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的發聲練習

  在小學音樂課中,發聲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你知道小學生髮聲練習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就和小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相關的資訊吧,希望能對你們有用!

  音樂課的發聲練習方法一

  1、歌唱啟蒙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要重視兒童唱歌的姿勢,這是培養學生唱歌必要的素質。唱歌的姿勢指:身體、頭部及歌唱時的口形是否正確。啟蒙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那些不正確的姿勢,其主要毛病是仰頭、挺胸過高、肌肉和精神過於緊張。這樣既影響發聲器官的正常活動和聲音的流暢,又不美觀。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很濃的發聲曲,藉助遊戲,寓教於樂。

  2、歌唱啟蒙的中期階段。這個時期使學生懂得正確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呼吸方法是當今廣為採用流行於世的胸腹聯合呼吸法。吸氣時空氣經由口鼻,氣管吸入肺中,胸腔隨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覺。這時,我們可多用聯想比喻,作用在發聲練習中,學生可以憑藉自己的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

  3、歌唱啟蒙的後期階段。到歌唱啟蒙的後期階段,我們的同學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這時重點要解決的就是歌唱中氣息支撐的問題了。我覺得有兩種方式較容易讓學生體會到歌唱中的氣息支撐。

  4、歌唱提高階段。經過前幾個階段的訓練,我們的同學已經能較自如地演唱一些初級階段的兒童歌曲了。這時,就需要我們運用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發聲練習曲。如,可用一些很悠長的小曲子或者歌曲中較優美的一段來發聲。例如,大家熟悉的《蒙古小夜曲》:火紅太陽下山了,牧羊姑娘回來了,小小羊兒跟著媽,有白有黑也有花,你們可曾吃飽啦?這類曲子速度較慢,呼吸很深長,字眼圓潤,有很多長音,很舒展,有助於學生擴充套件上下音域,並訓練聲音的靈活性,而且能讓學生很好地控制氣息,並能得到橫膈膜有力的支援。

  音樂課的發聲練習方法二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發聲練習曲要循序漸進,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從易到難。剛開始接受訓練時,可以安排一些閉口音,如mu為主的母音訓練,旋律線簡單、流暢,音域不易過寬,以輕聲唱法為主,讓學生通過練唱,慢慢體會和諧、柔美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再適當地加一些其他的母音,如yi等,練習音域略為寬,旋律變化可活躍、流動些。練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要抓住發聲的氣息、口型、咬字等技能的訓練。在學生對以上幾種方法掌握後,可以再增加開口音,如ma、a的訓練,而且開口音與閉口音交替進行。互融性練習,讓學生通過對比與反覆練習、體驗,牢固掌握髮聲技巧。

  音樂課的發聲練習方法三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發聲練習曲要有針對性,在課堂上選擇的發聲練習曲,應做到精挑細選,要因材施教,即對不同年齡的學生以及教材的特點做出合理的安排。例如,一年級教材《小雨沙沙》曲中有許多模唱小雨的聲音“沙沙沙”等,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結合教材設計對應的發聲練習。如,“沙沙、沙沙”練習時就要啟發學生想象下小雨時雨絲細密、柔和的特點,並把這種感覺融合到練聲中,這樣學生便會很自然地用輕柔、富有彈性的聲音唱歌,為學新歌曲奠定了基礎。

  音樂課的發聲練習方法四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發聲練習曲要有趣味性,發聲練習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如何引導學生,我想“趣味性”對學生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這就要靠教師用開放的手法來組織訓練。我們也可運用多媒體課來輔助發聲練習,例如《森林中的回聲》,教師可以給學生放短片,讓學生聽5—— 5——∣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在初步練習唱的基礎上學強弱。為了激發學生髮聲的興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不同體態、動作形象地表現回聲的歌唱效果,如“呼喚”的體態語,回聲部分用側耳聆聽的體態語。這樣學生就會活躍起來,並且把發聲作為一件很有趣的活動進行,並掌握的也快而活。只要教師用心去鑽研,就會把枯燥的發聲練習變成有趣的遊戲,在課堂上倍受學生的歡迎。通過科學的發聲訓練,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同時也是對演唱歌曲的一種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美妙的歌聲伴隨學生成長,使每一節音樂課變得更科學、更精彩。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