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教育的論文精選

  在社會不斷工業化、人口逐漸老齡化、日常生活當中問題不斷湧現的條件下,護理教育的範圍不斷擴大,社會以及人們對於護理的質量要求也日益增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護理教育的論文範文一:略談手術室定科實習護生的護理教育

  1基本情況

  2011.2.21~2011.7.15,手術室進行定科實習護生培訓61名,其中男性4人,女性57人,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23歲。本科9人,大專48人,中專4人。

  2培訓模式

  2.1結合每個護生層次的特點有針對性制定教學大綱

  針對中專護生,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要求掌握手術室基礎理論及基本操作;針對大專護生,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要求掌握手術室基礎理論及基本操作,熟悉各科手術配合特點,能較好地總結手術配合程式;針對本科護生,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要求熟悉圍術期護理,激發學習熱情與科研創新精神。為培養本科護生的主動學習和自學能力,增加了本科護生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內容如手術室職業防護等。

  2.2制定培訓內容

  2.2.1理論培訓內容

  ①手術室基礎理論篇:手術室組織結構,潔淨手術部的使用與應急處理,消毒與滅菌,無菌技術原則和各種無菌技術操作等。②手術室護理實踐篇:電外科安全,腔鏡儀器的使用保養,手術室動力裝置的使用,血液製品的安全操作,特殊感染手術的處理等。③專題講座:手術室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預防及處理,口罩在醫療機構中的正確選擇與應用,手術室工作禮儀等。④晨讀:內容為手術室案例分析、讀書報告等。培訓教材:朱丹、周力主編的《手術室護理學》。

  2.2.2基礎技能培訓內容

  手衛生、鋪無菌桌、外科洗手、穿無菌衣+無觸及戴手套、手術物品的清點、鋪巾等。

  2.2.3專科技能培訓內容

  穿針,手術中間傳遞區的應用;超聲刀、閉合器、吻合器、腔鏡器械的規範使用;擺放平臥位、截石位、全側臥位等;高頻電刀的安全使用。

  2.2.4護理業務查房

  內容為:高頻電刀使用的注意事項;病人術前準備間工作職責;手術無菌區域的管理;手術室護理缺陷的防範措施等。

  2.3培訓方式

  2.3.1理論培訓

  理論授課採取每月2次在手術室學習室上課,共計5個月的培訓模式。授課老師是護士長及其他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均經過試講等程式嚴格篩選產生。授課方式主要為講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等教學方法。

  2.3.2基礎技能培訓及專科技能培訓

  由手術室專職教師在技能培訓中心進行為期2d的手術室基礎技能培訓+專科技能培訓。對輸液、導尿等技能培訓每月2次,培訓方式為由在手術室有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老師進行操作示範,手術室低、中、高年資老師評價,護士長***或專職帶教老師***點評或小結。

  2.3.3專科手術培訓

  採取一對一帶教模式,每位定科實習護士有一位固定的指導老師。手術護理分9個專業組,將定科實習護生劃分樓層定專業培訓,重點掌握1個專科手術的配合。一對一臨床帶教老師選擇專業組內經驗豐富、帶教意識強的護士,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對定科實習護生進行臨床帶教。同時要求每位定科實習護士每週寫一篇工作筆記交給指導老師批閱。

  2.3.4護理業務查房

  每月1次。培訓方式為由在手術室有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老師進行業務查房,手術室低、中、高年資老師評價,護士長***或專職帶教老師***點評或小結。

  2.4考評方法

  2.4.1日常考核

  科室基礎護理操作考核,每月進行1次,教學護士長或教學老師負責考核並記錄。

  2.4.2綜合能力考核

  綜合能力按優、良、中、差進行考評。考評採取徵求臨床帶教老師及醫生意見的形式,包括責任心、工作技能、人際溝通、操作考核。

  2.4.3出科考核

  ①理論考核***專科理論佔70%,基礎理論佔30%***。②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科室教學護士長負責落實並記錄。

  3結果

  2011.2.21~2011.7.15,參加手術室定科實習護生培訓61名,其中41名***67.21%***順利完成本階段培訓。在此期間,因工作需要中途轉入其他科室培訓14人***22.95%***,終止實習人數4人***6.56%***,因不適應手術室工作轉入病房2人***3.28%***。

  4討論

  4.1手術室理論教學有助於提高定科實習護生的知識儲備及應用能力

  手術室理論課培訓重點為手術室基礎理論、手術室護理實踐、專題講座及晨讀,可讓定科實習護生在短時間內強化吸收大量手術室資訊,提高知識儲備及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特別是晨讀,大量的案例分析對於提高他們的工作嚴謹及慎獨精神、強化工作重點有非常大的幫助。

