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鄭公神道碑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這篇《富鄭公神道碑》寫的是富公恭敬節儉喜好禮節,和人談話,雖是年幼低微的人也竭盡敬意。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富鄭公神道碑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富鄭公神道碑閱讀材料

  富公諱弼,字彥國,幼篤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識之,曰:“此王佐才也。”懷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聖八年,以茂材異等中第。

  會趙元昊反,公上疏陳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詞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謀臣自請行者。宜出其不意,斬之都市。”議者以為有宰相氣。擢知諫院。

  元昊寇鄜延,中貴人①黃德和引兵先走,劉平戰死。而德和誣奏平降賊,詔以兵圍守其家。公言:“平引兵來援,以奸臣不救,故敗,竟罵賊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勢誣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獄。”樞密院奏方用兵,獄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獄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斬。

  改知制誥②,糾察在京刑獄。時有用偽牒為僧者,事覺,乃堂吏為之。開封按餘人而不及吏。公白執政,請以吏付獄。執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無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執政滋不悅,故薦公使契丹。始受命,聞一女卒,再受命,聞一男生,皆不顧而行。得家書,不發而焚之,曰:“徒亂人意。”

  慶曆三年,晏殊為相,范仲淹為參知政事,杜衍為樞密使,韓琦與公副之。魯人石介作《慶曆聖德詩》,歷頌群臣,曰:“維仲淹、弼,一夔一契③。”天下不以為過。

  公恭儉好禮,與人言,雖幼賤必盡敬。其為文章,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平生所薦甚眾,尤知名者十餘人,世以為知人。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歷問近臣孰能為使虜者皆以事辭免公獨慨然請行使事既畢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辭免者自恥其不行則惟公之怨比而讒公無所不至。仁宗徐而察之,盡辨其誣,卒以公為相。及英宗、神宗之世,公已老矣,勳在史官,德在生民。

  ***選自蘇軾《富鄭公神道碑》,有刪改***

  注:①中貴人:帝王所寵幸的近臣或宦官,這裡指宦官。後文有“中官”,意同此。②知制誥:官名。③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時賢臣,後因以之喻良輔。

  富鄭公神道碑閱讀題目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詞甚倨傲慢

  B.元昊寇鄜延入侵

  C.開封按餘人而不及吏追究、查辦

  D.執政滋不悅滋生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范仲淹見而識之 B.殊即以女妻之

  其為文章,辯而不華請以吏付獄

  C.此必元昊腹心謀臣自請行者 D.乃堂吏為之

  議者以為有宰相氣 必得吏乃止

  【小題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組是***3分***

  ①會趙元昊反,公上疏陳八事 ②宜出其不意,斬之都市

  ③大臣附下罔上,獄不可不竟 ④維仲淹、弼,一夔一契

  ⑤與人言,雖幼賤必盡敬 ⑥平生所薦甚眾,尤知名者十餘人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③⑤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富弼少時刻苦學習,志向遠大,受到范仲淹的賞識。范仲淹懷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薦,晏殊也很賞識他。

  B.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當立斬其使者,體現了他政治上的果敢和遠見卓識。

  C.富弼負責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時,得知有官員讓人憑偽造的簿錄成為僧人,他就下令逮捕該官員。

  D.石介作詩稱頌范仲淹和富弼可比舜時的賢臣夔和契。雖有人嫉恨富弼,但皇帝最終能明辨是非,重用富弼。

  【小題5】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4分***

  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歷問近臣孰能為使虜者皆以事辭免公獨慨然請行使事既畢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辭免者自恥其不行則惟公之怨比而讒公無所不至

  【小題6】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①德和中官,怙勢誣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獄。***3分***

  ②得家書,不發而焚之,曰:“徒亂人意。”***3分***

  富鄭公神道碑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B

  【小題3】C

  【小題4】C

  【小題5】方契丹求割地/上命宰相歷問近臣/孰能為使虜者/皆以事詞免/公獨慨然請行/使事既畢/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而向之辭免者/自恥其不行/則惟公之怨/比而讒公/無所不至

  【小題6】①黃德和是宮中宦官,依仗勢力誣陷他人,希望用這種辦法免除自己的罪過,應該追查這起案件。

  ②***富弼***收到家信,不開啟就燒掉信,說:“只是干擾我的意志罷了。”

  富鄭公神道碑的譯文

  富公名諱弼,字彥國,幼時專心學習,有大駒襟。范仲淹見到就很賞識他,說:“他是輔佐君主成就王業的人才。”富公懷揣自己的文章來給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兒嫁給他。天聖八年,富公憑優等的才能考取進士。

  適逢趙元昊反叛,富公上書陳述八件事,並且進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取土地,求取錢財布帛,然而言辭很傲慢,這一定是元吳親信的謀臣請求這麼做的。應當出其不意,在都市斬掉使者。”輿論認為蜜公有宰相氣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諫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黃德和領兵先逃跑,劉平戰死。然而黃德和上奏誣陷劉平投降敵人,朝廷就下令派士兵包圍看守劉平的家。富公說:“劉平領兵前去增援,因為奸臣不援救,所以戰敗,最後大罵敵人絕食而死,應該撫卹他的家人。黃德和是宮中宦官,依仗勢力誣陷他人,希望用這種辦法免除自己的罪過,應該追查這起案件。”樞密院上奏,認為正當戰爭之時,案件不可能查徹底。富公說:“大臣親近下屬欺騙君上,案件不能不徹底追查。”黃德和最終被判處腰斬。

  富公改任知制誥,負責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當時有憑偽造的度牒成為僧人的事,事情敗露,是辦事的官吏做的。開封府審查其餘的人但不追究犯法的官吏。富公稟告執政,請求將犯法的官吏押送監獄。執政指著自己的座位說:“你即將擔任這個職務,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聲了。”富公神情嚴肅,不接受他的建議,說:“一定要抓到犯法的官吏才罷休。”執政更加不高興,所以推薦富公出使契丹。富公起初接受任命,聽到一位女兒去世的音訊,第二次接受任命,聽到兒子出生的音訊,都不顧及就出發了。收到家信,不開啟就燒掉,說:“這只是干擾我的意志罷了。”

  慶曆三年,晏殊擔任宰相,范仲淹擔任參知政事,杜衍擔任樞密使,韓琦和富公輔佐他。魯人石介寫《慶曆聖德詩》,逐一歌頌群臣,說:“范仲淹和富弼,兩人就像舜時的名臣夔、契一樣是輔政的良臣。”天下人不認為這話過分。

  富公恭敬節儉喜好禮節,和人談話,雖是年幼低微的人也竭盡敬意。富公寫文章,雄辯而不華麗,質樸而不粗俗。平生舉薦的人很多,特別知名的有十多人,當世認為他知人善用。

  正當契丹要求宋割讓土地,皇上命令宰相逐個問近臣,誰能擔任出使契丹的使者。大臣們都用其他事情為藉口推脫逃避,只有富公慨然請求出使。出使已經完畢,皇上想重用富公,富公猶豫退避不敢居高位。而之前推脫逃避的人,自己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惱羞成怒***卻只怨恨富公,他們勾結在一起詆譭富公,沒有什麼難聽的話是說不出的。仁宗慢慢地考察情況,將對富公的誣陷全都分辨清楚,最後把富公任命為宰相。等到英宗、神宗臨朝,富公已經很老了,他的功勳在史書上大放異彩,他的恩德澤被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