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計算摩擦力的知識點與方法指導

  學習“摩擦力”要理解好下面幾個問題,①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②摩擦力的測量方法;③靜摩擦力的特點。總的來說,學習物理知識要理解知識的本質,要符合物理規律,不要憑生活經驗和感覺來理解和分析,因為有時生活經驗與物理知識是不相符的,甚至是錯誤的。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中物理計算摩擦力

  1、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有些同學往往認為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其實是錯誤的。用傳送帶用送物體時,摩擦力不但沒有阻礙物體運動,反而是物體前進的動力,商場的扶梯運送人上下樓是也是利用摩擦力改變了人運動狀態。摩擦力並不是阻礙物體運動,而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當傳送帶運動時,傳送帶上的物體由於慣性仍然要保持靜止狀態,這時物體相對傳送帶向後運動,是摩擦力使物體由靜止變為了運動,隨傳送帶向前運動。人走路時摩擦力也是使人前進的動力,人向後蹬地時,腳相對地面有向後運動的趨勢,腳受到了向前的摩擦力,這樣人就向前運動了。

  2、摩擦力的測量

  摩擦力仍然是用彈簧測力計進行測量,是根據二力平衡知識間接測量的,在水平面用測力計水平拉物體做因素直線運動,測力計示數即為摩擦力的大小。在近幾年的中考題中,經常探究另一種方法,比如: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量物體與木板間的摩擦力。

  實驗時沒有拉動物體前進,而是拉下面的木板運動,這時測力計示數即為摩擦力的大小。這樣操作的優點有兩個,①拉木板運動時必須要做勻速直線運動,因為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②由於測力計始終是靜止的,因此讀數時準確、誤差小。強調一下,拉力F要比測力計的讀數大一些,同學們自己分析一下為什麼?

  3、靜摩擦力的特點

  靜摩擦力是物體雖然保持靜止,但是有運動趨勢,而產生的摩擦力。影響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壓力的大小;二是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而這兩個因素在研究靜摩擦力時,都不需要考慮。產生靜摩擦力時物體是靜止的,所有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靜摩擦力的大小始終等於使物體產生運動趨勢的外力***同一直線***。比如:人沒有推動水平地面放置的物體,這時的摩擦力等於人的推力,而不是小於推力;手中握著一個瓶子,靜止在空中,當握力增大時,靜摩擦力並沒有改變;儘管鋼管比繩子光滑,同一個運動員爬繩和爬杆受到的摩擦力是同樣大的。

  【初中物理試講】摩擦力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特點;

  2.瞭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日常中的摩擦力現象以及測量摩擦力大小加深對摩擦力的理解;

  2.通過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熟悉使用控制變數法分析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以及處理實驗資料,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規律的習慣;通過嚴謹的實驗過程培養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

  摩擦力的測量方法,控制變數法的實驗過程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法、討論法、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教師提問前面學習的二力平衡的條件,學生進行回憶並回答。

  教師演示牛頓第一定律實驗並提問:小車為什麼會停下來,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教師引導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現象:用鉛筆寫字時,鉛筆尖與紙之間的摩擦等。

  教師提出問題:什麼叫滑動摩擦力呢?     

  學生實驗探究感受摩擦力:手平放在桌面上,第一次用力推或拉在桌面上運動,第二次保持手不動,第三次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並根據實驗結果並看書總結得出摩擦力概念。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剛才的實驗討論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學生回答後設計實驗探究,強調控制變數法。

  學生分析實驗資料得出滑動摩擦力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及壓力有關。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回答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摩擦力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環節三:鞏固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主要內容: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環節四:作業設計

  想一想:回家去嘗試用筷子能否夾起玻璃球,得到結果後試著用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

  練一練:課後問題與練習題1。

  五、板書設計

  摩擦力

  一、滑動摩擦力

  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

  做相對運動

  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觸面粗糙程度

  壓力大小

  三、摩擦的利用與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