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汝為(1901~1983)

[拼音]:Wuxi Shi

[外文]:Wuxi Shi

江蘇省轄市,著名輕紡、電子工業和旅遊城市,蘇南水陸交通中樞。簡稱錫。位於省境南部,南臨太湖,西依惠山,北連太湖水網平原,扼滬寧鐵路、京杭運河與錫澄公路、錫澄運河之交。轄4區、1郊區及無錫縣。面積4650平方公里,人口417.72萬;其中市區面積397平方公里,人口92.8萬。無錫建縣始於秦漢,沿用至今。1949年析無錫縣城郊和武進縣馬跡山置無錫市。1949~1952年為蘇南行署駐地。市境地勢平坦,地面高程5~6米。西南郊濱湖一帶,有惠山、大頂山、雪浪山、嶂山,其中以惠山三茅峰最高,海拔328米。馬跡山原為太湖島嶼,60年代經人工圍墾,已與北岸陸地相連形成半島;湖中尚有北三山、拖山、夫椒山等巖島,均以風光秀麗著稱,是著名遊覽勝地。樑溪是市區經蠡湖(又名五里湖)通往太湖的主要水路。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郊區農副業素以蔬菜、花卉、林果為主;桑蠶飼養業和淡水養殖業發達。無錫水蜜桃名聞遐邇。早在明、清漕運鼎盛時期,無錫已是太湖流域和兩浙漕糧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糧食市場。1840年之後,上海興起,人口驟增,所需糧食亦仰賴無錫供應。1908年滬寧鐵路建成通車,無錫糧食市場更趨繁榮,與長江流域的蕪湖、九江、長沙並稱中國四大米市。19世紀以來,無錫手工紡織業和繅絲業已較發達。至19世紀末斯,近代工業在上海及毗鄰城市興起時,無錫又成為中國民族資本工業最早發展的城市。業勤紗廠、 茂興麵粉廠、 裕昌繅絲廠、花邊廠、機器廠、造紙廠及碾米廠、榨油廠等相繼建立。到1936年已成為江蘇省工業最發達城市,亦為中國重要工業城市之一,有“小上海”之稱。50年代以來,除重點發展紡織工業,形成棉、毛、絲、麻、化纖、針織、紡織機械等部門齊全的紡織工業體系外,又積極發展通用機械、電子、化學、冶金、食品、金屬製品等工業部門;形成以輕紡、電子和機械製造工業為主體綜合發展的工業城市,1990年全市工業產值達456.6億元,居江蘇省第2位,為全國十大工業城市之一。所產各種中高檔紡織品、電子電器製品、精密機床、柴油機、壓縮機、大型立式水泵、大馬力內燃機、合成油泵、電站鍋爐等行銷國內外。美術工藝品有惠山泥人和長毛絨玩具。經規劃調整,南門外是以通用機械工業為主的老工業區;北門外是新興化學工業區;運河沿線是輕紡工業為主的老工業區;舊城內是住宅和商業區;南郊是新興電子、儀表和旅遊區。市郊三裡橋有中國最大的糧油市場,1990年糧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名勝古蹟眾多。市內有北宋崇安寺,惠山下錫惠公園內有唐遺蹟“天下第二泉”和明寄暢園,錫山上有龍光寺、龍光塔等。20世紀初,濱湖一帶又修建了蠡園、梅園和黿頭渚(又稱橫雲公園)等園林。新近開闢的有太湖中的梅樑湖、三山公園、吳門塘、馬跡山等風景點及民間藝術民俗博物館和“唐城”。

參考文章

江蘇省無錫市江海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江蘇省無錫市楊巷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無錫市(WuxiShi)中國地理無錫市(Wuxi Shi)的由來中國地理江蘇省無錫市樑溪區惠山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江蘇省無錫市太華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江蘇省無錫市胡埭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江蘇無錫市榮巷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蠡湖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江蘇省無錫市 蘇南地區樑溪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