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主義戲劇

[拼音]:Binxian Dafo Si

中國的佛教石窟。位於陝西省彬縣城以西12公里的清涼山上,下臨涇河,依山開窟,迤邐約300米。共有109個大小窟室,造像龕268個,大小造像1568身,碑刻13方,題刻170餘處。

大佛寺在唐代為應福寺,後改稱慶壽寺。石窟造像主要雕造於唐初至唐文宗時期的 200年間,元以後曾大事裝修。

彬縣石窟中最主要的是大佛窟,鑿於貞觀二年(628)。窟平面呈半圓形,徑21米,高約30米。穹頂。造像組合為一佛二菩薩。本尊高約24米,結跏趺坐,作無畏印。二脅侍菩薩,立姿,頭戴寶冠,纓絡華麗,各高約5米左右。這3尊大像均經後世重新裝鑾,菩薩下部漫漶,衣紋與體態關係不清楚,而背光部分浮雕儲存完好,佛背光刻蓮瓣、寶相花、火焰紋,內有坐佛7尊,飛天19身,雕刻精美。飛天身軀豐滿、露足,腰部上折,具有明顯的隋至初唐時期的造型特點。窟內四周有造像龕70個,造像1001身。最小者高僅20釐米。內容多為一佛二菩薩、地藏菩薩像等。由於砂岩質鬆,風化很嚴重。大窟前壁門洞上部有2層明窗,窟外建5層樓閣,可以登臨眺望。大佛窟東側為千佛洞,以3個並列的石窟組成;西側有羅漢洞窟群,主要窟室有4個。在大佛寺西邊,依山還有不少佛龕與摩崖造像,多風化。

清末葉昌熾曾輯錄考證彬州石窟題刻,編《邠州石室錄》,收錄題刻共103方,其中,唐22方,宋64方,金1方,元16方。並有宋代名臣韓琦、範堯夫,畫家文同等人的題名。

參考文章

彬縣大佛寺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