  4.2劃分樓層定專業培訓有助於提高定科實習護生的專科手術配合質量

  目前我院手術室分6個樓層,9個手術專業。將新護士培養為專科護士需要5年時間來完成,而定科實習護生的培訓只有5個月,他們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掌握所有的專業,因此劃分樓層定專業培訓,將多專業配合簡單化,有利於他們在短時間內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職責,醫護手術配合更默契,工作更協調,有利於減少護理缺陷,減輕工作壓力。同時在每個專業的培訓都有明確的培訓要求,給臨床帶教老師提供了帶教標準和依據,帶教老師按要求嚴格規範培訓,使定科實習護生能紮紮實實的掌握培訓內容。

  4.3“一對一帶教”模式的優勢

  由於定科實習護生人員眾多,分佈到四棟大樓六個樓層實習,不利於護士長及專職帶教老師的全面瞭解與管理。因此為每一位定科實習護生指定一名本院高年資護士作為帶教老師,負責其在5個月當中的學習及工作指導。帶教老師的條件為大專以上學歷,經驗豐富,帶教意識強的主管護師。在帶教過程中,指導老師會定期抽查學生的工作筆記完成情況,以督促其更好的完成工作,老師與學生會定期溝通,瞭解其在工作和學習中的困難與困惑,以便更好的指導。同時,護士長及手術室專職帶教老師不定期收集指導老師的教學資訊,瞭解每位護生的實習動態,並定期與全體護生座談,瞭解他們的學習需求,提供切實的幫助。此種帶教模式不僅很好的幫助了定科實習護生到手術室護士的過渡,而且充分發揮了高年資老師的傳、幫、帶作用。

  護理教育的論文範文二:新時期下的醫學護理教育論文

  一、做好備課工作

  課前準備是上課的先決條件,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護生和老師都獲益匪淺。作為護理學基礎課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研究教材,適當加入自我見解,找出重點、難點和考點,調整好預期授課的時間分配,理清提綱,同時翻閱大量資訊材料,準備好與教學內容相聯絡的病例和學生感興趣的事例,配備與課堂內容相適合的教具。護生的準備主要在於對書本的預習,預習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最大的教學功效。根據學齡層次和基礎的不同,護生對理論知識及操作的掌握也略有差別。故在備課時要考慮到這點,學齡層次低的備課得更加詳細、邏輯合理、導課生動、敘事活潑、投其所好,學齡層次高的備課則可有所收斂,在解惑之餘著重開發護生的舉一反三和自學歸納能力。而實驗教學的備課最好是全體教師集體備課,規範和統一操作流程和方法,讓護生不會因為每個老師示教的手法不同而有疑問。

  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開啟學習興趣大門作為高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方法中的首要步驟,旨在引導學生加強學習的動力,主動攝取相關知識與技能。主要改進方法如下。

  2.1以詳細的資料與生動的圖片取代傳統以往教學中的文字敘述,增進學習趣味。

  2.2將國內外護理方法進行對比結合我國目前護理專業的現狀,分析就業前景,增進學生信心。

  2.3開展多元化見習課與實踐課堂,組織學生到院內進行參觀,瞭解護理人員工作情況,激發學生興趣。

  2.4組織學生定期參加護理專業的學習研討會,觀看教學視訊,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動力。

  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隨著護理專業的不斷髮展,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提高教職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樣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職人員可在以往的教育觀念基礎上,加強並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以適應當今需求。主要方法有:每位教職人員需在授課之間組織定期定時的集體備課,互相交流經驗,討論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並積極尋求幫助;各教職人員需配合時代需要,將傳統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在教授書本上的內容之外,結合護理事件例項,與臨床應用相結合,定期舉辦臨床實踐[3];積極參加學術研討會或技能操作比賽,以此進一步鞏固並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促使高職護理專業的基礎教學工作不斷革新與發展;教職人員需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學會換位思考,瞭解學生真正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需擺脫以往傳統教學方式,使課堂富有創意,激發學生獨立自主的發展。

  四、總結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快教學改革的前進步伐,這樣才能使護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儘快適應未來醫療模式的改變,這已經成為了所有專業教育機構必須研究的課題之一。作為從事護理學基礎理論教學的教師,一定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思維,努力吸收新的知識理論,謹記有教無類,不墨守成規,立足於培養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