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骨胡

[拼音]:Geng Jizhi

現代文學翻譯家。俄國和蘇聯文學作品的譯者。原名耿匡,字孟邕。筆名濟之、狄謨、C·Z等。上海縣人。1917年18歲時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與瞿秋白同學。1918年試譯托爾斯泰的小說《克萊採爾奏鳴曲》;同年又與鄭振鐸相識,並結為摯友。五四運動時,作為俄文專修館代表積極參加各種示威遊行活動。1920年12月在他家開會,與鄭振鐸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這時他已大量翻譯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俄國作家的作品,併為1921年《小說月報》的《俄國文學研究》號外撰文譯稿,與鄭振鐸以C.T.和C.Z.的筆名合譯了《赤色的詩歌──第三國際頌歌》,亦即《國際歌》。從1922年起,耿濟之去蘇聯赤塔中國領事館工作,後又調至伊爾庫茨克、列寧格勒、赤塔等地的中國領事館和莫斯科中國大使館工作,但他始終不離翻譯,當上海處於“孤島”期間時翻譯亦未中輟。他翻譯的作品是多方面的,俄國作家的作品,有果戈理的劇本《巡按使及其他》;有屠格涅夫的《父與子》、《獵人日記》及劇本《村中之月》;有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集》(與瞿秋白合譯)、《復活》、劇本《黑暗之勢力》及《藝術論》;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譯稿毀於“一二八”戰火)、《白痴》、《少年》、《死屋手記》、《卡拉馬佐夫兄弟》;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劇本《大雷雨》;有《柴霍甫短篇小說集》(與其弟耿勉之合譯)。他翻譯的蘇聯作家的作品,有高爾基的《家事》、《俄羅斯浪遊散記》、《馬特威·剋日米亞金的一生》及劇本《蒲雷曹夫》。從而在翻譯俄國與蘇聯文學方面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