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蓴屬

[拼音]:haishan

[外文]:seamount

孤立或比較孤立的坡度較陡的海底高地。其橫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自洋底隆起的相對高度在1000米以上,坡度多在 5°~15°之間。海山在世界大洋底部星羅棋佈,總計約2萬座,是海底地形中令人矚目的型別。

海山通常呈圓錐形,酷似陸上的火山。實際上,所有圓錐形的海山都是死火山或活火山。一些海山頂部有珊瑚礁發育,但其基底也是火山。從海山採集到的基岩樣品多為玄武岩類,也有礁灰巖。海山的年齡大多不超過白堊紀。有極少數海山的形成可能與斷塊隆起有關。

海山幾乎遍及各大洋所有的地形單元。其中有一些為雜亂散佈,但更多的是成群或成列展布。它們在無震海嶺、海隆、斷裂帶及火山弧附近尤為多見;在深海盆地和大洋中脊上也可見到。太平洋的海山分佈最廣,估計多達 10000座。海山大小相差懸殊。高一二公里的小海山數量眾多,坡度較陡(可達35°)。隨著海山的高度增加,其數量便相對減少,故高逾5.5公里的海山屈指可數。它們露出水面,便成為大洋島。

海山有尖頂的,也有平頂的。H.H.赫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太平洋地區作回聲測深,發現了頂面平坦的海山。1946年,他將平頂的海山命名為蓋奧特(Guyot,一位法國地學教授的名字)。平頂海山又稱桌狀山,水深在200米以上(小於 200米者稱為灘)。平頂海山在3大洋中都有發現,但主要分佈於太平洋(約有220座)。人們在一些平頂海山頂部採集到磨圓的玄武岩礫石及淺水環境化石(如珊瑚)。因此認為:平頂海山是一度露出海面的古代火山錐,其頂則是被波浪削平的(見圖),但現在,平頂海山卻沒於海下數百至兩千餘米水深處,可見,洋底曾發生過可觀的下沉。而海山平頂的水深反映了下沉的幅度。板塊構造的研究表明,大洋板塊在擴張過程中伴隨著冷卻沉降。故平頂海山一邊作側向移動,一邊作垂直下沉(見圖)。火山物質引起的負載也促使海山下沉。在熱帶海域,平頂海山頂部有珊瑚礁發育。隨著海山下陷,珊瑚礁不斷上長,最終可形成厚逾千米的礁體。因此,有一些環礁的基礎便是平頂海山。〖HT〗

參考文章

海山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海山Seamount地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