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樹教案設計

  路旁的橡樹這篇文章講述了在公路延伸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工程師使公路拐了一個彎,表現了人們對一草一木的珍惜,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重點】

  重點是體會人們在保護橡樹的過程中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絡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設計思路:

  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潛心讀文,走進課文描寫的情景,獲得真切的感受。注重學生的自悟,同時又滲透概括主要內容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質疑問難,發表個性化見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匯入新課

  前蘇聯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叫蘇霍姆林斯基,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二、初讀感知,把握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引導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提問法:人們在做什麼事時遇到了什麼情況?是怎樣解決的?

  ***2***填補法:在修路時,碰到了一棵、的橡樹,人們把路修成,為橡樹。他們有一顆的心。

  ***依次可為:寬闊平坦漂亮粗壯結實挺拔馬蹄形讓路高尚***

  三、自主閱讀,感悟課文

  1.再讀課文,提出自己認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預設: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們都不說話,他們心裡想什麼?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人們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2.在小組內就自己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並討論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指導閱讀,領會主旨

  1.畫出描寫橡樹的句子,讀一讀。

  ***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2.就以上畫出的句子引導學生學習。

  ***1***看到這樣一棵高高的橡樹,築路人有什麼反應呢?

  ***預設:①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2***工程師心裡在想什麼?工人們心裡又在想什麼?

  3.課件出示句子。

  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

  ***1***句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麼意思?

  ***2***指名朗讀這句話,讀出舒緩的語調,低沉的語氣。

  4.教師朗讀第八、九自然段:幾年過去了,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從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坐車過往這裡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5.課件出示第九自然段。

  ***1***“不約而同地讚歎”說明什麼?

  ***2***“高尚的心”又說明什麼?

  ***3***人們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明了什麼?

  6.讀了課文後,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說一說。

  【超級連結】

  精彩片斷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初知大意***

  師:讀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不懂的地方用“──?”畫出。

  生:課文講了工程師、工人們和橡樹的事。

  ***板書:工程師、工人們***

  師:“學習提示”告訴我們,這篇課文講的是人和樹的故事,說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人和樹之間的什麼事?

  生: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卻挺立著一棵橡樹。

  生: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卻挺立著一棵橡樹,就讓路繞過了樹。

  師:最後公路成了──

  生:馬蹄形。

  ***師在黑板上用線條畫出一條馬蹄形***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看板書,互相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同桌互說。***

  生:課文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卻挺立著一棵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工程師和築路工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師:我們藉助略讀提示,能把課文內容說得既簡潔又清楚,真了不起。

  點評

  引導學生藉助略讀提示,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滲透學習方法是這一小片段的特點所在,在閱讀中教給學習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娒林斯基寫的。《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修築公路的過程中,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的完成了築路計劃。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

  課上,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完成兩個學習目標。1、同桌互讀課文,小組合作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和疑惑的問題。小組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解決。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讓學生根據事情發展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梳理文章的線索,最後讓學生說課文講了什麼事,總結出全文的主要內容。並告之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可以根據描寫順序,特別是寫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學生掌握情況不理想應該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效果會好一些。

  對於略讀課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