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指導範文兩篇

  就業指導,指的是預測要求就業的勞動力資源,社會需求量,彙集、傳遞就業資訊,培養勞動技能,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推薦、介紹、組織招聘等與就業有關的綜合性社會諮詢、服務活動。下面是兩篇大學生就業指導,歡迎閱讀。

  大學生就業指導一:

  一、名詞解釋

  1、職業錨:又稱職業繫留點,實際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是所圍繞的中心,是指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

  2、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的個根本素質,是一個合格職業人的必須條件。它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還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優秀品質。

  3、休息休假權:是指勞動者在法律規定的工作時間以外進行休息和修養的權利。

  4、勞動報酬權:是指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律關係。履行勞動義務,由用人單位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及勞動力價值支付報酬的權利。

  5、勞動保護權:也稱為職業安全衛生權,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應該得到用人單位的保障,以防止其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權利。

  二、簡答題

  1、大學生畢業後的選擇主要有哪些?評分標準:缺少一點扣除1分

  答:大學生畢業後的選擇主要有即時就業、延時就業、自主創業、志願服務西部、立志服務基層、提高學歷層次、出國留學等多種途徑。呈現多元化趨勢。

  2、大學生擇業前應作的心理準備和求職材料有哪些?

  答:1、大學生擇業前應作的心理準備有:“雙向選擇”的心理準備,對就業政策導向的心理準備,不同用人單位或者相似的用人單位對人才評價標準不一的心理準備,面對多重選擇陷入兩難境地的心理準備,對照品中客觀存在?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緩俠硐窒蟮男睦磣急福?染鴕翟讜褚檔男睦磣急福?、應準備的求職材料有:個人簡歷,學校推薦表,求職自薦信,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單,各種證書影印件,參加社會實踐、學習的鑑定材料,科研成果證明及發表的文章,推薦信等。

  3、勞動合同應該具備哪些條款?

  答:勞動合同應該具備以下條款:勞動合同的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的終止條件。

  4、畢業生收集就業資訊的內容和渠道有哪些?

  答:就業資訊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就業政策。它包括瞭解國家就業方針、原則和政策、相關就業法律法規、地方用人政策、學校的相關規定等。二是就業方法。要了解就業體制,知曉畢業生就業是國家、地方及學校的哪些部門和機構來負責的,同時要明確就業範圍和程式。三是供求資訊。包括國家政治經濟建設的方針、任務和發展戰略、產業與職業的分類與結構、畢業生的供求形勢、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發展方向、適用範圍及對口單位的情況,用人單位的相關資訊等。

  就業資訊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各級政府,社會就業機構,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主管部門,目標企業,大眾傳播媒介,人才市場,校園宣講會和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校企合作單位,人脈關係,網路媒體。

  5、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常見的陷阱有哪些?

  答:1、巧立名目,收取費用;2、假借適用,榨取人力;3、招聘為名,竊取成果;4、偷樑換柱,剋扣工資。

  6、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當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尋求維權的途徑有哪些?

  答:畢業生在自身權益遭受侵犯時,尋求救助和維權的途徑有以下幾種:1、學校與用人單位協商;2、向勞動部門舉報;3、勞動爭議仲裁或訴訟;4、藉助新聞媒體。

  7、創業者應培養怎樣的船業心理品質?

  答:1、基於客觀認識自我的自信;2、基於認同他人的合作精神;3、愉悅、樂觀的情緒和情感;4、鑑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5、果斷、勇敢、敏捷的行動。

  8、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通常包括哪些內容?

  答:1、摘要;2、公司介紹;3、技術研究與開發;4、產品或服務;5、管理團隊;6、市場與競爭分析;7、生產經營計劃;8、財務規劃;9、風險因素;10、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

  三、論述題

  1、簽訂就業合同的基本程式有哪些?

  答:畢業生參加雙向選擇活動,待單位確定後,畢業生憑藉推薦表回執或單位接收函換取“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協議書一律以原件為準,影印無效。簽訂畢業生三方協議書的基本程式如下:

  第一、畢業生獲得用人單位的書面接收函;

  第二、畢業生到所在學校領取全國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協議書;

  第三、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署就業協議,並在就業協議書上簽名蓋章,用人單位應在協議書上註明可以接受畢業生檔案的名稱和地址;

  第四、畢業生所在學校簽署就業協議;

  第五、學校簽完就業協議書以後,畢業生’用人單位、學生本人各留一份協議書,畢業生本人本人把用人單位應持的一份就業協議書轉交用人單位。

  二、如何分析職業環境,瞭解社會、行業、企業以及崗位發展趨勢?

  答:分析職業環境,主要有四個維度,分別是巨集觀的社會環境分析,中觀的行業環境分析和企業環境分析,以及微觀的崗位環境分析。

  社會環境分析包括:1、經濟環境分析,涵蓋經濟形勢、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收入水平,經濟發展水平;2、政治法律法規環境分析,涵蓋政治環境,法律環境;3、文化環境;4、價值觀念。

  行業環境分析包括:1、行業的內涵與外延;2、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3、行業人才需求狀況;4、行業的社會評價與社會聲望;5、行業代表人物;6、行業規範及標準;7、行業知名企業名錄。

  企業環境分析包括:1、企業的基本狀況;2、企業的發展目標;3、企業文化;4、企業人力資源狀況;5、企業福利薪酬。

  崗位環境分析:1、崗位工作的內容是什麼;2、崗位責任人是誰;3、工作崗位的及工作環境條件;4、崗位操作規範及操作守則;5、崗位職責與任職資格;6、與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關係要求。

  為了收集這些用於崗位分析的資訊,一般採用訪談法、觀察法、關鍵事件法、工作日誌法等。

  四、案例分析

  1、請你結合以上案例,總結出撰寫求職簡歷的技巧,並分析成功面試應掌握的原則和技巧是什麼?

