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787~850)

[拼音]:Ming-Qing xiaoshuo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明代小說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複雜歷史,結構巨集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型別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型別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分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蹟,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象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鬥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借《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線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緻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佈。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勳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佔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餘象鬥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複,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淩氏本人創作,選材標準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佔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佔相當數量。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裡的鬥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鑑,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象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紅樓夢》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曹霑,號雪芹,滿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寧織造任,後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該書以曹家生活為原型,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與婚姻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反映出進入末期的中國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崩潰結局和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紅樓夢》情節縝密,細節真實,語言優美。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塑造出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但曹雪芹只寫完《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所續。清代後期還有許多續《紅樓夢》的作品,但多為續貂之作。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綠野仙蹤》、《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民群眾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樣式。發軔於講唱的中國白話小說形成了單線結構,重視情節,通過動態刻畫人物,語言生動上口,風格獨特,而大規模的文人和群眾密切融和的創作方法也為世界文學提供了少見的範例。這些白話小說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文學、戲劇、電影有巨大影響,也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