃後學習

  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過程。只有訂好計劃再學習,學習才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才能克服學習中的盲目性、忙亂性。

  2、先預習後聽講

  預習是課前偵察,可打有準備之仗;其次,預習可使新舊知識聯絡,有利於掌握新知識;再次,預習可以克服聽課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最後,預習可以使聽課更專心,與老師配合更默契,從而提高自學能力。

  3、先複習後做作業

  複習是鞏固、消化和深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回家後應把當天學的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的記下來,該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第一不要看書,第二不要問別人,第三要有時間限制,只有這樣,作業才有實際價值。

  4、先調整心態後參加考試

  考試的心態非常重要,同樣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態走入考場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心態良好、鬥志昂揚就會促進思維,臨場發揮就好;心態不好、緊張焦慮就會抑制思維,臨場發揮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

  5、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

  所謂學問,就是要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鑽的體現。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應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求得別人幫助,但最好不要只問答案,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

  6、先打好基礎後靈活思維

  學習必須先打好基礎,就是把書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記硬背了一些知識,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當然,光打好基礎還不行,還要靈活思維。要把書本上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變成有血有肉的知識,能發揮,能運用,能創造。

  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意義

  1、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些家長不娛樂、不休息都心甘情願,他們給孩子默寫,幫孩子檢查作業,勁沒少使,時間沒少用,可效果卻不佳,其根本原因是忽略了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學習馬虎、作業拖拉;有的孩子上課不專心,東張西望;有的孩子作息無規律、學習無計劃;有的孩子學習中不愛動腦筋,依賴老師和家長……所有這些問題,歸結起來,都是個學習習慣問題。

  學習習慣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的好壞,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經驗告訴我們抓學習必須抓習慣,只有抓了習慣,才是抓到了根本。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經說過:“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對學習就是一種巨大的推動。

  學習習慣是學習方法的自動化的表現。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科學的學習方法自然而然地得以運用,從而提高學習成績。通過調查發現,學生的成績與他們的學習習慣是成正比的,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也是學習習慣好的學生;凡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學習習慣也不好。所以,成績好壞與學習習慣有直接關係。

  儘管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如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等。但從訓練學習習慣入手往往是最見效的,是一勞永逸。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

  達爾文所說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一個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人,會把學習當成第一需要,當成樂趣。也可以這樣說,學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使漫長的學習生涯始終充滿幸福的體驗,並且他的學習不但不會隨著學生時代的結束而終結,反而還會隨著生命的程序而延長,從而將自己提升到終身化學習的理想境界。

  2、有利於孩子成人、成才

  養成教育是提高孩子修養、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學習習慣雖然看起來是學習方面的教育,但它卻是修養和人格的重要體現,影響人的一生。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學習習慣會影響孩子的生活、人際關係、性格等各方面。例如:

  專注的習慣會影響到將來工作的專心程度;

  虛心好問的習慣會影響到將來的人際關係;

  勤學的習慣會影響將來的工作態度;

  仔細認真的習慣會影響將來對工作的責任。

  總之,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使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