  答:撰寫求職簡歷的技巧應由以下幾點:

  1、揚長避短,強調優勢,精心設計,不要簡單的提筆就寫,需要審視自我,瞭解單位,明白應聘的崗位和單位的需要,可以強調社會活動經驗和教育背景,但要有一丁點順序;

  2、簡歷一定要“量身定做”,有的放矢,針對職位,要強調你有哪些技能,能力,特別經歷,針對要應聘 的單位,職位,要強調哪些技能,能力,資質,成就能夠滿足單位的需要,能為單位帶來利益,重點強調某項技能。

  3、簡潔精練,一頁足矣。要想將自己順利推銷出去,就要學會投其所好,寫簡歷事不要浪費大量的財力物力,要用自己的語言和經歷,寫出人力資源經歷最喜歡的簡歷來。9分

  成功面試的六大原則:

  1、我是公司的寶貴資產;2、明確的人生目標;3、與同事,團體合作的能力;4、強烈的工作意願;5、掌握誠懇原則;6、平等對話原則;3分

  成功面試應掌握的技巧:

  1、面試前要注意修飾自己的儀表,穿著打扮與年齡身份個性相協調,與應聘的職業相一致:

  2、面試前要提前15分鐘到達,這時還要帶一份報紙,一本書或雜誌,可也在等候時翻閱,也要多帶一些有關的資料和有助於談話的資料,這些有助於消除面試前的緊張情緒;

  3、面試過程中儘量保持美好的面部表情,自信的微笑會給面試官以自然向上的感覺,再談工資之前要了解市場行情,慎開金口;

  4、面試過程中,自我介紹時,要突出自我優勢,有論有據。回答問題事,注意技巧,不要讓面試官感受到壓力;

  5、在一次面試結束後,則要注意調節自己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第二家單位的面試,不應該放棄其他的面試機會,並不斷地總結經驗。

  2、請你幫李剛同學分析,他究竟該如何選擇?

  答:溝通和交流是一項不可或缺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更多的考驗和鍛鍊。但是。也不能把專項能力鍛鍊和生涯職業決策混為一談,否則就是以偏概全了,這就是李剛困惑的根源。李剛的潛意識片面認為,溝通和交流及時社會性傾向,如果選擇研究型工作,則會犧牲溝通和交流。自己心有不甘;如果選擇社會性工作,多做溝通和交流,自己又感覺害怕,只是他認知上的誤區。研究性工作並不意味著杜絕溝通和交流,相反,沒有充分的溝通和交流,難以做好工作,社會性工作也並不意味著只有溝通和交流,它只是做好工作的前提。9.5分

  職業測評只是自我認知的工具,它絕不是自我認知的終極評價標準。所謂“社會,研究,技能,企業型”只是個人性格中的一種傾向,這種傾向能否與現實中的真實的你保持一致,還會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絕不是可以以此作為指引人生的座標,為自己的發展設定了條條框框。6.5分

  李剛之所以迷茫,在於興趣,職業和事業之間反覆不定。職業測評可以有效的幫助你瞭解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職業傾向,但是最終需要你在綜合各種因素後的決策和行動,否則就是紙上談兵了。

  大學生就業指導二:

  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從以下資料可看出,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以下是一篇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其分析很有意義,希望能為各位提供一些就業指導。

  這兩年畢業生人數仍有較大增長,面對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現實,畢業生們要同富有工作經驗的下崗工人、勞動力價格低廉的農村富餘人口進行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對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表明,有幾個很明顯的特點:

  一、供需差: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2001年至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

  二、選材刁:應屆生就業不吃香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全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三、專業同: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

  四、假招聘: 有效招聘資訊數量減少 。一些企業利用當前大學生供過於求的形勢,推出假招聘,先給出誘人的待遇條件,然後以培訓等名義收取費用,再以試用不合格等理由辭退學生。大學生就業的招聘資訊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實用的資訊並不多,大學生獲取真實有效的資訊少,導致就業難。

  五、薪酬低:關於大學生薪酬期望值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的本科畢業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據有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月薪的市場值平均為1600~1700元/月,畢業生的期望值顯然高出社會現實水準,也導致部分大學生“有業不就”。

  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有所減弱。各級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減員增效,國有單位這些傳統的就業領域對畢業生的需求沒有明顯增加,而且還相對萎縮;

  其次是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06年是擴招後第一個就業高峰,畢業生的數量比往年明顯增加,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社會需求量與實際畢業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三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地增加,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畢業生的就業,將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再次是結構性就業不足,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程度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專業、不同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存在很大的差距;畢業生向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趨勢相當明顯;,我們相當部分高校畢業生仍抱著進國家大學讀書,要解決戶口和幹部身份問題,進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最有保障的觀念。

  最後,來自農村的學生、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處於不利地位。根據有關調查顯示,來自農村的畢業生的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低%。

  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就業前如何選擇職業,要根據自身的個性特徵來決定。氣質和性格往往對人選擇職業和事業成功有很大影響。全面瞭解自己的心理特點是選擇職業的重要前提;興趣是愛好的推動者,愛好是興趣的實行者。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往往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這就更需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

  2.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在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夠及時完成角色轉換。

  對自己充分的瞭解,是每一個求職者進行職場定位的依據與前提,而大學生在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時,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瞭解自己。

  大學生應如何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要遵循“開闊眼界、面對現實、正確定位”的原則。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援。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