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璋

[拼音]:Jiezhou Xuehuabian

中國清代繪畫理論著作。沈宗騫撰。沈宗騫,字熙遠,號芥舟,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為庠生。他書法學王羲之、王獻之,善畫山水、人物。研究繪畫理論達30年,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著成此書。全書4卷。卷一、卷二論山水畫,凡16篇,依次為:宗派、用筆、用墨、佈置、窮源、作法、平貼、神韻、避俗、存質、摹古、自運、 會意、立格、取勢、醞釀。持論明晰透徹,有條不紊。但只談師古人,不談師造化,代表了清代山水畫壇的“正統派”見解,並把董其昌、王原祁以來對山水畫的見解發展為一個完整體系。卷三論傳神,凡10篇,依次為:總論、 取神、約形、用筆、用墨、傅色、斷決、分別、相勢、活法。總結肖像畫經驗,包古孕今,參以自見,集其大成。其“畫上有天然筆法”等論斷尤多精義。卷四,凡3篇,為人物瑣論,筆墨絹素瑣論,設色瑣論,泛論古來人物畫經驗及工具材料的選制與應用,亦有參考價值。該書在中國曆代畫論中,屬於規模很大的巨集篇鉅製,內容豐富,文詞富贍,雖行文過於華麗,對讀者掌握文義不免帶來困難,但總的來說,此書在清代繪畫理論當中,仍不失為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