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靈仙

藥材名稱:鐵扁擔

名稱出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概況

異名:蝴蝶花(《祕傳花鏡》)。

基源:為鳶尾科鳶尾屬植物蝴蝶花的乾燥全草及根莖。

原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Thunb.(l.chinensis Curt.;1.fimbriata Vent.),又名日本鳶尾(中國植物學雜誌),開喉箭、蘭花草、扁竹、劍刀草(湖南),豆豉草、豆豉葉(貴州、四川),扁擔葉、扁竹根(四川),鐵豆柴(貴州),鐵扁擔(上海),燕子花、藍花鉸箭、紫燕(浙江)。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分為較直立的粗根莖和纖細的橫走根莖。直立的根莖扁圓形,具多數較短的節間,棕褐色;橫走的根莖節間長,黃白色。葉基生,暗綠色,近地面處帶紅紫色,劍形,長25~60cm,寬1.5~3cm,無明顯的中脈。花莖直立,高於葉片,頂生稀疏總狀聚傘花序,分枝5~12個,與苞片等長;苞片葉狀,3~5枚,其中含2~4朵花;花淡藍色或藍紫色,直徑4.5~5cm,花被管明顯,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邊緣波狀,有細齒裂,中脈上有隆起的黃色雞冠狀附屬物,內花被裂片橢圓形,爪部楔形,邊緣有細齒裂;雄蕊花葯長橢圓形,頂端無喙,6條縱肋明顯,成熟時自頂端開裂至中部。種子黑褐色,為不規則的多面體。花期3~4月,果期5~6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6卷.第1分冊.178頁.圖版57.1-3)

生境與分佈:在雲貴高原一帶生於海拔1200~3300m處,常見於林緣、疏林下、溝谷溼地或山坡草地。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挖根莖,洗淨,切片,晒乾。

藥性

性味:苦,寒。 ①《四川中藥志》:“涼,辛、辣。有小毒。” ②《貴州草藥》:“涼,苦、微澀。” ③《上海常用中草藥》:“苦,寒。”

功效:消食,殺蟲,清熱,通便。

主治:食積腹痛,蛔蟲腹痛,牙痛,喉蛾,大便不通。 ①《分類草藥性》:“治食積,消飽脹,噙蛾子,並治跌打損傷。” ②《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固脫,殺蟲。” ③《上海常用中草藥》:“鮮根瀉下通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四川中藥志》:“治小兒食積飽脹:扁竹根、魚鰍串根、五穀根、卷子根、石氣柑、雞屎藤、絳耳木根、車前草。水煎服。” ②《四川中藥志》:“治食積、氣積及血積:扁竹根、臭草根、打碗子根、絳耳木子、劉寄奴。研粉酒服。” ③《貴州草藥》:“治臌脹:扁竹根30g,煨水服;或用鮮根3g,切細,米湯吞服。” ④《貴州草藥》:“治蛔蟲積痛:扁竹根、川穀根各15g,水案板(全草)、苦楝皮各9g,煨水服。” ⑤《上海常用中草藥》:“治便祕:鐵扁擔鮮根9~12g。洗淨,打碎或切碎,吞服。一般約1小時即瀉,或略有腹痛。不可多服。” ⑥《貴州草藥》:“治子宮脫垂:扁竹根60g。搗絨炒熱,包患處。” ⑦《貴州草藥》:“治年久瘧疾:扁竹根9~15g。煨水衝少量酒服。”

食療:《貴州草藥》:“治牙痛(火痛):扁竹根15g。煮綠殼鴨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