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與結果相關作文20篇

過程與結果 篇1

國三作文 ,816字

成功的花,人們只敬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她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如今社會上有許多成功人士,人們只注重他們成功的結果與經驗。比喻人們會問:你現在生活的如何?你成功的經驗是什麼?然後他們又會講給他們的子女,說成功有多麼好。可是,他們卻忽視了換來成功的汗水是多麼可貴啊!

現在,人們便問;到底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

當你登山的時候,你會時不時眺望遠方,回味自己“爬”上來的不易,你也會鼓勵自己繼續向上,因為你的目標是“一覽眾山小”。當你爬上山頂的時候,看到群峰疊起,你固然欣喜若狂。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是怎麼攀登至山頂峰的?

沒有過程,哪來結果?結果是過程決定的,你越努力結果越好,要知道結果的好壞與努力的程度成正比。成功沒有捷徑可走,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天才,因此只要付出汗水才能獲得好的結果。沒有過程,哪來結果?結果是過程決定的,你越努力結果越好,要知道結果的好壞與努力的程度成正比。成功沒有捷徑可走,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天才,因此只要付出汗水才能獲得好的結果。在做每一件事之前,我們也許會思考做這件事有什麼好處,結果會如何,而陷入了迷茫裡尚不自知。人們彷徨在時間的長河前,因為他們不知道結果。“做了就別考慮結果!”這句話是我從一本武俠小說中學到的。對啊,做任何事之前不應該想著結果是什麼,不應該只看到自己能收穫到什麼,也不要後悔曾經做過的事。即便失敗,至少那還是夢。

人生就像一列不斷向前駛去的火車,你不知道你從何處來,也不知道該駛向何處。每個人都有一個座位,在你還沒有到站前,還不如欣賞欣賞窗外的風景呢!因為如果不懂得享受過程,那麼結果也只能是一片空白。

令人擔憂的是現實中有太多太多的“無知者”他們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熟不知,我們唯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階梯,方能擁抱成功。成功沒有捷徑,所以美在過程,而非結果!

過程比結果重要 篇2

高三作文 ,1359字

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眾說紛紜。

我認為,過程的意義遠遠大於結果。道理很簡單:任何事都有過程,而未必所有事都有結果。

當然,這麼說你肯定還不能接受,那麼我就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論證它。

從思想認識上來說,做事情要註定過程更重要。有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謀事即為過程,成事即為結果。它已經告訴我們,人所應該做的只是去謀事,人的責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這個過程。通過過程,獲取經驗。

從客觀事實上分析,做事情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做一件事同樣都成功的人,我們更尊重那些經過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會看不起在過程中用卑鄙手段達到目的的人,為什麼他們做事有同樣的結果卻得不到同樣的認可呢?做一件事同樣失敗的人,我們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項羽,楚漢之爭,他終以失敗告終,但他在世人的眼中永遠是一位英雄。為什麼同樣是失敗的結果,卻有著大相徑庭的後人評說呢?正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不看結果看過程。我們的奮鬥只在於拼搏的過程。只要盡為己所能,就夠了。結果真的無所謂。

過程有其單獨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沒有過程的結果是毫無意義的。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快的事情要數光電效應了,這幾乎瞬間就能產生的結果,也需要經過0。9秒,沒有這0。9秒,不會有任何現象產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過程的不可替代性和結果對其的依賴性足以證明過程的重要性了。反之,結果只是過程中或然的一個點,而非必然。想必大家都熟悉下面的故事,有個人吃了九個饅頭還沒飽,吃了第十個後飽了,他就認為吃第十個就能飽,所以他只肯付第十個饅頭的錢,若真認為結果重要,那豈不是贊同此人的言論嗎?

有些人似乎將結果與人生目標畫上了等號,好象注重過程大於結果,就是沒有遠大的人生目標一樣,我們暫且縱容他們的假設,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人活著,何必那麼累呢?當我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又怎麼樣?這一個結果可能是下一個過程的開端,或者說它本身就包含於生命的過程之中,而重要的是我們體驗了奮鬥的艱辛,體驗了努力拼搏後成功的喜悅,這就足夠了。這樣說,並不意味著結果不重要,結果可以是某一時期內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它可以是旗幟,可以是號角,但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趁著年輕,儘可能的去體驗多姿多彩的人生,體驗是一種過程,生命是一種過程。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為了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其實實現自我價值的精彩更多的體現在過程中。自我價值的實現,結果只是一個分數牌,而精彩大多在過程中體現,我們在困難面前的每一次堅強努力,每一滴飽滿的汗水,都展現了我們的精彩,雄鷹搏擊長空的快樂,白鯊暢遊海底的愉悅,海燕翱翔天際的英姿,飛蛾撲火的義無返顧,無不在過程中體現,為什麼影迷不會錯過每一集電視劇而只是去看結局呢?為什麼球迷不會放棄每一節比賽而去看比分呢?因為精彩更多的體現在過程中。

