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課後複習的方法

  如果每天不進行課後複習,內容生疏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重新學習。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1.課後回憶

  課後回憶,亦稱“嘗試回憶”或“試圖回憶”,即在聽課的基礎上,把所學內容回憶一遍,它具有檢驗聽課效果的作用。也有人把課後回憶叫作“過電影”。如果能順利回憶,就證明聽課效果好,反之就應尋找原因,改進聽課的方法。回憶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學過的知識在頭腦中“再現”一遍,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互相啟發、補充回憶。課後回憶可按教師的板書提綱進行,也可按教材的綱目結構進行,從課題到重點內容,再到例題和每部分的細節。

  2.精讀教材

  許多優秀學生的學習實踐表明,對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作業就做得越好,越節省時間。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精讀教材,一要全面,二要突出重點。對課堂上未完全理解或在回憶中未能再現的內容要著重精讀。精讀時要注意:把握要領,從多個角度分析同一個內容,並有意識地加強對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3.整理筆記

  課堂聽課時間是有限的,而且老師講課的速度較快,難免會漏記一些內容,這就需要課後整理筆記時加以補充。特別是提綱式筆記,它只記錄了課堂內容的綱要,因此必須整理筆記,充實內容。此外,在課後複習中,可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也需要補充到筆記中去。

  4.練習

  練習包括書面作業、實際操作等。“練”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切忌抄襲與照搬;②要有針對性,針對重點難點練習,因老師最清楚重點和難點所在,所以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切忌題海戰術;③要留心總結解題方法,尋求解題規律,以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④要知難而進,不要一有問題就馬上求助於老師,應力爭自己解決,即使請教別人,也應建立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礎上,這樣才能有深刻印象。

  上面的回憶、精讀、整理、練習四步,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回憶”、“精讀”和“整理”是理解消化課堂聽講內容的過程,“練”是運用知識,形成知識技能的過程,四個步驟缺一不可。至於實際操作程式,則可根據需要靈活安排,或者按回憶——精讀——整理——練習的順序依次進行;或依逐個知識點分別進行這四個步驟,最後達到複習的目的。

  課後複習有三大作用

  1、鞏固記憶。

  課上聽一遍,課下不復習,沒有人能徹底持久掌握知識。沒有經過複習的知識,就像潑到篩子上的水,根本留存不住。沒有複習就沒有記憶,當然也就談不上知識運用。

  2、加深理解。

  作為中學生,每天都要接受很多新知識,不經複習很難學深學透。當堂第一次接觸新知識,對許多東西還不能深入理解,必須依靠複習,才能加深鑽研、質疑解難、深化理解,知識才能真正為你所掌握。

  3、溫故知新。

  很多新知識都是在複習舊知識的過程中“生長”出來的。有些新知識,就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變化了”一點點。

  複習常用的方法

  1.閱讀法

  指通過閱讀的方式進行復習的方法,主要是閱讀教材。應考複習過程中的閱讀不同於平常的閱讀,一定要圍繞複習目標來進行,要有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複習的質量保證。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要對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複習,也就是多花些時間,用功夫,徹底弄懂記牢。強調重點,並不是說通讀可以隨便應付,相反,需要認真仔細。教材中有很多不被我們注意的地方,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常常是出題人抓住的要點。因此,必須在有所側重的同時抓好全面通讀。

  2.圖表法

  指通過分析、比較和概括,把概念、原理、公式、用法等歸:納整理成圖表的複習方法。通過加工圖表,可以化繁為簡,便於比較,益於記憶,更好地掌握知識體系。一位已考上重點大學的同學在介紹高考複習經驗時說,他的複習,到最後每科就變成了幾頁圖表;我們複習時應該把閱讀法和圖表法結合起來使用。

  3.聯絡法

  是通過對知識之間的縱向和橫向的聯絡,以加深理解和鞏固的一種複習方法。採用聯絡法複習,既可單獨進行***即通過回憶和思考***,也可以結合閱讀法或圖表法進行。

  4.解題法

  指通過解答各類題目,鞏固和運用有關知識技能,提高解題能力的方法。在運用解題法時要注意:①不要拿到什麼題就做什麼題,應根據自己複習的需要有所選擇地做題。②在做完一道有代表性的典型題後,應總結解題過程運用了什麼方面的知識,解題思路有什麼特點、技巧和規律。③要充分利用每道題的複習價值。如選擇題,選出正確選項後還應指出其他選項為什麼錯;計算題還有沒有其他解法***一題多解***;題目條件發生改變後,解題方法會發生什麼改變***一題多變***等。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