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納耶夫斯基,И.Ο.

[拼音]:De'ertuliang

[英文]:Quintus Septimius Florens Tertullianus (約160~230)

羅馬基督教拉丁教會最早的教父,第一個神學家,西方哲學史上反理性的矇昧主義代表人物。生於北非迦太基城(今突尼西亞附近),是羅馬帝國駐北非軍隊的一個百夫長的兒子,原是異教徒,約於195年皈依基督教。他曾受希臘和拉丁文化雙重教育,對哲學、文學、醫學頗有研究,尤為擅長法律訴訟。信基督教後,呼籲羅馬皇帝容納基督教,並號召信徒忠於羅馬皇帝。他的護教論著有:《護教篇》、《致各國書》、《取締異教徒》、《論基督的肉體》等。倫理方面的著作有:《論戲劇》、《倫一夫一妻制》等。

德爾圖良把哲學看成是異端邪說的根源。他推崇絕對信仰,貶低理性思想。在《論基督的肉體》一書中,借《聖經》中耶穌死而復活的故事論證說:“神之子死了,雖然是不合理的,但卻是可相信的;埋葬後又復活了,雖然是不可能的,但卻是可肯定的。”意思是說,這件事看起來是荒謬的,實際上卻是真實的。可見人的理性不可能認識真理,真理不能為理性所理解,只能為信仰所相信。由此,人們把他這種言論概括為:正因為荒謬,所以才相信。

德爾圖良所處的年代,基督教教義尚未完全定型。他首先提出了羅馬教會“三位一體”的重要信條。德爾圖良一方面反對基督教利用哲學,另一方面卻又常常發表自已的獨特哲學觀點為教義辯護。他曾論述每一個存在者,包括神,都有形體,這與《聖經》中所說的神是無形的精神體相矛盾。他還說靈魂也是有形體的,否則惡人的靈魂不會受苦。此外,他又自詡為倫理學家,主張獨身主義,甚至把再婚再嫁也稱之為淫亂。最後,他因贊同羅馬教會所反對的孟泰尼教派的千年王國論,約於215年與羅馬教會決裂,參加孟泰尼教。從此以後,深居荒山,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