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種植時如何處理種子的方法

  早稻適合在國內種植,那麼你們知道旱稻種植時如何處理種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旱稻種植時處理種子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旱稻種植時處理種子的方法

  品種選定後,要通過晒種、風選、比重選等方法,除去雜質、空癟粒,使種穀粒粒飽滿,具有較強的發芽勢和發芽率。再選用402、線菌清、強氯精、多菌靈、施保克等藥劑對種子消毒。

  採用常規育秧浸種催芽方法。稻***油***麥兩熟制稻區,一般採用日浸夜露浸種催芽同步法。關鍵是要注意催芽程度以及減輕惡苗病病菌侵入。為了提高出苗率和秧苗整齊度,宜採用破胸露白的芽谷播種。如果催芽,那麼,芽長不能超過半粒谷。為防止病菌侵染,也有隻浸種不催芽的。

  旱稻種植方法

  1.精細整地 精細整地有利於齊苗、全苗以及土壤保水,要求土碎平整。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墒、除草為主要目的,深度以18~20釐米較為合適,整地時期和方法,則因地區、氣候、土壤、栽培季節和前作種類等而不同。熟土雜草多,不宜早翻耕、早整地,以免雜草滋生。新開墾地可耕後即整,整後播種。

  北方旱播旱稻,有春播和夏播兩種。春播多在秋季作物收穫後整地,先行淺耕滅茬,然後結合施肥,進行深耕。夏播一般是在馬鈴薯、大麥、小麥等作物收穫後播種,當時氣溫較高、蒸發大,整地保墒尤為重要。在收穫後,隨即施肥結合犁耙,邊播種、邊鎮壓,才能保住墒情,有利於出苗。

  南方1年多熟地區,直播早稻前作多為油菜、大麥、小麥、甘薯***秋薯或冬薯***、馬鈴薯等,前作收穫後應搶季節及時整地播種。丘陵、山區傾斜坡地,應依等高線整地,做成橫排梯形平畦,以利於水土保持。在糧林間作地區,在林苗行間進行深耕墾殖,結合施肥、碎土、平地,即可播種。

  2.播種保全苗 早稻播種內容包括:晒種、浸種、消毒、催芽、播種、覆土***鎮壓***等。過好旱稻播種關,有利於出苗、足苗。

  ***1***晒種、選種、浸種、種子消毒 同普通水田移栽稻。但是旱稻種子浸透即可***即吸水量為其種子重的60%以上***,一般浸種2~3天,早季浸種3~4天,中、晚季浸種2天左右,並注意換水透氣。

  ***2***催芽 北方催芽播種一般可提早出苗4天,早出穗3天,早成熟5天。因此,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以催芽播種為好。但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則不宜催芽,以免發生幹芽現象,只可浸種到穎殼發白。

  ***3***藥劑拌種 早稻苗期常受地下害蟲為害,造成缺苗斷壟,影響產量。主要害蟲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其中螻蛄最為普遍,需要在播種前用藥劑拌種。將吸足水分的種子攤開晾至穎殼發白程度再行拌藥,通常用呋喃丹拌種。

  ***4***播種 旱稻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點播3種。條播應用的最多,由於播種機具不同又有寬幅和窄幅之分。機器播種,行距小而播幅窄。人工開溝播種,行距大而且播幅寬。條播以寬行為好,行距為25~30釐米。也可以穴播,穴播應採用寬行窄株,行距為30釐米,株距為10~15釐米。旱稻的播種質量應當嚴格保證,因為它關係到能否出全苗及以後的生長整齊度,影響產量。

  ①播種期 因各地氣候條件和茬口而不相同,一般土溫達到12℃以上時開始播種。我國東北約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在4月中旬,長江流域在4月上旬,華南在3月上中旬開始播種。在缺乏灌溉條件的地區,早稻播種期主要應根據各地雨季遲早而定,即在雨季開始時播種,以滿足生長期間的水分要求。旱稻在沒有灌溉條件的旱地,不宜秋種。有條件的,如前期有水,抽穗期又能灌上1次水的,秋播可獲高產穩產。播種不宜太遲,愈早播愈好。在前茬麥類、油菜等夏熟作物收穫後播種早稻時,因季節緊張,應搶季節及早播種。如播種較晚,會顯著減產,甚至不能結實。各地的經驗表明,適時早播,延長了營養生長期,使稻株積累營養物質多,有利於增穗增粒,獲得高產。如果在前作未收穫之前套種旱稻,則以在收穫前2~3周播種為宜,播種過早,共生時間長,造成幼苗生長不良。

