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肯斯,T.

[拼音]:Shuidonggou wenhua

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20年代初發現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水洞溝附近。根據石製品、哺乳動物化石和層位判斷,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

發現和意義

1920年比利時神父P.紹特在水洞溝東邊的黃土狀岩石斷崖中,發現一具披毛犀的頭骨和一件很好的石英岩石器。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1881 ~1955)和桑志華在水洞溝發現5箇舊石器地點,通過發掘獲得大量打製石器和少量破碎的動物化石,這批材料連同內蒙古薩拉烏蘇遺址以及陝、甘、寧零星材料的發現,首次證明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存在。當時的研究者認為水洞溝遺存的時代處於很發達的莫斯特文化與剛產生的奧瑞納文化之間。有的學者則把水洞溝與薩拉烏蘇等地的發現合在一起,統稱為“河套文化”,認為是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遺存。6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博物館等單位,對水洞溝進行了多次調查和發掘,除動物化石和石製品外,還發現了骨器和飾物。通過研究,確定水洞溝文化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是與薩拉烏蘇不同的文化遺存,從而對過去學者所提出的所謂"河套文化"問題做了澄清。

文化遺物

共發現石製品1萬多件,原料以矽質灰巖為主,其次為石英岩,再次為砂岩、燧石等。水洞溝的石製品中,有一定數量的柱狀石核和長石片,還有幾件兩極石片。部分石核和石片的檯面曾經過修理。石器絕大部分用石片或長石片加工而成,以向背面加工的為主,也有向破裂面加工和錯向、對向或互動加工的。石器刃角多呈銳角,刃緣較鋒利,少數刃緣陡直。修理痕跡深凹的多,淺平的少;刃緣不平整,多呈鋸齒狀。石器型別以刮削器居多,其中一半以上為直刃刮削器,另有端刮器、尖狀器和凹缺刮器,砍斫器很少。水洞溝的骨器是用動物骨片磨製成的骨錐。裝飾品系用鴕鳥蛋殼穿孔而成,邊緣略加打磨。此外,在遺址裡還發現了用火痕跡。

參考文章

水洞溝文化遺址(ruinsofShuidonggouCul-ture)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