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法系

[拼音]:hudiezhuang

中國古書裝幀形式之一。雕版印刷的書籍出現以後,特別是進入宋代雕印書籍盛行以後,由於書籍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引起書籍裝幀方法和形式也相應發生變化。雕版印書不同於用手寫書或抄書。寫書或抄書,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一紙接一紙地寫下去。而後連線起來,或捲起成為卷軸裝,或摺疊成為經摺裝。雕印書籍要受版面制約,即每版只能雕印一定的行款字數,且通常都有邊欄界行。這樣印出的書葉,都是以版為單位的單葉。這種書葉若是仍然沿用卷軸裝或經摺裝,就必須將書葉先行首尾粘連,且要設法去掉或掩蓋每葉的左右邊欄,勞師費時,極為不便。於是適應雕版印書的特點,創造了蝴蝶裝。具體辦法,是將印好的書葉,以版心中縫線為軸心,字對字地摺疊。然後集數葉為一疊,排好順序,以版口一方為準,戳齊,逐葉用漿糊粘連。再選用一張比書葉略寬略厚略硬的紙對摺,粘於版口集中的一邊,以為書脊。再將上、下、左三邊餘幅剪齊,一部蝴蝶裝的書籍就算裝幀完畢。這種裝幀的書籍,開啟來,版口(也稱為版心)居中,書葉朝左、右兩邊展開,有如蝴蝶展翅,故名蝴蝶裝。由於版心藏於書脊,上、下、左三邊都是欄外餘幅,有利於保護欄內文字。《明史·藝文志·序》稱:“祕閣書籍皆宋元所遺,無不精美。裝用倒折,四周外向,蟲鼠不能損。”表明宋元時期,蝴蝶裝是普遍流行的裝幀形式。

因蝴蝶裝所有的書葉都是單葉,開啟來,總是無字的背面向人,有字的正面朝裡;且兩個單葉極易相連,翻閱時常是一翻兩個單葉,見到的下一葉仍是無字的背面,極為不便,故逐漸為包背裝所代替。(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