結果作為過程的附屬品,只能體現過程的價值,過程本身卻實現著自我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結果只是一個符號,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在潛能的開發,對社會的貢獻,無不在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是伴隨過程而實現的,過程的終結也意味著自我價值實現的結束,並且過程執行的方向和深度直接決定了自我價值實現的程度。

眼前的我們,就應該珍惜學習的過程,享受奮鬥的過程,這樣,你才可能在結果的那一點上取得成功,然後繼續下一個過程。

努力與結果 篇3

高二作文 ,715字

多年前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做什麼事都別太注重結果,應該享受這事的過程。”時至今日,我似乎略略懂得了一些這句話的道理。就如同兩位同樣出色的競爭者必定有一方淪為失敗者,但我們能否認他的出色,否認他對所追求的目標而作出的努力與付出嗎?不能!

於是我便開始認識到,能否實現理想是一回事,是否為所追之夢作出不懈努力又是另一回事。倘若付出之後仍舊失敗,這也是值得人們尊重和肯定的,他也能無悔。

王安石在遊覽華山時,深入後洞,後因沒堅持己志而不得觀奇景,不禁後悔感慨地想到:“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的,那就可以沒有悔恨的了。不僅於己無悔,那努力也是值得尊重的。正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追求,而每個人也可能失敗,可我們也不能擔心可能失敗而不去拼搏,那註定是碌碌無為的一生。況且在每個人的道路上總會有許多收穫,會認識志同道合者,有你的老師,懂得身邊人的珍貴……所以每個人努力之後或許不會如人所願,但付出總是無悔的。

貝爾和西門子發明電話之時,互不相識的兩人都在同時研究電話,但終因貝爾提前兩個小時申請專利,名聲頓起。可當我們說起電話的發明者時,我們仍不忘還有一個西門子。這是人們對他所作出努力的尊敬。對於成功,人們往往更尊敬他的付出與努力。我們為何敬佩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因為他們的理論對科學的重大突破,還是他們發明的東西造福了人類?不全是因此,還有他們所作的努力。於是我們敬佩努力的人,他們的付出讓人為之側目。

生活與學習莫不如此,這可以涵蓋任何職業,任何人,任何事。從害怕失敗起就已經輸了。於我們而言,我想我們不應畏懼失敗,而應畏懼沒有對所追之夢而努力。至少付出是值得肯定的。

實踐與結果 篇4

高二作文 ,657字

美國總統林肯通過他幼年時和父親的“石頭與山頭”的經歷向世人們證明了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實踐,一切的猜想與理論都是紙上談兵,毫無作用。

我國古代哲學家劉向曾經說過“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並且西方的哲學家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說明實踐的重要性,例如古波斯薩迪說的“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釀蜜。”還有許許多多的名人都是知道實踐的重要性。

之前,蕃茄原產於南美洲的祕魯,當時它生長在叢林中,當地人都認為它是一種劇毒植物,稱之為“狼桃。”十六世紀,英國俄羅達拉里公爵把它帶回國,獻給伊麗莎白女王,但只限於觀賞。十八世紀,法國有一位畫家決定嘗一嘗“狼桃”的滋味,他吃下一口後感到酸甜可口,但一想到有毒,不免心驚肉跳,於是吃完之後直挺挺地躺著等死。但畫家吃完之後沒有感覺到身體不適,反而覺得胃口大增。從此蕃茄不但成為了重要的蔬果,還成為了開胃食品。如果沒有這位法國畫家的勇於實踐,可能直到現在人們都認為它是一種劇毒食品,無人享用。

在舊時,人們總是相信“地方說”,而麥哲倫和他的小夥伴們都認為地球是圓的,提出了“地圓說”這一觀點,並且用了多年的航海旅行來證實了這一說法,讓當時的人們不由得為之震驚。如果沒有麥哲倫和他的夥伴們的實踐,說不定現在地理書上的地球都是是方方正正的。

所以,我們在提出了某個理論時就要去通過實踐來證明它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要為自己感到驕傲,錯誤也不要灰心,加以改正,相信自己。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實踐,就沒有成功。今天的我們要感謝那些勇於實踐的人們,向他們的勇氣致敬。