  ②播種量 播種量的大小應根據品種分櫱力的強弱和發芽率的高低,同時還要注意到土地的肥瘦、有無灌溉條件等確定。如土壤肥沃、土壤水分保持較好,又在雨季中,有利於旱稻分櫱,播種量可小些。一般來說,春播每公頃45~90千克,夏播每公頃90~105千克。

  ③播種方法 播種方法以條播較多,有利於中耕除草。北方播種後鎮壓,是保墒保苗的重要環節;南方因雨水較多,播後覆土即可。早稻生長越整齊,產量越高。影響生長整齊度最重要的是壟內稻苗分佈均勻程度,播種時要確保落粒均勻。覆土的厚度對出苗影響也很大,直接影響早稻的發芽率和出苗整齊度。如覆土過淺,遇到天旱,地表水分蒸發快,難以滿足種子所需要的水分,不能發芽。如遇先雨後旱,已發芽也會引起胚芽過度生長,消耗種子養分,芽鞘出土能力減弱,甚至葉片在土內即展開,形成出苗緩慢,出苗率低,根系不發達。覆土厚度應根據土壤質地、季節和水分而定。一般壤土以3~4釐米為宜,沙土及土壤乾旱時覆土可較深,粘土及土壤水分多時可較淺。南方春播覆土可淺些,3釐米左右即可,夏播宜稍深。

  3.田間管理

  ***1***施足基肥,加用種肥,分期施用追肥 這是旱稻增產的重要施肥經驗。旱稻種植對氮肥較敏感,磷鉀肥需要量多。基肥一般佔全量的60%~70%,肥料種類以堆肥、廄肥等農家肥為主。旱稻要求土壤水分較多,施用堆、廄肥等有機肥料,能夠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旱稻常因鐵、錳缺乏而發生缺素病,有機肥料可予以補給,並能緩衝土壤反應的變化,增加土壤還原性,提高鐵、錳的溶解度,以利於旱稻吸收。基肥應採用全程施肥法,先施有機肥,耕翻入土,耙平後再施表層底肥,整平田面。一般每公頃施磷肥750千克,豬牛糞15000千克或廄肥15000~22500千克。種肥在整平土地後開溝播種時每公頃溝施氮、磷、鉀複合肥200~250千克。追肥以速效有機肥如人糞尿以及化肥如硫酸銨等為主,鹼性肥料一般不宜施用,以免增加土壤鹼度,阻礙旱稻生長。追肥時期和次數因氣候、土壤而不同,雨季種植可在分櫱期、拔節期、抽穗期追肥。如在雨少季節,宜在早期***分櫱期***追肥,後期採用葉面追肥。注意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以防止倒伏。分櫱肥在2葉l心至3葉1心時於小雨或雨後撒施,每公頃尿素150千克、鉀肥75千克,促進早分櫱,以達到計劃苗數。拔節肥可在分櫱後期幼穗分化前追施,一般每公頃尿素75千克,以促進大穗。抽穗灌漿期,可看苗施肥,施肥量要慎重掌握,一般在下雨前後,每公頃施尿素30~45千克,也可在晴天採用葉面追肥,每公頃用尿素3千克加磷酸二氫鉀0.6千克,對水30~50升噴施。

  ***2***摟苗與間苗、補苗 播種後如果降雨使表土板結,會嚴重妨礙出苗。因此,當出苗率達到20%~30%時,應進行摟苗。北方摟苗是採用細齒小鐵耙順播幅摟去一層薄土,或用釘齒除草耙順壟或橫壟耙1次,可助苗出土,並保持土壤水分和防除雜草。旱稻出苗後應及時查苗。採用條播或點播,實際上手工操作難以達到均勻播種,另外,由於其他原因也可能造成缺苗斷壟,因此必須及早進行間苗補苗。一般選擇雨天或陰天,在2葉1心時,採用移密補稀方法,彌補缺苗,以確保全苗。缺苗嚴重的可用浸種催芽種子及時補播。

