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嘴鳥科

[拼音]:ercixing de suanshu lilun

[英文]:arithmetic theory of quadratic form

主要研究“以型表型”的問題。設D 是域K或K中含有單位元素1的環,以I記K或D。所謂I上的二次型,是指n個變元

的二次齊次式

簡稱為型ƒ。當K 的特徵非2時,常記 ƒii=αii,

而寫

此時將ƒ的係數矩陣(ƒij)記為 F,將x視為列矩陣,便有 ƒ=xTFx,其中xT表x的轉置陣。F的秩nƒ和行列式dƒ,分別稱為型ƒ的秩和行列式。F為滿秩,則稱ƒ為非奇異的;F為降秩,則稱ƒ為奇異的。對給定的I上n元型ƒ和m元型g(m≤n),若存在

使

;或者說,當K的特徵非2時存在n×m矩陣B=(bij),使BTFB=g,其中g是型g的係數矩陣,則稱ƒ可在D上表出型g,且B稱為ƒ表g的一個表法。當m=1時,由ƒ(yb)=g(y)=αy2可得ƒ(b)=α∈I,此時稱ƒ可在D上表出I中元素α。知α求b即所謂以型表“數”。當α=0而b≠0,ƒ非奇異時,則稱ƒ為I上的零型。例如,有理數域上的三元二次型x2+y2-z2是整數環上的零型,且有表法(3,4,5)(商高定理)。當非奇異型ƒ可在I上表出I的所有非零元素時,則稱ƒ為I上的泛型。當m=n時,若型ƒ和g可在D上互相表出,則稱ƒ與g是在D上等價的,記

。I上諸型可分成若干在D上的等價類。若ƒ與g同類,則nƒ=ng,

τ∈D,簡記為

;且可在D上表出之型相同。但是,表數相同的型不一定是等價的。

最早對二次型進行系統研究的是C.F.高斯。二次型的算術理論在不定方程中有大量的應用,也應用於組合設計和結晶學。

型的性質與選取型的係數所在的基域K和環D有關。在有理數域Q和p進數域Qp,以及它們包含的整環上所得的結果,大都可以推廣到一般的整體域和區域性域上。

域上的二次型

設K是任意一個特徵非2的域,則有以下重要結果:

(1) K上秩為n的型均在K上等價於一個對角型

式中αi是K中無平方因子的非零元素。

(2)E.維特於1936年證明了消去定理:若非奇異l元型

,則

的充分必要條件為

(3)C.L.西格爾於 1941年證明了K上的零型必為K上的泛型。反之不常真。由此可知,非奇異n元型ƒ可在K上表出K中的元素α的充分必要條件為n+1元型

是K上的零型。於是把表數問題化為表零問題。

(4)K上非奇異n元型ƒ可在K上表出非奇異m元型g的充分必要條件為存在n-m元型h,使得

當K=C為複數域時,秩為n的型均在C上等價於單位型

,故

的充分必要條件為nƒ=ng。ƒ為零型的充分必要條件為nƒ≥2。當K=R為實數域時,秩為n的型ƒ均在R上等價於某個形如

的對角型。數s=sƒ,稱為型ƒ的正慣性指標。由消去定理可知,

的充分必要條件是nƒ=ng,sƒ=sg。通常把s=0或n的型,稱之為定型;s=n的型,稱之為正定型;0

,式中α為1或某個非平方數。

的充分必要條件為nƒ=ng,

;ƒ是零型的充分必要條件為nƒ≥3或nƒ=2而-dƒ是平方數。當K=Qp是p進數域時為判別型在Qp上等價性及表數問題,H.哈塞關於對角型引入了一個重要的符號,即哈塞符號Cp(ƒ),亦稱哈塞-閔科夫斯基符號。後來,G.帕爾將其推廣為

式中Di表非奇異型ƒ的矩陣中之左上角i階主子式。此處只要求Di中無相繼為0的,且對於為0的Di可隨意取作1或-1。式中的符號(α,β)p=+1或-1,視αx2+βy2=1在Qp中有解或無解而定。這裡α、β是Qp中的非零數,p為素數或

,Q∞即實數域。(α,β)p由D.希爾伯特於1897年引入,稱為希爾伯特符號,亦記作

。關於(α,β)p有一套實際演算法,因此Cp(ƒ)是可以算出的。利用哈塞符號可以證明,p≠

時,Qp上兩個非奇異型

的充分必要條件為

,Cp(ƒ)=Cp(g)。Qp上非奇異型ƒ為零型的充分必要條件是:nƒ=2時

;nƒ=3時Cp(ƒ)=1;nƒ=4時

而Cp(ƒ)=1;nƒ≥5。

哈塞於 1923年至1924年建立了關於有理數域Q上型的著名準則。弱哈塞準則,亦稱哈塞-閔科夫斯基定理:Q上兩個非奇異型

的充分必要條件為對所有素數p(包括p=

),

。強哈塞準則:Q上非奇異型ƒ是Q上的零型的充分必要條件為對所有素數p(包括p=

),ƒ是Qp上的零型。於是Q上的型問題,常可化為Qp上的問題,而Qp上的問題藉助於哈塞符號即可解決。例如,應用Qp上的結果可得到A.邁耶的定理:Q上秩大於4的非定型,均為Q上的零型。對於K是特徵為2的域時,也有少量的研究工作。