角度與結果 篇5

高二作文 ,962字

一位畫家將自己的心血之作放在街上,分兩次請路人分別標出欠佳處和妙處。兩次要求不同,結果卻驚人的相似——畫上標滿了記號,只是評價由指責變為了讚美。對同一幅畫的同一處評價不同,正是大家評判標準不同的表現。

當畫家請人們標出欠佳處時,人們往往會先入為主,認為這幅畫滿是不足,眼光也就隨之挑剔起來,而後便開始一個接一個地挑毛病。漸漸的,畫上便佈滿了標記。反之亦然,當人們著眼於畫上的妙處時,入眼盡是美好,些許的不足便被忽略了——有時甚至連不足也是可愛的,不刻意的。

古人云:“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倘若深思不難發現,評判結果的不同,正是因為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正如波蘭作家波斯特·海瑟所說:“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總是苛刻的,卻常常對不那麼美好的事物給予寬容。”當人們站在批判者的角度時,對“好”的標準就會提高,不好是不好,不夠好也是不好。如此一來,作品中的“好”便寥寥無幾了。而當人們站在鼓勵者的角度時,對“好”的標準就會降低,好是很好,不夠好是很有提升空間,實在無甚可說時也還能誇一句很努力。

誠然,收穫他人的讚譽是作品價值的體現。然而,歷史所銘記的,永遠不只會是他人評價時的金玉良言,而作品本身散發出的不朽的藝術價值與魅力,方才似亙古長存的熠熠星辰,在人類精神長空中璀璨生輝。

再者,畫家將畫作放在大街上收穫的評價是隨機的,這些評價來自不同的過路人,而他們的審美標準亦是不同的,所以同一處會得到好和不好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但這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因為審美是主觀且私人的,是每個人世界觀的一部分,它必然呈現出不統一性。正是因為各人審美的不同,才使事物的評價變得多維化,變得具有廣泛的參考價值。

多元而又精彩的世界離不開人們多維度的看法。畫家的藝術生涯是如此,個人的進步何嘗不是如此,縱使讚譽的聲音再過悅耳,缺少了不同聲音的探討,怎能有更長遠的發展?伏爾泰擲地有聲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說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嗎?因此,我們應懷有包容的態度,擁抱世界的豐富多彩,擁抱或好或壞的評價,從中汲取進步的能量。

選擇與結果 篇6

國一作文 ,949字

人的一生有許多岔路,但對每個人來說,只能有一個選擇,而且一旦選擇了就只有一個結果。所以我們要慎重選擇,沉著冷靜的對待選擇的結果,既然選擇了,就應該有信心面對它,即使做不到的事,也有可能會發生奇蹟。

我就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有一天,媽媽去朋友家,下午兩三點才回來,讓我在家裡。媽媽走的時候給我留了20元錢,讓我早上起來買點豆漿、饅頭和袋裝鹹菜作為早飯。可是我把全部的錢買成了零食,並且吃得不亦樂乎,我心裡想:零食多好吃,幹嘛還要我買饅頭吃?就這樣,我一邊想著,一邊抱回一大堆零食吃了個沒玩沒了。吃完零食,我看了一下鬧鐘,才早上七點多,我覺得沒事幹,就出去找夥伴玩去了。

零食就是零食,就是不耐飽,現在才上午十一點半,我就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了,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呀!“嗚嗚--”我坐在院子裡哭了起來。

隔壁的阿姨聽見了我的哭聲,跑過來問我:“你怎麼了?”我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她。阿姨對我說:“你這個小鬼呀,這回嚐到了苦頭了吧!走,去阿姨家吃飯,我今天剛好做了好吃的。”於是,我就跟著阿姨去了她家。

到了阿姨家,看見桌上的飯和菜,覺得什麼都香,連往日不愛吃的菠菜此時覺得都很誘人。

“快坐下,還站在那兒幹嘛!”我答應著坐了下來。阿姨端起飯碗,給裡面夾了好多菜,遞到我手裡,說:“快吃吧,別餓壞了。”我接過飯碗,就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今天的飯菜真香呀!不到10分鐘我已吃了一多半飯了,這時媽媽回來了,看到我在阿姨家吃飯就問:“你把錢丟了嗎?我又一遍複述著過程,便向媽媽承認了錯誤。然後媽媽就說:“吃一塹,長一智,只要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我還會再相信你的,希望你從這件事中能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阿姨也說:“是啊!以後不能再亂花錢了。”我說了聲:“哦!”就跑了。隨即寫了一張檢討,粘在牆上,讓它勉勵我不再犯那種錯誤。

