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怎樣練習才有效果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業餘的時間裡學習太極拳,有的是是下載一些視訊進行學習,有的是跟一些老學員在一起學習。那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關鍵是找好老師

  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首先是模仿,老師路子不對,學生模仿的動作自然就走偏。經過我市體育部門認證確有教學資格的老師,您可以看到他她在練拳的時候,意念、呼吸和形體方面密切配合,動作有一種美感。

  一位優秀的太極拳老師有以下特點:

  1、輕鬆柔和:架勢平穩舒展,動作柔和。

  2、連貫均勻:從起勢到收勢的整套動作都緊密銜接,沒有明顯停頓的地方,身體重心始終在一個平行線上前後左右移動。

  3、圓活自然:在打太極拳過程中手臂的動作帶有弧形。

  4、協調完整:整套動作上手下腳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一體,以腰為軸,用腰部力量自然帶動四肢。

  5、剛柔相濟:既輕靈又穩重、既柔和又有力。

  第二、人到心到

  學習時要保證內心的寧靜,找到與老師能互動的感覺。邊聊天或者邊看別人扭秧歌邊打拳是毫無效果的。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內心不能安靜下來是學不好太極拳的。

  第三、準備活動

  正規的老師有一套規範的準備活動,大約需要30分鐘。它吸收現代運動的一般理論和方法,結合太極拳的專案特點又重點突出。首先從頸椎的小關節開始,嚴禁快速旋轉頸部的活動。要慢慢進行,以防有頸動脈型頸椎病的發作頭暈甚至導致跌倒。

  肩部關節是我們身體內可以做動作方向最多的關節,但生活方式和老化使得很多方向的活動退化了,因此肩部動作都要拉開到位,並停留幾秒鐘。在做上肢肌肉活動時,心率開始跳得快一點,身上開始發熱。然後腰部脊柱關節緩慢左右旋轉,接著髖關節、膝關節都分別進行旋轉牽拉。接下來是四肢和全身較大範圍和力度的活動以及整理活動。做完後全身發熱,肌肉韌帶拉開,以保證習拳中不受傷。

  第四、動作到位

  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每一個定勢動作先做到位,然後搞清楚定勢之間的過程走向。與做廣播體操不大一樣的是學習過程要長得多,前者可能只需要一週就能大致比劃的做下來。後者例如最簡單的太極拳簡化24式至少需要2個月能比劃到位就不錯,真正掌握精髓還需要長期演練。

  第五、馬步適度

  很多人中年以後開始學習太極拳,總有一部分人因為膝關節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馬步不宜過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關節不要超過足尖的高位馬步即可。還要注意足腳尖、膝、肘相對,意即膝關節與腳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關節扭曲受傷。

  第六、堅持不懈

  習練太極拳至少保證每週3~4次,最好每天一次。堅持數年必有效果。鍛鍊雖不能返老還童,但到老年後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達到的最基本的目標。

  第七、重內輕外

  李連杰的師傅吳彬原來是北京武術隊的總教頭,他有一句精闢的話“走內不走外”。

  對於那些已經掌握基本武術動作的人,要體會身心放鬆的感覺,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動作姿勢上,看起來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無論對於防身還是健體作用不大。這也是針對現在大多數打拳的健身者的忠告。

  太極拳的練習要領

  內外結合互制約

  太極講究的就是內外相結合,對於太極來講,要以內部的神就是指意念來帶動身體的運動,然後再以身體的運動而達到養神的功效。所以,神即內,體即外,兩者相結合起來,就完全達到了雙修的功效。

  沉肩墜肘若輕力

  當雙肩豎直的時候,根本不能用來練習,因此,太極的就是臂要伸展,肘要外開。當肩下沉提起的時候,稍用力,就會有氣往上。肘也是一樣的道理,前後運動,稍用力,則為內勁,帶動身體運動。

  胸前含及背拔出

  我們在看太極的時候,都發現,打太極的人,都是含胸拔背,什麼意思,就是指胸不能往前挺,而背則最好是呈弓狀,這樣,才會在挺胸時,提氣,弓背,則氣貼於背,才能達到太極的終級作用。

  綿而不斷天行健

  在看打太極的時候,發現他們軟綿綿的,這就是綿綿不斷者,即天行健,自強不息的道理。所以,打太極的時候,就要講究,綿柔而不斷,否則一斷就會息,就是滅,只有連續的過程,才不會讓人乘虛而入。

  動中求靜不散亂

  太極在打的過程中,講究動靜結合,即看似不動的時候,則在動,看似動的時候,則在靜,這就是心與身體的一種結合。即靜體非知思想動,而動體非知思想靜。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動靜中結合,才能讓太極走上更高層次。

  腰鬆胯動則膝活

  在打太極的時候,這幾個要領要記住,那就是腰要鬆,不能挺用力,胯部要成為運動軸,進行運動,而膝蓋要靈活,就是如盤手一樣。這樣,才會讓打太極的時候,做到,全身帶動三點而動。

  尾骨左右腿轉移

  尾閭就是指脊尾骨,在氣往下沉的時候,要記得,蓄了氣後,再提尾閭,然後後氣必蓄實,這個時候,則要進行左右腿重量的轉移,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這樣,就會讓滿身輕便,全身舒暢了。

  意念足而力莫發

  太極講究的就是用意念去帶動全身,絕對不是用力來帶動全身。打太級的時候,要柔,用心和腦結合起來,下發指令給身體,用意念的力量讓氣行走,從而帶動身體的運動。

  雙腿求虛實結合

  太極的最大特點就是陰陽,虛實結合。對於雙腿的力道來講,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練太級的時候,一腿用力時,另一腿就得虛,即左腿用力則為實,而此時右腿就為虛。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太極。切忌,不能雙腿都實而踩力。

  氣沉丹田順氣血

  打太極的時候,注意要把氣往自己的小腹部位走,而不是指人體的外生殖器那裡。當身體下沉,涵胸然後鬆腰,這樣氣就集於小腹部了,這個時候,再起,運動,氣往肺部走,上升的整個過程,就是順氣血的過程。

  輕落雙足妨震動

  太極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在運動過程中,落腳的時候,不管是哪一隻腳,落下來的時候,都要輕落,不能大力,否則全破壞陰陽之勢,讓身體得到震動後,導致練太級時候的前功盡棄,因為太極講究柔靜。

  上亦動則下相隨

  太極講究一個律,也就是上若動的時候,下則跟著就要動,上下要結合起來,才算是一整套的動作。足動,腰動,手動,頭動,眼神跟著動,這樣,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