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功的教案

  初中物理課本中功的一課教學很重要,關於功的教案是哪些內容呢?下面小編分享了設計,供你參考

  初中物理教案:功

  教學目標

  1. 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 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並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 知道功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學工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槓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裡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思考並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二 、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於“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裡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例項,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例項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接下來看老師這裡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槓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槓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麼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麼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麼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裡規定,功等於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資料,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下,設計實驗方案,並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佈置作業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課的評估與交流。

  課後小結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初中物理功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分類和應用。難點是對瞬時功率的理解。

  以前講課的時候就是照本宣科,書上怎麼說就怎麼講,由功和力、位移的關係,由位移和速度、時間的關係,來得到功率和速度的關係,感覺還挺順暢。現在細細想來,那樣太淺顯,只是純粹的理論推導,缺乏從理解其含義的層面上去尋找物理量之間的關係。為了讓學生會區分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就說平均功率對應一段時間間隔,粗略地描述做功的快慢;而瞬時功率對應某個時刻,能精確地描述做功的快慢。

  有學生問到,力做功要有位移,而發生一段位移必須要經歷一段時間,而瞬時速度對應的是某個時刻,哪來做功,那就更談不上做功快慢了。細細想來,是因為講瞬時功率時沒有滲透極限思想。由 可知,當 很短時,求出來的功率就是瞬時功率。而 很短時, 就是瞬時速度,此時 ,其中v為瞬時速度時,求出來的功率即為瞬時功率。瞬時速度能精確的描述運動的快慢,那麼瞬時功率也能精確的描述做功快慢。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