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音樂及其運動特點

  太極拳除了動作之外音樂也是太極拳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太極拳音樂介紹

  除了動作,太極拳音樂也對太極拳的神韻起到了調節作用。好的太極拳音樂能夠舒緩身心哦! 動作圓柔,綿綿不絕,太極拳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人說,打太極自古就不配樂,有人覺得有音樂才能靜下心來。那麼到底要不要配樂呢?

  《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可作為88式、48式、42式等太極拳套路的配樂曲子

  如果想節日表現的,比較振奮有節奏的話〈隨緣〉——太極張三丰的主題曲

  喜多郎的Matsuri ,強烈的鼓點,很大氣,很震撼。

  雲水禪心,雲水花神山野幽居,心經草原牧歌草原兒女,漁舟唱晚,一盅冷茶,在早春都適合太極拳做為配樂。

  打太極拳,講究“拳到,意到,氣到”,即先做對架勢,然後打到哪兒要想到哪兒,氣血才能隨之在周身流動。這就要求打太極時要沉靜下來。起初,人們打太極是為防身,沒有配樂。隨著其功效轉向“養生”,練習者大眾化,太極養生音樂也隨之產生。現在的太極養生85式,太極劍32式以及著名的“程楊吳武孫”式中,除了節奏特快的,都有相應配樂。

  不過,打太極是否要配樂還需視情況而定。一般來講,初學者剛開始學“架勢”,動作很難和音樂配合起來,因此可以先不用音樂。練習一兩年後就需要音樂配合,打到三四年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無需音樂也能做到平心靜氣,集中注意力。另外,還要視環境而定。現在城市裡,很難找到特別安靜的地方,因此配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鬧中取靜”的作用,幫助練習者靜心。

  有些人開始配樂可能有些不適應,不過練習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音樂不僅可以輔助靜心,還能幫助調節氣息,如果集體打太極,音樂還能幫助調整節奏,提醒動作程序,使之整齊劃一。

  不過,配樂只起輔助作用,練習者不能被音樂控制,要“聽而不聞”,把注意力用在動作上。配樂要輕緩,不用口令式的。如果您已經能做到靜心打拳,也可不配音樂.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也體現出了太極拳妙趣橫生之處,所以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有豐富的聯想和對運動特點的掌握才能惟妙惟肖:

  1、輕鬆柔和;太極拳的架勢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並且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運動。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以參加鍛鍊;尤其是對體弱和患有一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種較好的體療手段。

  2、連貫均勻;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虛實變化和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連貫一氣的,看不出有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貫串,好像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3、圓活自然;太極拳的動作不同於其他的拳術,它要求上肢動作處處帶有弧形,避免直來直去,這是符合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狀態的。通過弧形活動的鍛鍊,有利於動作的圓活自然,體現出柔和的特點,也能使身體得到均勻 發展。

  4、協調完整。在太極拳運動中,無論是整套還是單個動作,都要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密切配合。打太極拳時,必須以腰為軸,手腳的許多動作都是以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不要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顯得呆滯脫節和支離破碎。

  上述這些特點,決定了太極拳在鍛鍊方法上對姿勢動作的各種要求。也決定了其生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