同學們,通過這件小事我想你們已經認識到選擇了錯誤的選項和所帶來的結果了吧!希望大家三思而後行,在選擇前能預料到結果是怎樣的,所以選擇就意味著承擔,你要擔得起你所做的選擇。

選擇與結果 篇7

國二作文 ,841字

人生就像是一座迷宮,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而命運也不過是各種各樣選擇之後的結果而已,所以,選擇不同,結果就不同。

當年楚國的屈原,一腔的熱血,心中的遠大抱負。卻在衰落的楚國得不到認可,反而被汙衊。他選擇了投江自盡,將自己滿腔的愛國抱負,投入冰冷的江水,任它失溫死去,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而楚國的君王——勾踐,他被吳王打敗,被俘的越王卻沒有自暴自棄或一死了之。他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在艱苦的環境中挺過,最終東山再起,恢復了越國,一舉滅了吳國。

同樣的失意卻因為不同的選擇,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如果屈原不選擇投江自盡,也許楚國就不會滅亡。

魯迅和老舍也是這樣,魯迅和老舍面對黑暗的社會,魯迅選擇了用筆來抨擊當時的黑暗社會,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來喚醒麻木的國人。老舍則在文革的壓力下選擇了自盡。

不同的選擇,出現了不同的結果,也許老舍如果不自盡,他會留下更多的作品讓我們欣賞。

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社會,抑或為民族。在我們的生命中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一個善於選擇的人,就會正確的把握機會,反之,就與目標失之交臂。我們的選擇正確與否,決定時間的成敗甚至民族的興衰存亡。人生要經歷挫折,面對選擇,誰也無法迴避,既然必須選擇,那麼就必然有所堅持,有所忍耐。

有選擇就有得失、喜憂、對錯;有選擇就有無奈、衝動。然而選擇無非兩種,選擇堅持或放棄。放棄是最容易地選擇。就像我們早起晚睡的學習生活,也在不久面臨升學和高考,說放棄的人有那麼多,萬馬齊過獨木橋,說放棄立馬就會前功盡棄。而堅持的人用頑強的意志去拼搏,選擇堅持,義無反顧,最終取得成功。差距就在不同的選擇。所以面對困難,不應該逃避,灰心放棄,唯有面對,堅持,拿出勇氣、希望面對。

用心去選擇吧,不要那麼容易就想放棄。為個人、為國家、為民族而堅持,為集體的利益而付出。在必要的時刻犧牲個人的利益,而不是逃避放棄,那是弱者。真正的強者會用堅持迎來勝利的結果。

結果比過程重要 篇8

高三作文 ,1250字

過程是那長長的路途,而結果才是千辛萬苦要到達的終點站;過程是那信徒的一個個腳印,而結果才是他們最終要到達的聖殿;過程是那一級級周而復始的臺階,而過程才是最後到達的頂峰。

試想,倘若沒有了結果,那過程就像嚼爛了的甘蔗渣,沒有絲毫意義可言。

結果比過程更有力量。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桑迪亞哥就是為了“捕魚”這一結果才出海,造就了一位“硬漢”;魯迅為了“拯救國人”這一結果才棄醫從文,寫出了《阿Q正傳》《藥》《風波》等曠世名篇,從而被譽為“民族魂”;周恩來總理就是為了“中華之崛起”的結果,才奮發圖強,成為了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正如黑格爾所言:“假如一個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駛向何方,那麼它的航行將會是痛苦並徒勞的。”

如果過程真的那麼重要,那會有什麼“黑色七月”,只用短短數個小時,宣判一個學子十年的寒窗?過程誠可貴,結果價更高。文憑與知識都是學習過程的結果,所以結果更重要。

一個律師他打官司如果不是為了幫當事人討個說法這一結果,難道是為了感受論辯的快感嗎?一個醫生他畢生的追求如果不是治癒患者,救死扶傷這一結果,難道是為了體味庖丁解牛,遊刃有餘的樂趣嗎?一個消防員如果不是為了撲滅大火才在火海中穿梭難道是為了感受撲火過程中的驚險和刺激嗎?

結果比過程更有影響。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書深深影響了美國曆史,世界歷史。當時正值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分合的關鍵時刻,《湯姆叔叔的小屋》比任何軍令和政府檔案產生的作用都更有力。後來這部小說漂洋過海,風暴般的影響了拉丁美洲的黑奴解放,甚至促使了早期中國先進人士的覺醒,總之它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我們可以設想,倘若沒有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她辛勤勞動的這一結果,她一個柔弱女子,為黑奴而戰的過程,如今還有誰會記起?