  ***3***除草 旱稻由於在旱地或望天田種植,初期生長緩慢,往往出現草多欺苗,特別是南方氣溫高、雨水充足,雜草更易發生。並且早稻田雜草種類多,旱生性雜草和溼生性雜草共同發生,嚴重影響早稻生長髮育。旱稻的雜草防除策略是: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除草為輔;化學除草中在出苗前以土壤封閉處理為主,出苗後選擇適宜藥劑噴殺除草;除草劑以廣譜性、混合施藥為主,以達到兼除旱生與溼生性雜草;在施藥方法上以噴灑為主。可供選用的土壤處理除草劑有:殺草丹、丁草胺、除草醚、殺草丹加除草醚、惡草靈、氟樂靈、掃茀特***丙草胺***、優克稗。可供選用的噴灑除草藥劑種類有:敵稗、敵稗加苯達鬆、敵稗加二鉀四氯混合使用,敵稗加殺草丹加苯達鬆混合使用等。

  ***4***防倒伏 早稻防倒伏有農藝和化學控制兩種方法。農藝上主要是採取合適播種量和播種方法;化學方法主要應用有關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產上用得較多的是15%的多效唑可溼性粉劑。在保證足夠的基本苗前提下,儘量減少播種量。旱稻條播加中耕培土可明顯增強植株抗倒伏能力。根據我們的研究,在拔節期施用250~300ppm的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可有效控制莖基部節間的伸長,防止倒伏。

  ***5***合理灌溉 早稻雖然抗旱力強,但在關鍵的生育時期灌適量的水,可以確保獲得較高的產量。旱稻在苗期受旱,出葉速度減緩,生育期延長。孕穗、抽穗期受旱,可導致結實率降低,嚴重時形成白穗。乳熟期受旱,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所以,不論任何生育階段,土壤水分缺乏時均應及時灌溉,以溼潤灌溉為主。

  ***6***病蟲害的防治 旱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防治要點:第一,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消滅種子所帶病菌;第二,加強栽培管理,前中期避免過量施用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第三,發病初期及時採用藥劑防治。旱稻的害蟲主要有地下害蟲和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等,防治這些害蟲,應做到早發現、早防治,防治方法與水稻旱種、覆膜稻栽培等類似。

  旱稻種植要點

  1.整地播種:酸性土壤種植旱稻較好。種植前土層深耕20釐米左右,整平耙細,除盡雜草、殘茬,採取全層施肥法,耕整前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15~25公斤。如用過磷酸鈣、鈣鎂磷肥每畝施25公斤,還應加尿素5公斤或硫酸銨10~15公斤。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瘦、品種而定。一般畝產500公斤稻穀吸收氮8.5公斤、磷酸4.4公斤、氯化鉀1.8公斤。 播種方式有撒播、條播和點播,無論採用哪種方式,播種前必須澆透底墒水,分廂做畦。播種量因品種、土質、肥水條件而異,一般每畝5公斤左右,6月15日前播種完畢。播種必須精細,蓋土約2~3釐米厚,過深、過淺均不利於出苗和生長髮育,尤其是過深時出苗率低、分櫱力弱、穗子小、產量低。

  2.雜草防除:旱稻田雜草較多,苗期能否有效防除雜草是旱稻高產的關鍵環節。在播後苗前可噴施一次封閉型旱稻專用除草劑,如丁草胺、旱稻專用除草劑1號等;在苗床期可選用觸殺專用型除草劑處理,如苯達鬆、敵稗等。要注意選用針對性強的除草劑,否則會影響稻苗生長。

  3.水分管理:旱稻種植並非不需要灌溉,尤其在自然降水較少的北方地區,水源條件是旱稻正常生長髮育的重要保障。旱稻需水的關鍵時期是分櫱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漿期等。旱稻每生產1克幹物質需水300克,全生育期需水400~500立方米***移栽稻需水800~1000立方米,玉米需水320~370立方米***。因此,生育需水期應補充水分,以保證旱稻的正常生長。播種時必須澆透水,才能保證出苗整齊。如採用蓋膜栽培則可免去中耕除草等管理措施,但應在孕穗期、抽雄灌漿期噴灌或淋窩澆水,以促使植株穗大粒多,提高產量。不採用覆膜栽培的應在分櫱期、孕穗期、抽穗期、揚花灌漿期採取淋窩澆水的辦法補充水分,以保證植株的正常發育,奪取高產。

  4.病蟲害防治:6月中旬到7月,即稻苗3~6葉期應注意防治稻薊馬,7月下旬到8月初注意防治稻苞蟲,8月中、下旬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一代盛發期在6月中、下旬,二代盛發期在7月中、下旬,應狠治一代,挑治二代。稻瘟病的主要防治時期在抽穗前後,一般在始穗和齊穗時各施一次藥***三環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