環上的二次型

當域K的特徵非2,I=D嶅K是一個環(通常取D使K為其商域)時,設

C.F.高斯把ƒij均在D中的型稱為整型;L.A.西伯把ƒii和2ƒij均在D中的型稱為整型。習慣上,前者稱為經典整型;後者稱為非經典整型或整值整型。這兩種整型僅當2非D中之單位數時才是不同的。此後如無特殊宣告,概指經典整型。當ƒ11,ƒ12,…,ƒnn的最大公因數是D中的單位數時,則稱ƒ為本原型。當D為有理整數環Z或2進整數環Z2時,則使

為整值型的本原型ƒ稱為非真本原型;否則,稱為真本原型。當非奇異n元整型ƒ可在D上表出m元非奇異整型g,且表法矩陣的所有m階子式的最大公因數為單位數時,則稱此表法是本原的。一般環上的型是極難處理的。例如,當D是非主理想環時,D上的奇異型甚至可能不在D上等價於一個有較少變元的非奇異型。當D=Zp(p≠

)時,Zp上的型均在Zp上等價於一個形如

的型,其中

gi是行列式為單位數且無公共變元的整型。當P≠2時,

是惟一確定的;當p=2時,gi或是對角型或是形如2x1x2與

的型的直和,此時gi雖不惟一,但l、ti、gi的變元數以及gi之為真本原型或非真本原型卻是不變的。Zp上矩陣為F之非奇異n元整型ƒ可在Zp上表出矩陣為g之非奇異m元整型g的充分必要條件為:存在Z中的n×m矩陣A使得

成立,此處w=1或3視p為奇素數或2而定,u≥0適合於pu|dg,pu+1

dg。當D=Z時,弱哈塞準則不成立。對所有p(包括p=

)均在Zp上等價於整型ƒ的全體整型,稱為ƒ的一個族。族中可能包含多個Z上的等價類,此時只能證明:對所有素數p和p=

,若非奇異整型 ƒ 均可在Zp上表出非奇異整型(或非零整數)g,則在ƒ的族中必存在一個可在Z上表出g的整型。因此,當ƒ的族只含一個Z上的等價類時,即可獲得ƒ表型(或數)的解答。M.艾希勒於 1952年引入一種介於Z上的等價類和族之間的分類,即所謂旋子族,並證明了nƒ≥3的非奇異非定整型ƒ的旋子族與ƒ的在Z上的等價類重合。非定整型在Z上的等價性問題,可由判定兩型是否同屬一個旋子族的方法解決。

關於表數問題,G.L.沃森在1955年用初等方法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結果:nƒ≥4的非奇異的非定整型ƒ可在Z上表出一個非零整數α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對所有p(包括p=

),ƒ均可在Zp上表出α。對於正定整型在一般情形下只能證明:若nƒ≥4的正定型ƒ對每個p(包括p=

)均可本原地在Zp上表出正整數α,則存在整數N=N(ƒ),當α≥N 時,α可被ƒ本原地在Z上表出;當α

二次型的簡化法

這是R上的型關於在Z上等價性的理論,由C.埃爾米特首先提出。其基本問題是要從R上諸型的每個Z上的等價類中選出的一個係數儘可能簡單(即滿足某些所謂簡化條件)的型來,這樣的型稱為已化型。簡化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埃爾米特和H.閔科夫斯基的簡化法,它們均與正定二次型 ƒ 的極小值 minƒ 有關,minƒ是型ƒ(x)對於所有非零整向量x的最小值。可以證明,存在一個僅與變元數n有關的常數сn,使得對所有n元正定型ƒ均有

。例如,埃爾米特取

。當n≤8時,сn的最佳值rn已於1936年前定出:

,但是n>8時rn的值迄今未解決。關於正定型

,埃爾米特簡化法和閔科夫斯基簡化法分別把適合簡化條件:

+

是n-1元已化型,和簡化條件:對每個i(1≤i≤n)和所有使 bi,bi+1,…,bn的最大公因數是1的整向量

均有ƒii≤ƒ(

b

)的型ƒ,稱之為H已化型和M已化型。易知,對M已化型也有ƒ11=minƒ,且可證明簡化條件中的

b

只需有限個。 埃爾米特還給出了關於非定型的一種簡化法:對給定的非奇異n元非定型g,有多種方法將其表為n個線性無關的實線性型Li(x)的平方的代數和

,εi=±1。對這樣的每種表法,正定型

稱為 g的一個埃爾米特強函式。若ƒ中有一個是M已化型,則稱非定型 g為H已化型。對二元非定型,有一種基於連分數的簡化法,但是不能推廣到多元的情形。可以證明,R上每個正定型均在Z上等價於至少一個而至多有限個H(或M)已化型;R上每個非定型均在Z上等價於至少一個H已化型;Q上每個非定型均在Z上等價於至多有限個H已化型。對於整型,可以證明,有給定行列式的n元非奇異整型,分別屬於有限個Z上的等價類。因此,族和旋子族中均只含有限個Z上的等價類。

參考書目

J.W.S. Cassels,rational Quadratic Forms,Academic Press,London,1978.

L.E.Dickson,History of the Theory of Numbers,Vol.3,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New York,1952.

B.W.Jones,The Arithmetic Theory of Quadratic Forms,carus Math.Monographs,No.10,Buffalo,1950.

G.L.Watson,Integral Quadratic Forms, Cambridge Univ.Press,London,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