結果比過程更有作用。沃森和克里克經過研究,發現並揭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應用他們的結果,我們可以解釋DNA精確複製轉錄,以及其內部種種問題。而他們研究的過程能起到結果的作用嗎?我們在體育比賽中大聲呼喊“重在參與”,試想難道這參與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人是社會的一部分,自我實現同樣離不開社會而單獨存在,滴水不融入海洋,只能是被日光所蒸發;大雁脫離群體,也只能發出哀鳴,我們說自我實現便是要看他對社會的貢獻,而結果正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動機與原動力,正是為了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才能夠廢寢忘食的去努力。人是社會中人,衡量一個人是否自我實現的根本表現不在於過程體驗而在於社會貢獻,有了社會貢獻才能談人的尊嚴,社會貢獻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司馬遷如果沒有《史記》,那麼他如何成為史家第一人?愛因斯坦如果沒有相對論,他又怎麼成為20實際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呢?

往往都是失敗了之後才會說注重的是過程,其實結果就是證明了很多東西了。失敗了,能證明你的方法或途徑發生了錯誤;成功了,說明你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亦或是你的方法適合你。注重過程—只是我們掩耳盜鈴的自我安慰罷了。

所以,我認為結果比過程重要。

結果比過程重要 篇9

高一作文 ,908字

韓寒說“當排場比用場大,再多的努力也會適得其反。”而我想說:“當結果比過程更重要,再多的汗水都會化為烏有。”像從鋼索上掉下來的華倫達,如果他只在過程中付出,而不在意結果,就一定不會失誤身亡。

夢想尋找踏實行走的人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亞軍帕爾哈提,是最獨特聲音的擁有者,第一場他就征服所有導師為他轉身,當汪峰問及“你的夢想是什麼”時,他的“我沒有夢想”驚詫了所有人。但隨後,他說“我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做問心無愧的事,該來的一切都會來,包括夢想。”我釋然,他並不在意結果的好壞,只是努力的、認真的完善過程的每一步。但是,誠然,若過程完美,結果又會差到哪兒去呢?夢想只尋找踏實行走的人。

有付出的過程都會有個結局

著名主持人董卿以她清新明麗的主持人形象,榮登“央視一姐”的寶座,但其一開始只是一個不知名電視臺的小支援人而已,她實言,“我從沒想過得到一個怎樣的結果,我只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而已。”話雖如此,她從一個小電臺來到央視,過程中的努力可想而知。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知道從我家來到機場要幾分鐘時間”,但她根本不在意,她只是堅持走了八年而已。所以,有付出的故事都會有個結局,美好的。

低頭作畫仰望星空的人

凡高永遠都不會想到他的作品會以13個億的天價在他死後被賣出。一個有嚴重抑鬱症的人,無法向別人宣洩的情感就通過美術作品去表現,他的向日葵,他的自畫像,他的星空……他像一個孩子,在前行的路中迷失,忘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但也同時發現了另一處美麗的風景。在過程中一幅幅的不及成果的練習,才使得畫作中不夾雜一點點利益的雜質,愈發純淨美麗。認真作畫,關注過程的人,一定也會得到浩瀚星空的垂青。

它們都放棄去跪求別人眼中的結果;他們一言不發的行走在自己的路上,默默無聞,堅定支援;他們不去向光輝的舞臺,而踏實的在過程中積累。所以,他們在前行的過程中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順便,摘走了早就栽在路上成熟的果實。

成長過程中的快樂與煩惱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16字

成長是快樂的。小時候受傷了,父母會幫你包紮;闖禍了,父母會幫你頂著;吵架了,父母會幫你道歉……總之就是無憂無慮樂淘淘。

成長也是煩惱的。小時候不懂事,可以“闖蕩江湖”,現在卻被“禁錮”在“書叢”中;小時候什麼也不用擔心,但是長大了,又要擔心成績,還要擔心有沒有得罪了什麼人。

但是,成長的煩惱算什麼呢?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那時,頭暈暈的,感覺世界都在轉,整個人都熱乎乎的,好不舒服。我在那撒嬌、哭泣,可是媽媽告訴我要學會承受,不能動不動就哭鼻子,我已不是從前的小孩。這時,我覺得成長很煩惱,因為不可以隨心所欲地發洩自己的情緒。

可是後來,我的想法又改變了。因為媽媽說完就忙前忙後地照顧我,而且大家知道我生病後,紛紛給我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並且送來了關懷,讓我沉浸在愛的海洋中。原來,愛是不會隨著成長而減少的。

成長是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駛在波面上。有時風平浪靜,有時也會遇到洶湧澎湃的海浪。成長有一定的煩惱,但是有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