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計算浮力的知識點

  浮力現象也是我們生活當中很常見的一種現象,所以出現的機率很大,為此我們需要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中物理知識歸納:浮力

  定義:浮力是由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差產生的。

  1、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內容: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對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浮力的大小由液體密度ρ液和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兩個因素決定。浮力大小與物體自身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及物體的形狀無關。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不隨深度的變化而改變。

  ***2***阿基米德原理對浸沒或部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適用。

  ***3***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V物,當物體部分浸在液體中時,當液體密度ρ液一定時,V排越大,浮力也越大。

  ***4***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於氣體,其計算公式是:F浮=ρ氣gV排。

  2、如何判斷物體的浮沉:判斷物體浮沉的方法有兩種:

  ***1***受力比較法: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F浮>G物,物體上浮;

  F浮

  F浮=G物,物體懸浮;

  ***2***密度比較法:

  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只要比較物體的密度ρ物和液體的密度ρ液的大小,就可以判斷物體的浮沉。

  ρ液>ρ物,物體上浮;

  ρ液<ρ物,物體下沉;

  ρ液=ρ物,物體懸浮;

  對於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如空心球,求出物體的平均密度,也可以用比較密度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浮沉。

  3、正確理解漂浮條件:漂浮問題是浮力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浮力問題的關鍵是理解物體的漂浮條件F浮=G物。

  ***1***因為F浮=ρ液gV排,G物=ρ物gV物,又因為F浮=G物***漂浮條件***,所以,ρ液gV排=ρ物gV物,由物體漂浮時V排ρ物,即物體的密度小於液體密度時,物體將浮在液麵上。此時,V物=V排+V露。

  ***2***根據漂浮條件F浮=G物,得:ρ液gV排=ρ物gV物

  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中漂浮時,ρ物、V物不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與液體的密度ρ液成反比。ρ液越大,V排反而越小。

  4、計算浮力的方法一般歸納為以下四種:

  ***1***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一般用於已知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形狀規則的物體。

  ***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這個公式對任何受到浮力的物體都適用。計算時要已知ρ液和V排。

  ***3***根據力的平衡原理:將掛在彈簧秤下的物體浸在液體中,靜止時,物體受到重力,浮力和豎直向上的拉力。這三個力平衡:即F浮=G物-F拉

  ***4***根據漂浮、懸浮條件:F浮=G物,這個公式只適用於計算漂浮或懸浮物體的浮力。

  運用上述方法求浮力時,要明確它們的適用範圍,弄清已知條件,不可亂套公式。

  5、浮力 綜合題的一般解題步驟:

  ***1***明確研究物件,判斷它所處的狀態。

  當物體浸沒時,V排=V物,

  當物體漂浮時,V排+V露=V物,

  ***2***分析研究物件的受力情況,畫出力的示意圖,在圖中標出已知力的符號、量值和未知力的符號。

  ***3***根據力的平衡原理列方程,代入公式、數值 、進行計算,得出結果。

  初中物理 浮力 知識點

  浮力的應用很早以前就開始了,現在我們分析浮力應該掌握的知識:瞭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物體在氣體中也受到浮力***。最早是由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即 浮力=物重-視重

  在這裡指出了浮力的三要素及其施力物體。

  常見考法

  本知識點在中考中主要以選擇題、填空題、計算等形式出現來考查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的大小。

  浮力問題往往會涉及到不同的物理情景,而情景不同的物體受力的個數和各力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在我們實際所處理的題目當中,往往有些問題沒有給出情景或發生狀態改變後的情景不明,必須判斷準確後才能進入解題程式。我們經常採用的方法是:先假設,後排除;找出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的關係或力的關係進行判斷。

  · 初中物理 浮力典型例題

  題目

  答案

  題目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